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朋友圈里各种转发和祝福接踵而至。
我的脑海里多次浮现出父亲生前的画面,一幕幕,几次想写一些文字都不知道从何下笔。
看到一篇爱加倍关于父亲影响力的文章,细读几遍,继续思考如何做一个父亲。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由多德夫人倡导的。在多德夫人的母亲难产而死后,她的父亲开始独自抚养六个子女。辛苦几十年,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她的父亲却因多年劳累于1909年辞世。
多德夫人觉得父亲所付出的爱和艰辛不亚于任何母亲,为此她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还有各教会支持,最后,华盛顿州长公开表示赞成,把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
今天,妻子外出喝喜酒,家里只剩我们爷俩。
除了完成必要的家务,我一如既往地打开自己喜欢的书,开始默看。
儿子说,今天我还想去练书法,不然又会漏掉一些内容。
这是儿子第一次主动提出去练书法。去年暑假,他看到同学学书法,提出也要去学,我痛快地答应了。
妻子曾经希望我亲自教儿子书法,我迟迟不肯,一则我学艺不精,知道不可图方便或省学费;二则我担心角色混乱,会使得儿子不喜欢书法。
我遇见一位书法老师要求自己的孩子练书法,孩子很快就被爸爸的高标准严要求吓退,说什么也不练了。这对于我来说,需要警惕。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什么也不做。我会自己练字,请他扶纸。写好的诗句贴在门上,请他撕抹胶水。春节期间,写好的春联,请他拎到一边晾。
等他主动提出,爸爸,我想写两个字行不?
我才终于憋不住而又故作淡定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怎么拿笔。
回想起我的童年,年年寒假父亲都要帮四邻八居写对子,却从来没有教我毛笔字,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写好的春联分送到各家。难道我也在冥冥之中仿照父亲的做法?
儿子说,某某同学的爸爸说写毛笔字没有用,暑假不让他学了。
我说,他的爸爸或许有别的原因,但是说写书法没用,实在是有些近视眼了。我不同意他爸的说法。
旁边的阿亮也说,什么叫没用?谁也不知道你学的东西什么时候会有用!
刚刚高考结束的17岁阿亮说,如果你找工作,别人都写不好,你写好了,你就有机会。
高中生阿亮喜欢来我家做客聊天,他是一个学业上困难重重的大男孩,父亲早逝、母亲陪读,家庭特殊的背景使他心事重重,好强而热心的叔父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多次鼓励他,要自强、自立。
这种亲情的鼓励有时会变成一种压力。很多高中生高考结束便忙于出游放松,阿亮的说法是,自己出去要花钱,不想开口问叔父要,等到自己可以挣钱了再去旅行。
听得出,阿亮希望自己快些长大,他的一些想法也偏于现实,他好像在努力让自己按照成人世界的逻辑思考问题。
比如,他认为交朋友要交有实力的人,这些人在未来会帮助自己。
他曾经问我有什么做人处事的书么?
考虑他的阅读习惯,我推荐他看看卡耐基关于人性的优点和弱点。
午饭时间,我邀请他和儿子一起吃沙县小吃,他就发表了“艺多不压身”的感慨。
我告诉阿亮,你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
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分开了,各行其是。
4点多,约了大旗打乒乓球,我们又在一起了。
短短两个小时里,足球、篮球、乒乓球,都玩了一会儿。
儿子说,我一点都不会打篮球。
我说,这很正常,你打的少,打的多了,技能足了,兴趣就高了。
相比之下,踢足球时,他的自信就足足的。乒乓球也是乐此不疲。
我在纸上仿照比例尺画一张“送大旗回家图”,标出道路和建筑物,告诉儿子送完大旗按照箭头方向再来接我一起回家。
儿子拿起电动车钥匙,说声拜拜就离开了。
晚饭后,和儿子一起看了两集描写高中生活的《夏至未至》。
我明明知道电视剧里面的高中生活被过分包装设计,显得浪漫多情又戏剧化。
我没有上过高中,只好老老实实地说,高中生活挺有意思啊,我没上过,我上过中专。
儿子问,你是上学时候追我妈吗?
此时,电视里的男生因喜欢女生而追问爸爸是如何追到妈妈的。
我说,工作之后开始正式谈恋爱的。
我还在担心他追问什么,人家注意力转移到别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