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学习《道德经》老子之道序言一

正本清源、古道通天

        我们现在的人,通常认为,道家思想是老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之学,如同中国文化的一个源头。实际上,并非如此。孔子并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他只是笔削六经,传文王、周公所立圣王之道。

        文王、周公所立圣王之道,也不是他们所原创,而是在夏商两代大禹和商汤所立圣王之教的基础上,损其敝,维其新,是以立周代之教。也就是说,孔子承周,周承商,商承夏。

        夏、商、周,谓之三代。大禹、商汤、文王,谓之三王。三代所立圣王之道,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吗?也不是。因为三代三王之道,是承自五帝(五帝,亦指五帝时代。原指五方上帝,后演变为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那五帝是华夏文明的最早的源头吗?还不是。

        因为五帝承自三皇。三皇,指伏羲氏、女娲氏和神农氏。三皇时期,被称之为上古。老子之道,便是承自三皇。所以,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他们都是上古道术在后世的集大成者,并非原创者、开创者。是以孔子言道必崇周,老子言道必崇古圣。

        在三皇之前,则是太古时期。太古时期的道术,后世不可考。所以我们可考可信的文化最早源头,就在三皇这里。

        有人要说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考古发现三皇时期的文字?这是由于对中国文化源流缺乏深入了解,才产生的迷惑。在三皇时期,华夏先祖并不是以文墨记事,而是以结绳记事。要找到三皇时期的文字,那就是在去找一些不曾存在过的东西,注定不可能找到。可见,所谓的疑古,其实就是倒行在历史长河中的刻舟求剑。以后人之所志,索古人之所契,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呢?

        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是比文墨记事更古老的文字体系。后世的文墨记事,半天而半人。而上古的结绳记事,则是备于天,而不失于人,因为那时候,天人相通,合而为一。

        三皇之后,在五帝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开天立人,开人立物,是以渐渐的天人两分,以至于人不复能通天。文墨记事,便是天人两分后的产物。

        天人两分之后,人失其天,道德不一。以至于天下始乱,为平天下之乱,息民之争斗,不得已,圣王开人之天,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之以礼。这便是儒家最早的源头。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最早源头,是在五帝时期。

        从五帝时期到三代,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华夏圣王之道一直都是天人两道共存而并用。

        天道坏,则行人道;人道坏,则行权道;权道坏,则天下皆盗。天、人、权三道,正是华夏文化的核心。故谓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而用之各异。未乱用道,将乱用儒,已乱用法。欲治天下,不通天,则无以立人;不知人,则无以正纲;不执权,则无以戡乱。

       道之衰,每况愈下。是以今人之弊,好以衰亡之细末,而责古人之大备。以天可以立人,而以人不可以立天。故此,要解读《道德经》这本阐述上古道术的圣王经典,唯有以古察古,以天入天。  

       何谓天之道?上古之圣,通天之道。通天何为?事天以安民,使天下无以乱,是谓古道通天。以古察古,以天入天,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这正是写作本书的宗旨和目的。

        上文节选至白云先生的《老子之道》,先生讲述了华夏文化的起源,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很重要,对我们日后学习道儒法有很大的帮助。

        天道坏,则行人道;人道坏,则行权道;权道坏,则天下皆盗。天、人、权三道,正是华夏文化的核心。故谓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而用之各异。

        这三句话理解好了,很多事情自然会看明白一些。没有这个基本的认知而去读圣人之书,往往会有很多的疑惑。现将白云先生的《老子之道》介绍大家,福乐学习以本书为本,辅以一些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请大家购买正版书籍学习,用福乐之分享当参考,当扩充理解。如有问题和疑问,欢迎扫描最下方的二维码,沟通探讨,在第二遍复学时会开启社群与各位同道共修。

白云先生《老子之道》购买链接,京东自营链接。

https://item.jd.com/23723176188.html复制到浏览器查看

白云先生至道学宫:

搜索公众号:zhidaoxue

我们继续学习:

一、道者,万物之所宗

       我们要讲《道德经》,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么,“德”到底是指什么,“经”又到底是指什么。所以,要对“道德经”三个字进行训义解读。

       万物从何而来?我们可以追溯到万物乃天地相合而生。那么天地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继续往前追溯,在未有天地之前,宇宙充满了虚漠鸿蒙之气,此冲虚之气为天地万物之始。此时,虽见有气,而未见有质,更未见有形,故谓未曾有物。

