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可见教师难当是人所共识。屈指算来,从教已十几载,在这十几年里,可以说品尝到了教坛的苦辣酸甜。工作中似乎没有了初登教坛的热血沸腾;生活中也少了几许青春的浪漫与冲动。面对着教改的步步深入,面对着人才济济的校园,面对着望子成龙的家长,尽管我不断努力,但总觉得步履艰难。在我困惑之时,激励教育的提出似一股春风吹开了我的愁绪,拉近了我与孩子们内心世界的距离。近半年来学生思想的变化,使我真正体验到做教师的伟大,从一些小小的事例中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典型男孩子性格的小女生,从前做事总是毛手毛脚、丢东落西。可最近发生了很大转变。有一天,她一本正经地来到我面前,她说:“老师,你看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你给我指出来,我一定改。”看到孩子那一脸的真诚与信任,我很感动。从她那短短的话语中,我看到了孩子渴望上进的内心世界。
还有我班的小邓同学,是一个可以说全校有名的淘气包,可最近半年来,表现非常突出,明显的爱学习了,课堂上也规矩多了,下课时常跑到我跟前和我唠上几句。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天,班里一名学生生病吐了,他一听到,马上跑出来,拿起笤帚撮子扫了起来。一改从前的哧之以鼻,那份认真劲儿,真是让全班同学大为震惊。这不经意的一举,使我窥视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友善,使我体味到了,孩子真的是可塑性很大。
还有我班的小宁,在我的鼓励下,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腼腆的一心同学上课爱发言了,胆子也大了许多。小露同学告诉我许多她的小秘密,就连赵普苏听说我要去家访,都兴奋的手舞足蹈,平时连鞋带都系不好的他,也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利利索索。孩子们身上这细小的转变在我心中激起阵阵波澜,做为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赢得孩子的心灵,教会他们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改变孩子人格中不完善的地方,为他们人生指路。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为能拥有更多的牵挂,能得到更多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