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是自古以来,所有《红楼梦》读者共同探索追寻的一个梦,因为后28回的散佚,黛玉之死这个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成为了永远的谜团。
1、上吊自杀说
我觉得真的扯淡。本来是不屑于批判这种垃圾文字的,但是因为这个词条放到了百度百科里面,我怕误人子弟,所以特地拉出来批判一下。
百度百科里所谓的黛玉之死,完全是瞎编。且不提葵酉本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因为是假的概率比较大),就算是真的,那清朝也没有锦衣卫,怎么用“锦衣卫”去抄贾府?这个不提,里面对黛玉之死一系列误人子弟的说法真是醉了。大家可以当戏看了:
林黛玉和贾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贾家人人皆知他们是一对。(只能说有人欢喜有人愁吧)当贾家欢天喜地为宝黛二人准备婚事时(脂砚斋明明说的很清楚了,宝玉和黛玉最后没有结婚,宝玉和宝钗结婚了。要编你也得多看看脂批啊!脂批原话是:宝玉有世人莫忍为之毒……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谁知飞来横祸,贾府惨遭锦衣卫抄家(这点之前说的很清楚了,清朝没有锦衣卫,你实在要算,那也只存在了一年。因为当初刚进北京的时候,清军完全仿制了明朝制度,但是锦衣卫这个机构,才活了一年,到顺治二年就废除了)使他们的婚事化为泡影。抄家之后贾府轮番遭遇贼寇烧杀洗劫,最后家里只剩她最后一个主子(你写的什么奇幻故事啊!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佩服作者的脑洞。为了满足“玉带林中挂”字面上的意思,别人的判词就可以都不管了?那宝钗“金簪雪里埋”怎么办?)由于她小性多疑、刚愎不明,听信奸人谗言误杀忠良,致使贾家彻底败亡。(完了,这个彻底变性为武侠小说了。贾府莫名其妙开始打仗了?打输了还要“败亡”?什么玩意嘛,我真是无语了,百度百科是怎么过审的?)随后因为内心极度愧疚而吊死在柳叶渚边的槐树上。对应判词:玉带林中挂。(你牛、你牛,你编、你编)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回到大观园祭奠林黛玉,写下了一篇诔文,刚写完时林黛玉还魂和他相见了一面。
大家看了自己判断吧,看了这篇奇文,我都没力气给他科普科普了。
2、沉湖说
沉湖说挺美的,但是很多地方却不能自圆其说。我们先来看看这种说法。
首先是林黛玉搞过葬花,所以她有这么做的动力,泪尽之日,她盛装打扮,缓步走入湖水。
其次呢她是天界绛珠仙子投胎,所以她会选择自己离开尘世。“冷月葬花魂”,所以她选择在月夜沉湖。该日应当是中秋。
最后诗社里林黛玉号“潇湘妃子”,而历史上真正的潇湘妃子娥皇和女英正是泪染竹斑,殉情入水。所以黛玉可能也如此。
首先,最大的破绽就是林黛玉自己说过,她葬花时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她连落花都不肯撂在水里,倒把自己冰清玉洁的身子撂在水里去听从别人的糟蹋?
其次,甄士隐注解好了歌,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脂批:黛玉、晴雯一干人。】黛玉显然有遗体,而不像沉湖说的“黛玉沉湖后,不会有尸体的,只会有她的衣服和钗环,腰带和披纱,她是仙遁”。
所以,这个说法可能也不尽如人意。
那第三种掉包计呢?
3、掉包计
掉包计是通行本里面最著名的情节,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只提一提为什么掉包计不可能发生。
首先,原本全力支持宝黛结合,也就是“木石前盟”的贾母,突然态度180°大转弯,没缘由的支持金玉良缘,不合理。贾母很早就说宝玉、黛玉“不是冤家不聚头”。并且违抗元妃“金玉姻缘”的暗示,强力撮合宝黛,这个人物突然莫名其妙转变了态度,让人无法接受。
其次,王熙凤一直都最支持“木石前盟”,书中有不少例子。最著名的当属“你喝了我们家茶,怎么不当我们家媳妇?”,还指着宝玉说“哪点配不上你”等等。且不说王熙凤这么做是不是为了讨贾母欢心,就她自身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金玉良缘”的。你们说她王熙凤好不容易当了荣国府的家,让宝钗上来了威胁多大啊,这点大家自己体会。所以,高鹗续书中,出现王熙凤毒设“掉包计”,这一点也是不合理的。
那这些说法都不对的话,林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我在这里提一个我的看法——病死的。对,本身黛玉之死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奇幻的故事。而且书中再三的写黛玉病情,应该不是多余的吧!
甲戌本二十八回末还有一句脂批透露:“自闻曲回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可见黛玉病势日渐沉重,泪尽夭亡是顺理成章的。第七十九回“黛玉道:“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一面说话,一面咳嗽起来。【庚辰双行夹批:总为后文伏笔。阿颦之文可见不是一笔两笔所写。】”又是病死一证。
我觉得可能黛玉之死背后有许多东西,但是她死本身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