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习了,线上实习。实习第一周,我快抑郁了,心态炸裂。
直到第二周才完全调整过来,能够完全适应实习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因为每天都有做工作总结,并反思自己,所以能清楚地感知到那一周自己状态的改变。很想写出来,希望其他小伙伴以后实习时候能有所借鉴,更快适应。
01
工作第一天,我超兴奋。因为我一直想进互联网公司,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这家公司也是花了一周时间做了面试作品。
但是,我忽略了一个事实,或者说没有认真对待它:
我们从学校到职场,基本上都会经历一个职业适应期,也可以说是叫阵痛期。我们要适应身份的转变,要适应生活重心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适应。适应的过程很可能会痛得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没工作的时候,会想像自己可以把生活、学习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但真的开始工作了,发现自己是被工作摁在地上狠狠地摩擦,没有生活和学习可言。
再加上,个人预期与现实之间有差距,因此,心理上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我,兴奋劲也就持续了两天。第三天便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独立和能干?
后来和一个朋友聊天才知道,原来大家都需要适应,都需要磨合,不适应很正常。我这才开始调整心态,停止对自己的怀疑,试着从心理上接受它,适应它。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发现我不那么难受了。
以后,你们也会实习,也会正式工作,我想提醒你们的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在职业适应期,我们可能会第一次面临着个人预期、梦想、兴趣与组织需求之间的接轨。
我们在以往教育过程中养成的简单的、理想的观念会同社会工作环境中复杂的、多样的现实形成对比。
我们抱有的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会幻灭。
你可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会痛苦、会挣扎、会失望、会迷惘,但你一定不要怀疑自己,而是要先从内心接受它,把它当成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快地适应。
02
我是主管给我打电话当天就开始上岗的,而且她没有把我当线上实习生看(考虑到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线上和线下工作内容还是会有区别),也对我的能力有信心,所以直接交给我了很有分量的工作╯﹏╰。
我一方面很有干劲,很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内心其实是挣扎的。因为我把自己当实习生看,认为实习生应该从简单事务开始,慢慢上手……
这种挣扎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呢?从最初对这项工作无从下手,到经过努力与尝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掌握一个又一个新知识,最终交付了令主管满意的结果。我的挣扎是在过程中慢慢弱化的。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了三个问题:
其一,不管你是实习生,还是正式员工,公司聘用你,付你工资,都是为了让你产生价值。公司有需要的时候你就要上,不要说“我还没有准备好”。
其二,你把自己当什么,你的上司就会把你当什么。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打酱油的实习生,那上司也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相反,你把自己定位成公司的正式员工,为结果负责,为公司负责,上司会很乐意教你东西,带你成长。
其三,最困难的时候才是进步最快的时候,如果做的都是我轻易就能完成的工作,我是没办法实现自己快速成长的目标的。
03
心态爆炸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压着,主动地找身边的朋友,或是你觉得能够帮助你的人。
我最压抑的两天,真的觉得自己绷不住了,就很主动地找朋友聊天。
一个比我早实习一个多月的女生,跟她聊完觉得自己弱爆了。
她一个人从重庆到成都,没有男朋友,也没有其他朋友在身边,家里还一直打电话催着让回去。但她就那样硬撑着,自己找工作,自己找房子。她说她那段时间天天哭。
但现在好多了,跟她聊天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她已经过了阵痛期,适应了工作,也适应了现在的生活,言语间透露着阳光与自信。
我没有离开学校,没有经历自己异地租房的心酸,还有朋友的陪伴,我这些真算不得什么。更何况,一切总会过去的,就像她一样。
前几天看到她朋友圈,还趁着周末逛宽窄巷子,在家做大餐呢。
现在我也已经适应过来了,回头看看自己,再看看朋友,让我对电影《布鲁克林》有了更深的感触。
主人公艾莉丝离开母亲和姐姐,独自一人从爱尔兰的小镇来到纽约打拼,期间经历了异国思乡之痛、失去至亲之痛,但她都挺过来了,并最终在美国有了令人艳羡的工作,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电影结尾,艾莉丝对另一个即将远赴美国的女孩说,
你会特别的想家,想得要死,但除了忍耐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但你会做到的,这一切不会击垮你。终有一天,太阳会升起,但你可能都注意不到,因为它是那么的微弱。
之后你会开始在意一些与过去无关的人和事,在意一个只属于你的人,那时你就会明白,此心安处是吾乡。
是的,你会做到的。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都会这样。
END
不二学姐
你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一起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