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那么多的道理,却屡次打脸。
在社会心理服务师的第一课,更透彻的了解到了自己的无知。
庄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老子三十六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回想起来,最近诸多挑刺,如:X看到花谢了,告诉我花谢了,我嫌弃他,只看到了花落,没看到果生;我买了手账彩虹笔,X说,我买的彩虹笔是初中生用的;X看到月亮告诉我,月亮好圆哦!我嫌弃他词汇匮乏或者不是真正的喜欢月,应该能了解到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所以被称为圆月、和月相关的诗词等。。。;工作中,以为别人可以和自己一样,思考的很全面,而不单单是眼下的一件事情。。。
四句话:
把别人当自己( 所有的问题根源)
把自己当别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把自己当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
把别人当别人(有界限、有自信)
所以,老师这节课的重点出来了“知道自己和谁讲话,比讲什么更重要。
可以借用例子理解:蟪蛄不知春秋。
蟪蛄就是知了,知了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它知道春、夏、秋,却不知道冬天。这里又联想到了一个盲人的故事,有个盲人,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就向别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他回到家里,敲了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过了些天,他听到人家敲钟,就认为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芒象蜡烛。”他到街上买了支蜡烛,摸了摸,就知道了蜡烛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了一支短笛,就认为是太阳了。太阳与钟和蜡烛,根本不是一回事,可是生来就失明的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误认为是一桩东西,这是由于他从来没见过太阳是什么样,只是听人说的缘故。
那如何让知了知道冬天呢?这就引出了下一个例子:井底之蛙
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让井底的青蛙走出井底呢?
你也许会说:往井底灌水等
注意!这是我们人的思维,不是青蛙的
如果让青蛙走出井底,我想首先,我们需要让它了解它生活在井底!接下来让它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大,不止是井底这三寸之地。此时,青蛙就有了自治之明。
在我们的意识里,是否有很多这样的井呢?
为什么我们对别人那么挑刺?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看不惯?
为什么给孩子辅导作业那么没有耐心?
我们已经熟悉且适应了我们的经历即阅历,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从自我的阅历即经历出发而对对方做出的要求。
自我认识的四个层次三阶段:
一、无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井底之蛙
二、自知(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错就改,抽烟有害健康却戒不掉烟是因为不知道烟有害吗?
三、觉察(知道自己知道)领悟,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觉察就是意识。
四、习惯(不知道自己知道),习惯成自然,做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也称之为无意识的行为。
总而言之,要为自己的无知买单。如何能够知道自己无知呢?把自己当别人,也就是换位思考,心理学上称之为共情,知道自己无知后,知错就改,不要试图将一个人改变成你想要的舒服的样子,那样痛苦的也有你自己。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那你就是具备自尊的人,有了自尊就会变得自信。有了自信之后也要建立边界感,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因为边界不够明确。
长期困扰你的生理或者心理方面,想想是否你跨越界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