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上班的人,每天第一个挑战就是通勤路上。
对于我来讲,在深圳互联网公司扎堆的区域通勤必然是极大的挑战。
仅仅11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每天有近百万人在这里上班。这里聚集着腾讯、阿里、百度、甲骨文、IBM、恒大、创维、TCL、中兴....几万个科技单位。这里的人均单产在全国排第一,也远远超过了北京中关村和台湾新竹科技园。
每一个在科技园工作过的人都是战士。
每天早上8点开始,地铁里的“沙丁鱼们”开始躁动。到达高新园这一站前,便急匆匆地收好耳机线,准备跑出这个巨型“罐头”。地铁门一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手扶梯的首要位置,第一时间刷深圳通冲出闸口。
这样的情形,也会出现在深大地铁站。这两站是去科技园的必经之路。
我算过,如果不提前一站收好手机、背包、抢占最佳位置冲出地铁,那么至少要多花10分钟时间排队过闸。10分钟啊!对于科技园上班的“沙丁鱼们”来说,太重要了。
好不容易挤出地铁,这只是成功了一半而已,绝对不能放松警惕,虽然到公司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但也要争分夺秒。因为还有公司的电梯需要排队。几千上万人的写字楼,要在同一时间坐在办公位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总得赶上那部“时间刚刚好”的电梯。
曾经一个在二线城市生活的朋友问我:你觉得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有什么差别?他认为没有任何差别,商场一样大,演唱会照样看,运动场、公园、景点只多不少。最大的差别就是深圳的房价十几万一平而二线城市才两三万而已。
当时我也回答不出来,我觉得他说的好像挺对。
最近我懂了。
上个月开始接了一个项目,挺大,因此给的时间比较充裕。当自己没那么忙的时候,每天阵阵恐慌感不时地袭来。恐慌自己是不是开始被周围的人逐渐甩开。那种感觉就像当年并列考倒数第一的小伙伴突然考到了全班前十,而我还是倒数第一一样。
嗯,我有答案了。
深圳和内地最大的差别并不在于商场是不是更大、公园是不是更多。而是每天都能体会到的花式竞争。这一点在科技园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每天早上开始准备下地铁的时候,就要开始比速度了,下地铁时慢一步,最后可能就慢10分钟。中午去食堂吃饭,没有等到那部“刚刚好”的电梯,那可能就要比别人多排队十几分钟。
当我看到坐在我对面的男生竟然会用excel VBA的时候,我很惶恐的借了一本excel教程。在我两次要求改需求时面对设计师的横眉冷对,我决定自己学ps。在我吃到撑走出餐厅竟然看到了一个比我高身材还比我好的妹子走过时,我第二天就去交钱报了一个健身班。
这种恐慌感不是坏事,它总能不由自主的推着我们向前走。即使是像我这样还生活在深圳最基层最微不足道的人,都有无限可以和别人一起竞争的地方。
在深圳最难的不是上班,而是上下班。
6点下班的时候,情况好多了。因为并不会像上班的时间那么集中。6点,准时下班的人少之又少。那个时候地铁也基本不会坐满,如果能这个时候下班,那不是公司高层就是公司前台。
科技园的下班高峰期是晚上9点半到10点半这一段时间,地铁里的景象和上班时差不多。进站的队伍排到了站外,这时候才是下班的主力军。
城市纵然是喧闹的,然而,四周高耸着的写字楼里,都有着不能准时下班的人,朝9晚10才是科技园上班族的真实写照。
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有他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感到疲惫的时候,也许只需要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就能重燃再和甲方“大战”三百回合的斗志。
晚上十点科技园的写字楼,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城市街头的灯光仿佛都比它夺目,它却见证着上班族们的喜怒哀乐。
昨天早上坐在我旁边的妹子因为工作和电话里的同事吵了一架,绷了一早上。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给她说:别生气了,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她当时就哭了。
今天她没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