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道德经》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是能看清别人,更能管好自己。
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评论他人的生活,不费尽心思插手别人的人生。
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能远离是非烦扰,与人相处和睦,获得舒心自在。
管好手,不指点别人
孟子有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深以为然。
我们总喜欢喋喋不休的用老经验去教导孩子,招致反抗,事实上多么的好为人师,我们的层面不一样,怎么能谈得拢。
世间百态,风雨变化,别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他人的苦衷,你未必全知。
(女儿心存高远,她选择工作及爱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和做法,我们认知不同,所以不能强求。)
你所谓的大道理,别人并非不懂,只是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立场不同,观念不同。
若是以自己的认知去指点别人的生活,以自己的经验去衡量别人的对错,很可能会将对方引入歧途。(女儿头脑清晰,不为我们所左右,我们认为的叛逆,实在是她的内心诉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命的旅途也不只有一条车道。
你能够信手拈来的事,别人可能步履维艰;
(我在收拾房间,整理衣物上市我的长项,但是不能让女儿轻松做到。相反女儿找小仓储,动动手指,打打电话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却还置若罔闻,时代不同了,认知也各不相同,我们即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容易产生傲慢,更不能用自己的短处去比较别人的长处容易自卑)
你看不上的人和物,对别人来说可能十分重要。
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都有自己独特的活法。
你可以替别人指出很多建议,却无法为他人的失败买单。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用自己片面的想法,给别人的人生指错了方向。
那些习惯为别人规划未来、指点江山的行为,其实不是好心,而是一种残忍。
收起指点别人的手,少一点以己度人,多一点换位思考;少一点强制要求,多一点彼此理解。
试着接纳与体谅,学会共情与包容,莫管闲事,管好自己,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当我们真正放手,尊重信任女儿,仿佛激活了她的能量,她积极的出主意想办法,替我们花钱也不在话下。事实证明女儿是爱我们的,我们总误以为,甚至怀疑女儿不爱我们,事实上她在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爱我们!)
管好嘴,不评判他人
《道德经》中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明智的人不评判他人,只专注于自己;愚蠢的人搬弄是非,以谈论他人为乐。
殊不知,随意评判他人,是对人最大的恶意,是被人所唾弃的。
唯有管住嘴,言不妄出,行之谨慎,才是安身立命的智慧。
当人们不知道事情背后的真相,就肆意胡说博人眼球;那些人,不知道自己的话有多重的分量,就信口开河陷人于深渊。
生活中,我们的所见所闻,皆不过实际的十分之一。(亲眼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何况闻所未闻)
其中的艰难困苦,暗潮涌动,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
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
那些惨烈的后果我们无力承担,心中的煎熬更难以平复。
我们不了解别人的经历,体会不到他人的痛苦,若无法施以援手,就请闭嘴保持善良。(拿我们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别人的人生岂不成为笑谈。)
不要总带着自己的偏见,先入为主的评判别人。
正所谓,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人活于世,要学会谨言慎行,温暖的话多说,揣测的词少言,不随意评判,不轻易评价。
管好自己的嘴,修好自己的心,与人为善,才能收获他人的善意与长久的福运。
管好脚,不干扰旁人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懂得知足常乐的人,不会心生屈辱;明白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招致祸端。
无论是至亲还是朋友,不互相干扰才能彼此长久,情谊深厚。
若不知边界,总将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只会感情破裂,不欢而散,更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从前,有位登山爱好者去爬华山,途中遇到一位挑夫,肩上扛着100多斤的货物。
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在陡峭的阶梯上行走。
见状,他心生怜悯,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挑夫礼貌的拒绝了。
他以为挑夫是在客气,便直接将货物从挑夫的肩上提了下来。
没成想,挑夫因此重摔在地。
原来,挑夫肩上的货物极重,一直处于肌肉紧绷的状态,若突然减重,便会因卸力不及而受伤。
俗话说:“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
在这世间,很多事都出于瞎帮忙,最后变成了添乱,帮倒忙。
(搬家过程中,我总想师傅按照我的节奏走,显得紧张忙碌,其实人家有自己的节奏,我看似给人帮忙,实则给别人添堵,制造紧张空气。显得我的心理素质极差,静观女儿反倒安心玩手机。)
凡事不分缘由的出于好心,自作主张的去干涉别人,往往会打乱别人的节奏,给双方带来严重的损伤。
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有所界限。
可以善意提醒,关心询问,但不要强行介入,看似费尽心力,实则出力不讨好,让人心生厌恶。
正如古语有言:“无事一身轻,少管不惹祸。”
人生本就不易,不横插一脚,干扰旁人,是与人相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