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顶嘴的男孩,更有主见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个搞笑的场景。因为被妈妈“教育”了一番,男孩哭哭啼啼地找爸爸求安慰。爸爸顺势说了一句:“妈妈是让你好好学习,将来要超越爸爸哈!”
没想到,小男孩的回答亮了:我别的不敢保证,我以后找的老婆,绝对比你这个强。”怼人技术一流,笑疯网友。让人感叹:遇到一个爱顶嘴的儿子,爹妈的“小心脏”真心不容易啊。
日本教育学家高滨正伸曾在书里写:“男孩就是好争辩,说服他需要讲道理。女孩,有人关心她、在意她,就会消气;而男孩,只有和他讲道理,才能说服他。”好争辩,是很多男孩的显著特点之一。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爸妈越是说不过男孩,说明他的自主意识越强,有胆量反对“权威”,更有主见。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性格温顺的孩子相比,那些敢于和父母顶嘴的孩子,他们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高了大约40%。
允许男孩和父母平等“辩论”,是帮助他变成小男子汉的一个秘诀。
2.调皮的男孩,情商更高
有科学研究表明,男孩奇思妙想的问题会更多,更调皮。相比女孩,男孩的想法也会更加天马行空。正因如此,有时候,男孩子做事情会有些不着边际。《家有儿女》里刘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迷上福尔摩斯,便“化身”福尔摩星,推理白菜从哪里买的。
自我介绍时,小雪、小雨的回答是:“我叫夏雪。”“我叫夏雨。”轮到刘星,就变成了:“我叫下冰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做事不着调、鬼点子最多的“皮孩子”刘星,却是《家有儿女》里面情商最高、处事最灵活的孩子。
正如网友所说:“刘星才是隐藏最深的别人家的孩子!”小雪刚进家庭时,故意带着一头红毛的假男朋友“狂野男孩”,还故意把自己亲妈和爸爸的照片摆出来,给继母刘梅下马威,让她难堪。正在大人为难之际,刘星却见招拆招,招招见效。
为人父母,当儿子和你分享鬼主意的时候,别着急否定,试着和孩子聊聊他们真实的想法,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建议。给孩子“灵机一动”的空间,就是对他情商最好的培养。
3.会哭的男孩,内心更健康
“哭什么哭?和娘们一样……”
前几天,去公园散步,听到一位爸爸这样教训自己的儿子。原来,男孩在学习骑自行车,但一直学不会,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摔倒。那小小的手掌儿,都蹭破了几块皮。我看了,都忍不住心疼。这男孩受不了哭几下,多正常啊!尤其是对男孩而言,不允许他哭,是一场灾难。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麦克‧汤普森指出:“一味地坚持传统的刻板理念,阻止了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也妨碍了男孩的情感发展,是引导男孩远离自我内心的一种错误情感教育行为。”在很多父母的意识中,男孩的常态应该是“坚强”“有泪不轻弹”。但如果一味压抑男孩的负面情绪,反而会让男孩的性格变得沉闷、冷漠。
相反,教会男孩懂得适度“释放”,男孩的内心会更加健康,共情能力也会好一点。的确,在心理学上,会哭是一个人有同理心、懂得调节垃圾情绪的表现。
泪由心生。
男孩的眼泪,是他消解负能量的“情绪药”,也是他内心健康、成熟的钥匙。
所以,父母们看到儿子哭,不要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帮助他释放负能量,引导他认知自己的情绪,才能从根本上让男孩减少偏激的“宣泄”,多一些“有用”的思考。
4.爱冒险的男孩,性格更开朗
《养育男孩》里提到,由于睾丸激素的影响,男孩天性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喜欢争吵和打架,向往外面的世界,对一切充满好奇心。有时候,就连父母都没法明白,他们的小脑瓜里装的都是什么。喜欢往角落里钻,桌子底下、柜子里、床底下……哪里神秘往哪里藏。
爱好一些动作游戏,开“玩具车”、爬上爬下,还喜欢从高处往下跳……什么刺激玩什么。因此,爱冒险的男孩们,常常会惹出一大堆的麻烦出来。但其实,只要父母合理引导,男孩爱探险未必见得是一件坏事。
权威杂志《大西洋月刊》曾向公众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以安全之名的过度保护,将独立、冒险和探索精神从孩子们的童年中剥离,然而孩子们实际上并没有变得更安全。”不敢向未知发起挑战的男孩,才需要警惕。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就很后悔过度打击儿子的冒险欲。怕儿子受伤,所以限制他玩一切的动作激烈的游戏。怕儿子惹麻烦,所以很少让他出门和朋友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儿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优柔寡断,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没有自信。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我,开始转变策略:不压抑孩子的“探险欲”,而是帮助孩子释放它。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学习跆拳道、积极参加户外活动,进而取代孩子做一些鲁莽、冲动、有危险的事儿。慢慢地,孩子又变得活泼开朗,做什么事都充满冲劲。
正如教育家理查德所说:“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创新。”聪明的父母,懂得把男孩对高风险活动的探索欲,指引到健康向上、无风险的体育运动中来。
别过度打击男孩爱冒险的天性。孩子的冒险欲里,藏着他阳光性格的密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如果女孩像花儿,温暖向阳,那男孩就像各有棱角的石头,顽固又有个性。
不能盲目打磨孩子的棱角,而是要学会寻找背后的闪光点。
亲爱的父母们,好好教育善待那个有“坏毛病”的男孩吧!(摘自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