从一百多年前无麻醉、无杀菌药、无止血方法的“三无”手术处境,到如今医学的分科日趋细化,多学科合作也日趋紧密,通过《手术两百年》这本通俗易懂的科学读物,一幅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全景式地图在读者的脑海中徐徐展开。在这幅图中,有前进、有感动、有人道主义光辉,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令人满怀对生命的崇高敬意。
从蒙昧初开到不断进步
从历史维度记录生死巨变
公元两世纪,古罗马名医盖伦为了更好地医治受伤的患者,不断寻找探索身体奥秘的方法,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通过解剖来认识人体的人。但是受到伦理宗教等原因的影响,14世纪之前,公然对人体进行解剖是被绝对禁止的,因而医学家们只能通过解剖动物来了解其内部结构,直到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席卷欧洲时,为了快速找到治疗方法,教会才被迫取消禁止尸体解剖的禁令。除了医学研究者之外,一些艺术家也接加入到人体解剖的行列。著名艺术巨匠利奥纳多·达·芬奇先后解剖了30具尸体,留下了超过240幅人体解剖素描的解剖学手稿,这些手稿几乎涵盖了人体的所有骨骼,以及大量的主要肌肉组织,令人赞叹的是,其精确度与现代数字成像技术不相上下。
尽管医学先驱们对人体的奥秘进行了无数次探索,但从盖伦开始到17世纪的哈维时代,医学一直是一门边缘学科。从17世纪到19世纪,医学经历了从盖伦系统和边缘学科到自我解放的科学性革命,真正的医学才始露端倪。
可见几千年来,医学先驱为了摆脱蒙昧黑暗,改变人类的命运,不断地冲破枷锁,自我挑战。这些努力让人类享受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100多年前,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1岁。而今天,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1.6岁。因此,每一个享受到各种医疗成果的人,都应该向这些医学前辈以及至今还依然探索在医学道路上的人深深致敬。
减轻痛苦,治愈身心
在人性关怀中探寻科学之道
法国著名医生达杰说:外科医生的职责并不是创造吉尼斯纪录,而是让患者相信我们,并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两百年》一书我们得知,医学成长的过程,离不开人性关怀。
19世纪中后期之前,无麻醉、无杀菌药、无止血方法,“三无”的尴尬处境使得医院没有充足的条件让外科医生深入患者的身体进行手术,因为患者随时都可能因为疼痛、细菌感染或者失血过多而死亡。16世纪中期,对患者充满了关怀和怜悯的军医帕雷,抛弃烙铁止血的方法,使用针和线,以及鸭喙钳,将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牢固地连接起来,以保证血液不再流出。这种钳子配合针线的止血方法被不断改良,并沿用至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帕雷也因此被后人尊为外科学之父。
而1846年,美国牙医威廉·汤姆斯·格林·默顿在进行了自我实验后,将乙醚雾化器送到患者嘴边。几分钟后患者因吸入乙醚进入昏迷状态,莫顿为这名患者进行了25分钟的无痛手术,最伟大成果改变了世界医学,患者手术疼痛的难题被攻破。
19世纪中叶, 在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工作的塞麦尔维斯发现产褥热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医生的双手,于是立即要求自己所在病区的所有医生在为患者接生前必须用漂白粉反复洗手,然而此举却遭到了众人的反对,饱受非议的塞麦尔维斯也被迫离开维也纳总医院,回到匈牙利继续推行洗手原则。如今全世界任何一家医院都在严格执行他的提议,洗手已经成为医生手术前最重要的消毒步骤。塞麦尔维斯凭借一己之力开启了人类与细菌感染对抗的先河,拯救了千千万万妇女的生命。
1895年,物理学家威廉康德拉伦琴意外发现了可透视人体的x射线。这种神奇的射线掀起了一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革命,越来越多的疾病能够在术前得到准确的诊断。这项重大的发明在医学界也引起了轰动。但是由于无防护地频繁接触x射线,很多科学家及医学先驱们都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20世纪60年代解决腹部疾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大开腹手术。直到腹腔镜手术之父库尔特·席姆利用腹腔镜技术完成了医学史上的第一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使得外科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随后,微创的观念逐步被医学界广泛接受和肯定。如今一半以上的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技术来完成。这意味着患者的疼痛减轻,出血减少,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也减少,伤口愈合的周期也缩短了。
医学先驱们不断继承前人的经验,不断纠正前人的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各种努力及技术的加持下,如今,柳叶刀终于可以长驱直入,直抵病灶。而人性关怀也成为严谨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