        虚漠鸿蒙之气,又是从何而来呢?道生之。那又是什么生出来的道呢?道无形无物,无名无状,所以无物可生道。追溯到道,那么就是万物最原初的宗始。所以说,道为万物之宗,万物非道而不能生。

       其次,道为伦理之宗。道生天地万物,同时还要给天地万物的运行设定一个法则和秩序,我们称之为伦理。万物不伦则不类,无理则不序。无序则乱,乱则亡。所以万物不仅在形质上以道为宗,并且在伦理上,也要以道为宗。

        再次,道为造化之宗。道生万物,又给万物设定伦理,那么又是谁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地永恒演化呢?是谁提供的这个动力呢?依然是道。所以,道是万物的性质之宗,是万物的伦理之宗,还是万物的造化之宗。故,道者,万物之所宗也。唯有宗于道,万物才能生,才能类,才能化。宗者,出也,则也,禀也。

 下面可以有助于大家理解,并非道就是没有分叉口的路。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 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只有一个方向的路,叫做道。出现分叉路,叫做岐。丁字路口,叫做巨旁,有四条十字 路口,则叫衢。有五个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康。六个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庄。七个方向的岔路 口叫做剧骖,八个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崇期。崇期的意思就是四条路相交,路口特别多。崇, 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满其上如共期也。有九个方向的路口,叫做达。达的繁体字是逹,逹 同馗。

       《说文》:道,所行道也。 所行道也,从辵(chuò)从首。从辵首。乍行乍止也。首者,行所達也。道者人所行。 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爲道理。亦爲引道。

         道的本意,就是指道路。老子用形而下的路,引申为形而上的道理,有两个原因,一, 道只有一个方向,没有分叉。二,道字,有一个走走停停又不停的四下张望的行路人在赶路 的意象。引申为形而上的最终极最根本的道理,指的是尚未分叉过的路,也就是一。所以道 德经里面,道有些语境中,可以和一互称。用这个没有分叉的路,来指引那些走走停停不停 张望的赶路人,则会使得他们不会因为岔路口太多而迷失方向。对于一个赶路人来说,路不 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

        道,可能是我们最不好理解的了,看了上文可能您还是对道把握不好,理解不好。也可能以为自己理解了道,但其实还有偏差。没有关系,之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提到道,还会再对道来进行阐述。

二、德者,万物之所府

        德又是什么呢?我们上面说,道为万物之所宗。那么道是怎么作用在万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则能养正,养正则能久。万物离其道宗,则失德,失德则不能养正,不能养正,则病,病则亡。

         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万物成之,昭然纷纭若道德之华。视其华,可以窥其根基。根本牢固则物可以长久;根本不固物必将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德之不府,则万物不能成。不积德,则不能久。于万物而言,道若母,德若乡。圣人积天德府天下,畜而养之,而使天下万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故谓,德者,万物之所府。

      与道一样,我们来在比喻中理解一下。

        德者,升也。从彳悳聲。 升,同登。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样子。彳(chì),小步也。悳(dé),外得於人,内得 於己也。从直从心。直,正见也。心,象形字,指人心。

        德字,从字源上开,由三个组成部分。彳,直,心。小步慢慢的走,内心淡然而坚定的 直视正前方,行于大道之上。

        道,都是关于路的。而德,则都是关于走路的。道引申为宇宙终极道理,那么德,也随 之引申而对这个宇宙终极道理的把握,并行于其上。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

        所以,德是可以积累的,积善成德。德高望重,。

        所以,德是可以培养的,俭以养德,功德圆满。

        所以,德是可以包容的,德深望重,厚德载物。

        所以,德是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母仪之德,明德惟馨。

        德之不府,则万物不能成。不积德,则不能久。于万物而言,道若母,德若乡。圣人积天德府天下,畜而养之,而使天下万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故谓,德者,万物之所府。

        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

        德依道成之,万物依德成之。所以积善成德,所以厚德载物。

二、德者,万物之所府

        德又是什么呢?我们上面说,道为万物之所宗。那么道是怎么作用在万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则能养正,养正则能久。万物离其道宗,则失德,失德则不能养正,不能养正,则病,病则亡。

        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万物成之,昭然纷纭若道德之华。视其华,可以窥其根基。根本牢固则物可以长久;根本不固物必将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德之不府,则万物不能成。不积德,则不能久。于万物而言,道若母,德若乡。圣人积天德府天下,畜而养之,而使天下万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故谓,德者,万物之所府。

