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长撑着眼皮看完了《我是范雨素》,就像当年的余秀华一样,借助互联网范雨素就突然火了起来。
苦命的农村妇女人到中年写出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把这样的一个人物和这种特性混在一起超乎了大多数人的认知,我不相信这是一场一开始就编排好的炒作,但不排除媒体在后续的故意诱导和暗示,让这个舆论热点在网络上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了。
文章出来之后风评不一,范雨素的文章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传播事件。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有些人赞扬批评他的人,有些人批评批评它的人。读者当然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没有任何规定一篇文章就要承载多高的文学素养和大众都能接受的普世价值观。我认为这篇文章文风平实,干净,虽有几处生硬,但贵在故事型强,情感也足够真挚,稳稳当当的算是一篇好文章。
范雨素就像一个仪容整洁的大妈,在自家小院絮絮叨叨但极其有条理的跟你诉说上半辈子的经历,她不是祥林嫂式的人物拉着你的手不断地诉苦,它的文章极少带有情绪的表达,我说你来听。这篇文章最大的触动就是它的真实,她人生当中的每一处境遇都足以摧毁一个人,但范雨素却是用一种坚忍的性情来对抗命运,淡然、乐观像一棵洋槐花一样朴实的生长。
最近《人民的名义》很火,我觉得范雨素和大风厂的工人一样,都是处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人事命运都随着这个大环境不断变换,可是呀,真实的世界没有一个叫陈岩石的英雄,在他们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准时出现,他们更像是一簇簇的蒲公英,在大地上随风飘散,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书读多了,人是要造反的。陈平原说,不是说读书本身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你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这句话就是范雨素的真实写照。小时候开始看书看了一本又一本,蜗居的世界太小,书中的世界太大,曾挥仗梦想赤脚走天涯,因为有书,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心中也能开出花来。
范雨素火了,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