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马特·里德利,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the rational optimist。还有个副标题: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看上去这像是一部讲历史的书。但实际上它是一本改变你世界观的书。在书中,作者将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我们的生活。
本书主题:
大概每过十年,人类社会就要出现一个新的世界性问题。60年代是恐慌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70年代是资源枯竭,80年代是酸雨,90年代是瘟疫,21世纪初是全球变暖。这还只是十年一个阶段的大恐慌,这中间还充斥着数不尽的坏消息。
这么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遭遇着各种危机和灾难的血泪史。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悲观的消息预示着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让人恐慌的事情到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可能到来的各种恐慌性事件呢?
有一类观点认为,这么多灾难的发生都是因为贪婪的人类咎由自取,我们应该退回去,回到没有科技、没有商贸的原始而田园的生活。只有这样才是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这种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但是,《理性乐观派》这本书打算告诉你,这个观点是错的。我们人类要继续过现在的生活。而且要让科技更发达,让商品更丰富,让我们需求更多样性。我们不仅不能退回过去,反而应该加快速度,继续往前冲。
作者梳理完人类经济历史后发现了人类掌握着对抗这些问题的一个制胜法宝——交易。
正是因为人类掌握了交易的原则,才因交易继而产生了专业的社会分工和科技创新,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并且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
那么,作者是怎么通过交易推导出一个理性乐观的世界观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作者完成这一推论的五个核心观点。
本书要点:
1.交易是一种没来头的冲动
书中首先用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人类交易的行为似乎是天生的。
第一个例子说的是动物学家通过实验比对发现,同样年龄的猩猩宝宝和人类宝宝在面对食物的时候,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猩猩宝宝只会选择自己吃,而人类宝宝却更愿意交换食物。
第二个例子是达尔文记载的,他当年第一次登上火地岛的时候,竟然没有通过一句语言,就能与一位当地的土著人类完成交换东西的故事。
结论:这两个例子说明,我们的祖先,似乎天生就会与其他人进行交易,并且天生对交换物品这事比较有瘾。
2.自给自足就是贫困
科学家近距离观察了一些现今依然存在着的原始部落。这些原始部落就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无一例外,他们的生活都很赤贫。
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从这种赤贫的生活里走出来的呢?作者认为,我们的祖先找到了可以交易的对象,一旦有了物品交换,就必然出现一个结果,就是“社会分工”。
一个人只做一件自己最最擅长的事情,再用做这件事情创造的收益去换取他人生产的其他物品。这就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形成。而因为有了社会分工,人们就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擅长的事,产生更大的价值。
直到今天,世界的这个趋势还在继续,社会分工变得更加细化,精英们在各自的精准的分工里扎得越来越深。世界也越来越繁荣。
结论:所谓穷,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时间,卖到足够高的价格,用来购买自己所需的服务。所谓富,就是不光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基础服务,还能买到自己想要的独特服务。自给自足就是贫困。
3.集体大脑是一块超强大的移动硬盘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可以用自身基因之外的载体来保存信息的生物。
一个人创造的一项技能或一个发明,存在于他的个人大脑里。不仅如此,假如这个人将自己大脑里的信息传递给五百个徒弟,那么,这一种信息就能以多个人类,或者说以人类社会为载体,被保存下来,这个就是集体大脑。
集体大脑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提升了信息的安全性。第二个好处,就是里面存储的知识越来越多之后,这些信息能以过去从来没有的方式交融、碰撞,甚至可以说是相互繁殖。这个技能,是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没有的。
结论:集体大脑,就像是人类特有的一块移动硬盘,正式有了这块移动硬盘,知识得以积累,科学得以萌生。
4.无限制的政府就是交易最大的敌人
关于政府干涉市场产生的矛盾,书里举了很多例子。其中一个说的是中国明朝的例子。
书中列举了一个让我们震惊数字:1950年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公元1000年的国家,就是比宋代还低。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国家。
作者给出的解释说,问题的根源出在几百年前的明朝。是明朝一些阻断商贸和交易的政策,扼杀了中国的繁荣。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里,都有类似的例子,就是政府认为,市场是可以通过从上而下的操控和管理,变得更好,更有效率的。但人类的历史证明,这种观念就没来没有对过。凡是被政府把持的商业,不是变成没有活力的大锅饭,就是变成被涸泽而渔之后的荒地。
结论:自由的交易能带来繁荣,这一点已经在不同的地方被无数次地被证明了,同时,政府过多的管控毁灭繁荣,这一点无数次证明了。人类用一万年的时间,摸清了两条路,哪条路通向繁荣,哪条路毁灭繁荣,这就是我们一路走来的收获,简单而珍贵。
5.悲观者,他们从来没对过。
主要因为这三个原因,造成悲观论者层出不不穷。
一、我们对坏消息更敏感、更倾向于记住坏消息;
二、公布坏消息的人,会显得更智慧,更有深度。而对世界乐观的人,会显得考虑问题不周到,感觉很肤浅;
三、公布坏消息,更可能带来收益。
当然,还有一种人就是即理性又不从中谋利的悲观者。但这部分人往往是用现在的情况,并假设未来不改变,从而推出未来的悲观结论。
但事实却不像这部分人所想象的那样,因为我们有市场。市场把知识变成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得起的消费品。只要有繁荣自由的市场和发达的科技,我们人类就应该不会出现断崖式的灾难。
结论:悲观和保守的生活方式,或许符合我们的生理反应,但是仅仅是生理反应。真正理性的决定,不是节制我们的欲望,不是回到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不是拒绝市场和科学的发展。积极、理性、乐观,这才是一个现代人在总览人类经济进步史之后,应该得到的结论。
总结:
首先,交易是一种没来头的冲动。交易带来了社会分工,结束了人类自给自足的贫困生活,而且社会分工带来了知识的创新,给人类的集体大脑里填充了大量的知识,只要避免无限制的政府,交易就会蓬勃发展,产生各种新的知识,让人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里。
本书金句:
1.所谓穷,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时间,卖到足够高的价格,用来购买自己所需的服务。所谓富,就是不光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基础服务,还能买到自己想要的独特服务。
2.但“人类的集体大脑”就不一样了,它可以让信息之间,随便混搭,完成跨时空,跨种间的重新组合。
3.悲观和保守的生活方式,或许符合我们的生理反应,但是仅仅是生理反应。
4.知识才是用不完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