       与道一样,我们来在比喻中理解一下。

        德者,升也。从彳悳聲。 升,同登。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样子。彳(chì),小步也。悳(dé),外得於人,内得 於己也。从直从心。直,正见也。心,象形字,指人心。

         德字,从字源上开,由三个组成部分。彳,直,心。小步慢慢的走,内心淡然而坚定的 直视正前方,行于大道之上。

        道,都是关于路的。而德,则都是关于走路的。道引申为宇宙终极道理,那么德,也随 之引申而对这个宇宙终极道理的把握,并行于其上。

二、德者,万物之所府

        德又是什么呢?我们上面说,道为万物之所宗。那么道是怎么作用在万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则能养正,养正则能久。万物离其道宗,则失德,失德则不能养正,不能养正,则病,病则亡。

        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万物成之,昭然纷纭若道德之华。视其华,可以窥其根基。根本牢固则物可以长久;根本不固物必将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德之不府,则万物不能成。不积德,则不能久。于万物而言,道若母,德若乡。圣人积天德府天下,畜而养之,而使天下万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故谓,德者,万物之所府。

       与道一样,我们来在比喻中理解一下。

        德者,升也。从彳悳聲。 升,同登。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样子。彳(chì),小步也。悳(dé),外得於人,内得 於己也。从直从心。直,正见也。心,象形字,指人心。

        德字,从字源上开,由三个组成部分。彳,直,心。小步慢慢的走,内心淡然而坚定的 直视正前方,行于大道之上。

        道,都是关于路的。而德,则都是关于走路的。道引申为宇宙终极道理,那么德,也随 之引申而对这个宇宙终极道理的把握,并行于其上。

三、经者,万世之所奉

        中国圣人所传真人真言,用以治国安民,万世之所奉,谓之经。何谓圣人?抱神合道,通天彻地,能以道德安定天下者,谓之圣。非中国之人,不可以称为圣。非中国之圣人所言,皆不可称为经。

        我们再与事物联系起来理解。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纵线为经,横线为纬。经书,由经线静止不变,引申为不朽的,可以传万世的著作。和 经书相对的,是纬书。除经书外,经典,中医里的经方(和时方相对),都是取经字的这个 含义。

        非中国之人,不可以称为圣。非中国之圣人所言,皆不可称为经。这句话是蛮难理解的,为何非中国人才能称圣呢?非中国之圣言不可以称经呢?那西方的《圣经》不是破了这两句话?那第一个翻译做来的人一定没有华夏文化的底蕴了。

        相信学完整部《道德经》应该就会有答案了。

四、道德经

        道、德、经,三字合起来是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万物之所宗。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圣人阐述这个道,以及告诉人们怎么把握它,行道积德以蓄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叫作《道德经》。

        道、德二字,已经被后世庸常流俗化,多用于人伦琐事之意。世无大道,妖异邪僻者以道居之;世无上德,妄人自鸣功德。

        经字,也被流俗化了。古人云,先有真人,后有真言。真人真言,方能万世不朽。之所以万世不朽,因其非人之言,而实为原天地至美之真言。而后世佞人狂语,自诩为经,夷狄胡鬼,出口成经,何其鄙哉。

       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圣人阐述这个道,以及告诉人们怎么把握它,行道积德以蓄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叫作《道德经》。福乐的理解是:圣人教导恒古不变的大道,教导如何行道积德以蓄天下的经典。今天我们把序言的第一部分学完了,明天我们继续学习序言的第二部分,了解去作者老子其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783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360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942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07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324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299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685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52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04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6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18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11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5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6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64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 块级元素:占据其父元素(容器)的整个空间,代码如下: 行内元素:一个挨着一个展示,换行表示空格...
    能吃饭也能吃苦1236阅读 275评论 0 0
  • 少时不更事,不识岳阳楼。熟读与背诵,心惊胆战寒。而今重读诵,感激心飞扬。悠悠千百载,范公风长存。高山当仰止,云行江...
    都是个人阅读 220评论 0 0
  • Hyena鬣狗快速开发库核心为快速开发,定位小巧精悍,内容简单精致,整合常用的自定义View、Base类、通用、词...
    KnifeStone阅读 245评论 0 2
  • 孩子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父母眼中的大变化,每当姥爷和太爷发现暖暖小朋友最近又学会了什么新技能,不总来的姥姥和姑姥来...
    Doris_阿迎阅读 333评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