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1.10)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拉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通译】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注重身体重要部分的成为君子,注重身体次要部分的成为小人。”
公都子说:“同样是人,有的人注重身体重要部分,有的人注重身体次要部分,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个身体的重要部分树立起来,其它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学究】
孟子回答公都子来区分大人和小人,重视人的核心者为大人,重视人的次要部门者为小人,这样区分有些勉强,但通过认知心为主者为大人,认知局部感官者为小人就进一步了。孟子通过把能思考的心为主,不能思考的感官为辅,有点心理学的味道,也有佛学唯识学的味道,可见所有探索宇宙奥秘者都有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如何把握重要是关键。这一章对应上一章,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论及仁德的本质。
【原文】(11.11)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通译】
孟子说:“有天赐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义忠信,不厌倦地乐于行善,这是天赐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现在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其目的就在于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抛弃了天赐的爵位。这可真是糊涂得很啊!最终连人授的爵位也必定会失去。”
【学究】
孟子在这一章说到了角色和本色的问题,所谓天爵,就是本色的话题;所谓人爵,就是角色的话题。古有贤者皆重视本色出演,只有做好了本色,角色就自然会获得;现在人为了获得角色而出演本色,一旦获得了角色,就趾高气扬忘记了本色,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孟子并没有表述角色和本色这个主题,在所有社会实践中,这个话题是核心,唯有本色不变,角色就为其服务,否则就会丧失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