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香香,很能聊,真的特别能聊,有时候即便我出差,她也必定要在微信或者QQ里找我,把今天的种种见闻跟我统统说一遍,一开始我会很认真地听,并且回以自己的看法意见,但是有时候出差太忙,时间太少,我可能都来不及回,她就会不停地给我发震动小窗,搞得我的手机一度“抽筋”。
我颇为含蓄地暗示她,我真的很忙,你可以找别人聊嘛。
但是香香委屈了,因为只有你,会跟我聊天啊。
我一愣,原来说了老半天,只有我能跟她聊。但我随即一惊,张口就问,为什么别人不和你聊?
香香自己似乎也从没注意过这个问题。我这么一提,她也愣住了。可能她自己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一聊天,别人全走了?
但我随即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分寸。
聪明人聊天总是很有分寸,他们知道怎么聊最让人舒服,他们在别人发言时会礼貌地聆听,即便是自己并不认同的言论,而不是莽撞地打断,然后自以为是地侃侃而谈。
他们的分寸还体现在绝佳的控制力上,聊天先聊重要的事,之后还有时间再进行闲聊,增进感情,不会一聊起天就刹不住嘴,滔滔不绝地讲,明明知道别人接下来还有事要忙,还要缠着别人,非要把自己的话说完,仿佛自己说的事才是全天下最重要的,而对方若不听下去,就意味着冷淡与疏远,这样非黑即白的“无理取闹”,可以说是相当地缺乏同理心。
如果说这是可以一眼看穿的“不舒服”,那么还有一些隐藏在话语背后的“不舒服”,就更值得注意了。它们就像一根根微小的刺,若不特别留意,可能都不会被注意到,但是聊天时间长了,那些刺所带来的疼痛感慢慢堆积起来,最终会让人感觉难以忍受。
我大学时有一位同学小周,她人很好,长得也可爱,善良大方,别人拜托的事总是能做得很好,是个很可靠的人。但是这样值得交往的姑娘,朋友却少得可怜,别人似乎总是很少主动接近她,一开始我感觉很奇怪,后来才发现她只要一聊天,就会让人感觉特别异样,聊天聊不下去,还不如敬而远之。比如当别人聊到旅游的路线,聊到签证的手续,聊到一些地方风俗,往往因为并不熟悉,所以会反复地确认,这个过程可能确实有点烦,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会多问一句。
会聊天的人必定是欣然地接受这种“以防万一”,对于这种“多问一句”必定也是格外地小心,因为对方有一颗同理心,他们知道如果在旅游途中出现问题,那是一件相当棘手而痛苦的事,所以在之前一定要准确。但是小周是怎么回答的,她会用一种很阴阳怪气的反问:“不然呢?”一句“不然呢”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是自己的冒犯,是自己的问题,但是两句三句“不然呢”,只会让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聊天的氛围顿时尴尬到极点,本来可以聊得很开心,结果硬生生地草草收尾。
所以说到底,把握住这种分寸,也就是把握住了一种同理心。这种同理心会让你在聊天的时候,想他人所想,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也给人一种舒服信赖的感觉,而不是聊着聊着就变了味道,之后别人再听到你开口,就全部走了。掌握住聊天技巧,真的很重要,把握住自己的这张嘴,对未来一定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