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学校鼓励青年教师规划职业未来,举办了一场以“我的青春,事业和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被催着要交稿件的时候,我却无从下笔,青春尚在,梦想也有,只是不再能那么自在地说出来,怕遭人笑话。
又记起了小时候,每当被问及长大后的梦想,我们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画家,科学家,钢琴家...... 在那些时光里,最不怕的就是写与梦想相关的文字,当时大多数“宏愿”都与什么“家”相连,我们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总会认为谁的想象力丰富,谁就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实现梦想是那么的轻而易举,那就是童年。
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再到现在的踏入工作岗位,“梦想和未来”一话题一直受到写作命题人的亲睐。小学,我最初觉得长大后我该成为科学家,课文中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多么的令人敬佩;一会儿我又更改了我的梦想,认为以后我还是作一名画家吧,能把世间的美好都绘于纸上;再后来,有一两次我的作文受到了语文老师的表扬,我开始觉得作文写得好的滋味真不错,那我长大后还是当一名作家吧。童年那些时光,我的梦想就一直这么变化着,从一个“家”到另外一个“家”,总是那么地美好和宏大,虽然离梦想还很远,我们却从未受到过打击,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对别人讲我那些关于各种“家”的梦想,在那些年龄,没有一个梦想会因为太遥远而被笑话。多少次因为渴望实现这些梦想,而盼着快点长大。在孩童的眼里,梦想和未来只与我们的想象有关。
到了中学,遇到“梦想” 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还是能挥洒自如,虽然原先的那些“家”已经不复存在,未来和梦想在我的心里还是很明晰,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好处,让那个阶段我们的梦想能如此统一 —— 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出生贫寒的我,还背负着父辈们进大学的愿望。老师们一再重复,大学就是天堂,只有进入大学,才能得到解放;家长告诉我,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改变命运。于是那时候的我,每天埋头苦读,通过每一次的考试分数,微笑着去拥抱我心目中的美好天堂。
后来,如愿以偿,我终于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去了向往已久的“天堂”。最初的我欣喜若狂,紧绷了多年的神经,在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第一次放松了。没有出过远门的我,在亲人的陪同下,如同一只刚飞出笼子的小鸟,跌跌撞撞。第一次坐火车的我,在拥挤的人群中,旁若无人地想象着我的大学生活,勾勒着我的未来,我终于摆脱了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来到大学,每天的上课、活动、吃饭、睡觉,没了应试教育,少了高考这一具体目标,我倒开始不知所措,原来我的生活之所以充实,是因为那个考试,以前极度想摆脱的高考,那时却让我如此怀念,我的光芒,也随着高考的结束而黯淡。
我开始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不再是那个尖子生、佼佼者。我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者,也是其失败者和受益者。原来天堂般的诱惑,也逐渐让我觉得困惑,到底是老师、家长骗了我,还是我误解了天堂的含义,我相信了后者。我不断地参加课外活动、争取学生干部职位,争取各种奖励,不清楚做那些事情的目的,但是能让我感觉更好,好像我的价值,只能够通过那些证书来衡量,多一份证书,我便多了一份踏实。谈及梦想和未来的时候,不具体,但是依旧清晰明了,那就是毕业过后,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一刻,我坚信我的未来肯定会丰富多彩,我如此年轻,世界如此之大,任我遨游。
那时得我,看不起很多职业,看不起很多人,也想成为很多人。
四年的大学很快结束,听到过一些学姐学长们找工作受挫,看到身边同学各个投入考研,第一次,我意识到了命运不是靠进大学就能改变的,原来那张学历证书还许不了我一个无忧未来,我开始害怕走出校园。或许是我的学历不够? 于是我也投入到了考研大军,默默地给自己定了一所名校,当时用那句“每一次选择都把自己推向绝境,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来鼓励自己,过了五个月早起晚归的生活,那样的充实,让我痛苦,也让我快乐。
后来,机会再次亲睐了我,我如愿进入名校,顶着它的光环,在别人和自己眼里,我都再次复活。
带着窃喜,我独自拖着行李箱,从一个西北的城市,来到了东部的天堂。城市和校园的美,都超乎了我的想象,那时候,我渴望在那座即使没有回忆也会让我流连忘返的城市定居。不要学费也没有人管的研究生生活,让我享受也迷茫。在学校分配的宿舍里,我可以尽情享受自由的时光,那也很快乐也痛苦的几年。有时候,我很庆幸在极乐之时,我还有一丝痛苦感。我开始对一切学生活动都不再感兴趣,对一切可有可无的任务都开始逃避,对一切可交可不交的朋友都开始远离,异地的恋爱也让我焦头烂额。我像一只温水里的青蛙,舒适地毫无察觉地丢掉了原来的自己,有时候我也意识到我的生活有点不对劲,可就是懒得走出舒适的温水池。研二开始,为了弥补心中的空白,我开始在外面兼职代课,现在回忆起来,那是我研究生期间最大的收获。第一次作个经济独立的人、还可以减少父母的负担,每个月四五千块钱的收入、美丽的校园、青春可爱的学生,也让我第一次真正地确定了我想要的职业。那么些年,原来我只是想当一名老师,准确地说,是大学老师。
如今的我,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在一个安静、美丽、安全的校园里工作,有一个自己的小空间,四张桌子可以任由我摆放,愿意的时候,可以出去走走,周末约几个朋友聚聚餐, 想家的时候,三个小时的车程便能回去,每天上完课,我可以窝在自己的小空间,读读书、种种花、做做饭。一周空余时间加起来至少也有三天休息,一年三个月假期,没有加班,脚步也可以放慢,每天可以睡到八点二十,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活力可爱的学生,我可以一个领导也不认识。生活简单悠闲。跟青春联系在一起,我那些奋发向上的朋友们可能会对我的生活指责批判,但是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本身不就是自定义吗?我们最终殊途同归。
每天早上起床,手机里的新闻,铺开盖地的都是一些灾难和人世间的痛苦,让人觉得,活着本身就很幸运,不追星的我,有时候倒刻意地去点开娱乐新闻,因为那些至少能让我看到,世界很美好,人们都过得很好,这一世便是天堂。
现在谈及“梦想” ,我再也不敢想曾经的那些“家”,最想写的原来就只剩下几句话,愿这一生平安、尽兴地过,愿父母健康,愿珍惜生命中那些互相在乎的人,愿时光静好。
也许迷茫是人生的常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