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两个朋友聊天,影响了自己的读书计划。有点遗憾。回顾一下聊天感受,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
第一个朋友,在群里非常活跃,很直爽,很爱开玩笑。她看了我的文章,说很想和我聊一聊,于是加了好友。她说她非常缺少安全感。她说老公非常爱她,但是她把他改造成了不爱他。我问他,怎么改造呢?她说,就是作呗。让自己不值得被爱。让他烦我,受不了我。然后不理我。不理我,我就觉得自己有被抛弃的感觉。第一次聊,没有聊很多。但是,对于她的矛盾,没有安全感,却通过一些行为,制造自己被抛弃的感觉。的确看起来有点作啊。
第二个朋友。似乎也是如此呢。她说老公对她特别好,非常爱她。几乎什么都顺着她。但是她就是不满足。想要索取更多。她希望和老公成为一个人。永远陪着她,永远知道她的心思。她已经和咨询师聊过,大概也在梳理自己的问题。不用我问,自己倾诉了很多。从中,看得出,她也在作。她知道老公很好,她很感激。她觉得自己不好,对不住他。希望自己能变得好一些。她说,非常嫌弃自己,非常缺乏安全感。从她的倾诉中,看到几件对她造成伤害的事情,几乎如出一辙。看到她现在的一些感受,其实都可以追溯到童年。不由得感慨,童年的伤痛,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
幸运的是,这两个朋友,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至少她们知道自己现在应该是幸福的,应该是珍惜的。只是很多应该,却做不到。因为童年的一些情结,还卡在那里。影响了她们感受幸福的能力。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勇气去触碰那些情结,疗愈那些伤痛,需要释放那些积压的情绪,需要自己把自己解放。
一切的痛苦,看起来都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也就是“作”吧。这个词,似乎带着对自己的指责,不接纳。也许,我们首先要允许自己作。在尽情地“作”中,释放自己的情绪,放下自我束缚,解放自己。一个身心轻松的人,才更容易活在当下,感受当下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