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回来已经半年有余,一直懒散的不想动笔。新年伊始,被网上流传的西安雪景照片又撩动了;前几日,恰逢《国家宝藏》又请出了陕博的镇馆之宝,再一次被震撼了。终于想着该写点什么吧。
记得还在学生时代,中文系毕业的母亲就曾对我说过的话,“喜欢中国的历史,就一定要去西安看看”。周秦汉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朝代定都于此,几千年中华历史的精髓浓缩,六年前,夫人从西安旅游回来,赞不绝口的说要再去一次。在去西安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祖国的西部,巍巍高山,漫漫长途或许是阻碍出发的原因之一。这几年,随着高铁的发展,远远的缩短了行程,花儿又嚷嚷着要去看兵马俑,于是乎,乘着暑假,完成了第一次的西部(西安)之旅。
虽然早就计划着高铁出行,最后还是屈服于时间的安排,选择了夕发朝至的Z车。花儿很兴奋,第一次不到虹桥站而是在上海站坐火车,第一次见到绿皮车(虽然只是涂着绿颜色的新空列车)。
夕发朝至的列车,上了车,窗外已是黑漆漆的一片,略微嬉戏了一番,小花同学就开心的爬到上铺,枕着“咣当咣当”的声音酣然入睡了。一觉醒来,火车已近关中的东大门渭南,车窗外已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初窥八百里秦川磅礴的气势。手机地图查一查,山的那一边,应该就是“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风陵古渡了。古人“疏雨过中条”,帝乡还要明日到,而我们却是一夜好眠入长安。
火车在晚点20分钟后,缓缓地驶入了西安站,替代千篇一律的高铁站,进入我们视线的是可以拍民国剧的站台。走出车站,古城就用特有的方式迎接我们,一段宏伟的城墙横在眼前,穿过城墻门洞,出站即进城。
七月的西安,的确是酷暑难耐,据说就在我们到之前还下了一场暴雨,却依旧不能缓解城市滚滚的热浪。酒店离火车站不远,用走路是不成问题,但在7月的西安,这绝对是令人后悔的决定,25分钟,在热的没有脾气之后,总算走到了预定的酒店。酒店出乎意料的好,很赞的一座酒店。“中国唯一,不只低调的奢华”,既有传奇的历史,又有现代的内涵,除了铁杆的MO之外,无可比拟,或许是这次西安之行的另一个惊艳。(也许太过意外的惊喜,酒店的记录早早的完成,有兴趣者可移步阅读)。
出门在外靠点评,午餐的选择在经过浏览某点评网站比较后,选择了离酒店不远的关中记忆。名字很接地气,店门外也很朴素,进门后另有一番风情,古色古香,一尺大方登,大木头桌子(让我想起了佟湘玉汉中腔的“额的水曲柳的桌面啊”),小桥假山围墙旧物件,营造了颇为乡土的特色。筱面,凉皮,小米粥,红枣饭,关中四小件,外加冰峰,吃完才发现好像点的都是主食。
午餐后,原本行程计划去大明宫,虽已成遗址公园,很多人都说去看一堆土渣渣有什么意思,但一部《大明宫词》说尽了大唐风流往事,在我心中,大明宫是最能代表大唐盛世的地方。但或许被烈日的暴晒吓坏了,考虑到毕竟经过一夜劳顿,最终放弃了这一预定的计划。随手百度了一下,发现离酒店不远是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参观八办,是个不错的选择。青砖绿瓦的七贤庄,不需要门票,可惜没有请讲解员,只能看着墙上枯燥的文字介绍,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傍晚时分,一天的暑意已经渐渐散去,闲庭信步的走到了钟鼓楼广场。钟楼、鼓楼两者遥遥相望,彼此相互辉映,晨钟暮鼓,我们选择了登鼓楼。鼓楼的整体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的鎏金宝顶,上覆绿色琉璃瓦,下部两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门窗镂花,楼内贴着金彩绘画栋雕梁,青绿彩绘,层次分明,华丽秀美,古朴典雅,雄伟庄严。夜幕降临时分,灯火辉煌,合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从远处看美不胜收宛如一幅靓丽的画卷。
鼓楼的北侧就是人尽皆知的回民街了,但对羊肉不感冒,因此也就在鼓楼上看看而已。
