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离野
她是一朵绮丽的花,盛开在繁华的上海滩,随风妖冶地起舞。
她是张爱玲。
很久以前,我就想要写她的故事,但做过这件事情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不是第一个,亦不可能是最后一个,其中也不乏许多优秀者,况且,在“文字”这座神秘的国度里,她远比我高明的多,然而还是决定下笔了,
我不得不下笔,她的文字像鸦片,让我上瘾。
几乎所有人看见的张爱玲都是那张照片:她身着旗袍,高傲地仰起那张并不算美丽的脸庞,那不可一世的表情仿佛是在俯视对她评头论足的过客。
有句话说,“想要复古的时尚,就去自己奶奶的箱子里找衣服穿吧。”现在想想这句话的始作俑者大概就是张爱玲吧!据说她当年穿着非常奇特,旗袍上面罩着老式棉袄,在当时,上海这种时尚之都都不能理解她的穿着与品位。不过,当她红遍上海滩之后,这种穿着打扮却被名媛贵族争相模仿,仿佛她已然成为时尚的代言人。
她曾说过:
我既不是美女,又没有什么特点,不用这些来招摇,怎么引得起别人的注意。
她说的到底是文章还是穿着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无论是什么,她都特立独行,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手捧着她的书,是一种决绝的美,无可比拟。
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决绝,于是各种谩骂纷至沓来,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拿她与林徽因作比较。很多人说她的文章基调阴沉、晦暗,丝毫不及林徽因那般人间四月天式的温暖,可是不同世界的人是无法比较的,如果张爱玲和林徽因一样的话,她就不会成为一个传奇,人们也就不会去争相追捧一个已经存在的人了。
林徽因的确值得赞美,张爱玲更是独一无二。李碧华曾说:
文坛寂寞的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我们不难想象,中国文坛要是少了张爱玲这朵奇葩,将会黯淡多少啊!
而喜欢她的人,总觉得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是一种莫大的震撼与享受,即使带着些许悲凉的意味。我是属于这一类人,我想,大概正是这种悲凉才更让她的文字深入骨髓,痛彻心扉吧!
曾看到她写的一句:
有人虽见怎样的好东西亦清水不入,有人却像丝绵蘸了胭脂,即刻渗开的一塌糊涂,这便是‘淹然’呀。
心微微颤动,平静的湖面漾起了一丝涟漪,仿佛那丝绵竟真蘸着胭脂在我心中渗开成“淹然”。她这样信手拈来的句子却是凡人难以企及的,好像妙笔真可以生花,在文字的国度里,她是真正的天才,行文诡谲,无法复制。虽然在当时的中国,大家辈出,遍地人才,但没有一个像张爱玲这样顾盼生姿,神采飞扬,她肆无忌惮地炫耀文采,毫不掩饰地锋芒毕露,她的文章就像她一样飞扬跋扈,于是一夜之间,她的名字红遍上海滩,无人不知“张爱玲”。
在平凡中寻找传奇,在传奇中寻找平凡的人。
其实张爱玲的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她的外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这传奇的家世也许正是她传奇的开始。她说:
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当张爱玲降临这世间时,她就已经是个没落的贵族了,然而,在那座四面高墙的深深庭院里,古老的文化与传统的生活方式还在继续,这也就使得她笔下的姨太太、小姐与丫鬟们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时,栩栩如生,依然清晰如昨。
张爱玲的父亲是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依然活在过去,而母亲却是一位新式女子,她追求自由,不愿自己像丈夫那样在高墙大院里腐烂,于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使得张爱玲从小便父母离异,她的孤傲大概就是由于亲情的缺失以及大家族中那稀薄的氧气吧!这也使得她身上有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距离感。
虽然家族没落,风光不再,可是张爱玲却不甘流于平庸,她要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于是年仅23岁的张爱玲横空出世,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她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罢了,但是没有人能做到像她那样,以俗为荣,将俗雅的酣畅淋漓,美不胜收。
每每谈及张爱玲,都不得不提一个名字—胡兰成,若张泉下有知,亦不知是喜是忧。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他,故事才更像故事,才让她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张爱玲给胡兰成的一张照片背面写着: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她冷漠寡情,我行我素,但高傲的外表下依然生长着热情的火种,只是那火苗太小,需要狂风才能让她燃烧。她是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就连她看在眼里的人都很少,所以便没有人走得那么深去点燃那火种。直到她遇见了胡兰成,那个大她15岁的男人,她建筑的防线瞬间崩塌,他对她百般热情,万般热络,他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即使他是千夫所指的汉奸,即使他同时爱着另一个女人,她依然奋不顾身,于是那火苗越烧越旺,最终差点将自己挫骨扬灰。
抛开身份,胡兰成确是一位才子,他的才情总能恰到好处地欣赏她的一切,这是常人给不了的,以她的才气与高傲,是需要一个与她旗鼓相当的人才能懂她、理解她,这一点胡兰成做到了。
在好友的见证下,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安静地躺在他们仅有的一张结婚证上,如此美好的八个字却还是逃脱不了宿命的掌控。也许胡兰成并没有做错什么,毕竟他从未掩饰自己,只是这一生一次的爱恋足以叫她身心俱裂、灰飞烟灭再也提不起爱,以至于她在威尼斯看到石像患上了石癌时说:“原来海枯石烂也这么快。”
也许一开始,那仅有的一张结婚证就注定了结局,她胸中的火焰最终还是灼伤了自己的五脏六腑、幻灭殆尽。她是低到了尘埃里,却再没能开出花。
我早已不喜欢你了,你亦是早就不喜欢我了……不用找我或者写信,我亦不会看的。
后来,她对他这样说。
这场爱情,该是耗尽了她的一生吧,如此决绝的语气只因想放下,可是真的能放下吗?只一个胡兰成,她的政治立场蒙上了迷雾,于是她不得不远走他乡,永远没能回过大陆。
可能胡之于她,就是那个在千万人之中,于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遇上的男子吧,他们朝对方说了一句:“嗨,原来你也在这里啊。”可是她又说:“就这样就完了。”是啊,就这样就完了,还能再发生些什么呢?也许她是想为自己完全幻灭的爱情留下点什么,也许是想把她这一生完完全全地展现给世人,于是便有了《小团圆》,只可惜,终其一生,《小团圆》也未能完成。
这段感情,谈不上谁对谁错,她知道自己是飞蛾扑火却依然义无反顾,两个人的事情是很难让第三个人看懂的。后来,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因为年纪大瘫痪在床,她只是坦然接受,再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她归于平静,将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来看待自己的前半生。晚年的她,洗尽铅华,将自己在大上海的繁华全部埋葬,潜心研究自己钟爱一生的红楼梦。
有人说,只有她能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嚣与极度的孤寂,可她却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小市民,大概这两种对立的极端就是她吧,飞扬跋扈的傲,摇曳生姿的俗。
当她的尸体在中秋节被人发现时,依旧身着旗袍,优雅地与这个世界告别。这也许就是命运,让她在人间大团圆这一天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点,让她留给世人的永远是一个朦胧的影子。
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她传奇的故事却永远也未结束,风云变幻的上海滩,她永远是一朵绮丽的花,永不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