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半年时间,我只更新了三篇文章,因为我去了AI创业的新时代进行大冒险。
现在,我滚回来了~~
夕阳下的我,45度角仰望遥远的天边,下嘴唇粘着一根烟,内心感慨万千,实在忍不住想淫诗一首:
万水千山总是情,不要再坑我行不行。
半年前,成为某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第三号核心员工,负责两个AI助手型产品;
然后,公司两个AI助手项目皆成功融资,各自估值几千万,团队迅速增长到十几人,成为了公司的产品总监和市场总监。
此时,投资人和团队仍围着一个概念产品反复修改,畅想未来。
那时的我内心是崩溃的,可是我好歹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什么杀人放火作奸犯科的事没在电视上看过。
哼~~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干下去。
后来发现,这只是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一个繁华缩影,是包括一线大公司在内的初创AI项目的普通镜像。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宽泛模糊的概念,也就在国内才能把这样的词给叫烂。如果是根据大众一般把人工智能认为是“强人工智能“的概念,我可以代你说一句: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做人工智能的各位,都是垃圾。”
国内外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别说达不到强人工智能的及格线,很多产品甚至连简单的弱人工智能都做得不好。
明明想做的是人工智能,
偏偏都做成了人工智障。
实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目前由于有真正科研能力的极少数科学家尚未突破认知层面的算法,全世界的绝大部分人工智能选手都相当于坐着等开饭。目前实现语言交互最简单的做法是根据关键字识别匹配出相应的答案,但它是不能像人一样理解语言的,也无法自主说出一句“合乎情理”的话。
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是计算能力和数据,打个吃的比喻:
数据就像菜,没有数据就没有一切。
计算能力是炒菜工具,决定了你能炒多少菜,炒的多快。
算法是炒菜的方法,是菜谱。
菜,菜具,菜谱,缺少任何一个,AI这道菜就没法吃。
现在虽然说菜谱还不够好,但是很多烂AI项目现在连菜都还没种没采,菜具又没钱买,根本都轮不到菜谱去背这个黑锅。
数据来源的问题,大部分公司依靠采集而来,术语叫爬虫,就像爬在互联网上的蚂蚁,爬(qie)取搬运网上一切可以拿到的数据。有些行业,甚至早已形成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倒卖用户/平台数据。
如果不去采野菜,那就只能自己种,那就别提多苦逼了。听说一家做水果识别的智能视觉识别公司,请了几百个人回来,什么都不用干,没日没夜就为训练样本一个个打标记,简直就像高端富士康。
人工智能的菜具,也是够碉堡,富二代也未必玩得起。一个真正的AI项目,要处理海量的数据,需要的一套好设备动辄上千万,也就BAT花这钱的时候能不心疼。
其实也不是很贵,一般的创业者过几天清明节还是随便就能烧个几千万玩玩~~
没有稳定可控的数据源,没有强大的资本背景实力,没有顶尖的科研实力或算法应用能力,人工智能这个坑,大家还是别跳了,洗洗睡吧。
长期来看,人工智能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好东西。但目前还存在很多普通玩家无法进场的障碍,即使数据可以解决,计算成本仍居高不下,算法突破也不可预期,只能在有限的舞台做有限的表演。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各个巨头大力推动科研攻坚,但个人认为这是很滑稽的做法,通常于事无补。
就像考试的时候老师把一串烧鸡翅放在我面前,和我说:“hey,这是你的烧鸡翅。听好喔~~你做题,如果你做出最后那道附加题,我就给你吃吃吃~”
AI被媒体吹得天花乱坠,其实AI从来就不是一项新鲜的技术。百度的搜索匹配,根据关键词相关度的智能排序,也用到了现在所谓AI的算法。它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技术,而是经历了60年,两度花开花落的老树,现在迎来第三春,长出了第三次新芽。
只是,这次的新芽,
是人工的催生,去承载泡沫?
还是自然的生长,将春色满园?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