在西安的第二天,只有一个目标——兵马俑。一大早,在酒店用过早餐后,就预定了专车直驱临潼。一个多小时,路过灞桥,路过华清宫,司机小哥挺健谈,也算打发了无聊的车程。多少次从书籍,从影像上看过,可还是应了那句话,只有到了现场,才被真正的震撼。骊山脚下,千古一帝,秦有锐士,谁与争锋!我这个大秦帝国的脑残粉,内心无比的兴奋,实在是无以形容。锋利的兵器,精密的装置,雄壮的军阵,虽然,历经了千年的岁月,已无往昔的色彩,可古朴的灰色却掩饰不住那种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秦王扫六合,书同文,车同轨,开创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时代,虎视何雄哉!谁是战斗的民族,中华民族才是战斗的民族,几千年华夏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战斗的战争史。中国从来都不缺少举世瞩目的建筑,但最能代表中华民族赫赫武功的遗迹,仅此一处。
从兵马俑归来已是下午时分,午餐就在子午路肉夹馍简单处理了一下,不得不称赞一番地道,在上海吃不到这么地道的肉夹馍。回酒店略作休整后,出门晚餐。墉城邑,六年前夫人来西安光顾过,一直心心念念。这次去晚了,只好坐在院中的,点着蚊香打着蒲扇,却也潇洒。角楼城墙下的小院落,古色古香,菜单是木制翻牌,酒是自家酿的黄酒,下酒菜两荤两素,粗碗素陶,西北之味纯正,有点大秦帝国中老秦人的感觉。盛夏的傍晚,城墙下的古院,一壶老酒,数碟小菜,和家人一起吃吃聊聊,闲散的人生也不过如此。酒足饭饱之后,原本想沿着城墙下安谧的小路走到安定门,上城墙去看看流光溢彩的古城墙,可惜城墙在七点之后,只能从永宁门上了,只能意兴阑珊的回酒店了。
全家作为博物馆控,到了西安怎能不去看一看闻名遐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在西安的第三天,特意留给了陕博和碑林。一大早,驱车来到了久闻大名的陕博,远远的就看到路边排队领取免费的参观券的队伍很长。七月的热浪,掩盖不住全国各地游客的热情。陕博的每一个细节无不展露着中华文明的荣耀与辉煌,即使不进展馆内部,张锦秋大师设计的陕博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世纪遗产。陕博内馆藏多达37万余件众多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文物,件件都是中华文明的珍宝。“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一眼看千年。《国家宝藏》,陕博没有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啊。
大雁塔,离陕博不算太远,念着下午还要去碑林,也只能在广场上远远眺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赶上了大雁塔广场的音乐喷泉。
坐地铁匆匆赶到永宁门,买了城墙和碑林的联票。与上海无处不在的湿热不同,西安的热是阳光直晒的赤裸裸的热。从永宁门上城墙,七月流火的西安,在没有遮挡的城墙上,不得不说是一种勇气。还好路程不长,文昌门下,直接进入碑林。花儿初学柳体,而我和夫人又是书法的门外,还好有讲解员同志,避免了我们一家门看不懂的尴尬。文化需要从小的传承,碑林带给花儿的不仅仅是书法的知识,更是一种中华文明传承的艺术传承。
醉长安,碑林边南门书院街上的网红陕菜馆。店名颇有诗意,店址位于书院门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古色古香的书院门,只在远深处立了一块匾,不注意就会错过店门,按图索骥才好不容易找到。走进狭长的过道仿佛穿越进了时光隧道,进入小院古香古色别有韵味,在热闹的书院门中留取一份宁静的惬意。桂花酒,葫芦鸡,妙笔生花,吸睛指数无敌,一上来,先要问拍没拍照,再动筷。
四天三夜的西安之行匆匆,千年的历史还有太多太多的等待我去了解。喜爱历史的我原本以为北京已代表中华,但西安之后,再无北京。北京多展现的是明清那种极致精细的造作,只有西安,才能看到代表盛世的大气磅礴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