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应对外界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负责。
负责,并不是沉重、负担的意思;负责,是将最终解释权掌握自己手上。
举个例子: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上个月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时,对方跟我抱怨说:“作为朋友你都不理解我,不帮我,还在帮着别人对付我!”当下的我,心里觉得很委屈,有些不舒服。我觉得自己在尽自己能力帮助她了,但是对方还是给到我这样的反馈。事后思考,对方之所以有这样的反馈,应该是我给到她的方式并非是对方接受的和喜欢的她才会这样反应。
【A2】规划今后的该怎么应用
第一、询问对方是我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让对方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对方期望我做些什么?希望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她,她会觉得觉得比较舒服?再次聚集沟通与谈话的目的,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究竟是什么?
第二、下一次在跟对方沟通交流时,事先思考对方的情绪、感受以及思维模式,认真思考过后再对方沟通。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跟对方讲什么。
第三、跟对方谈论某些事情前,提前打好招呼,选择比较合适的时间、地点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