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是个悲情人物
远赴边疆,孤军奋战,刀尺为兵,力竭而亡。
历史上各种对于李陵的评价,是是非非,各挣功过。
推崇他的,视其为偶像。讨厌他的,唾弃如敝履。
无论史书上如何描绘,我却始终觉得李陵的形象如此高大,即便做不成所谓的民族英雄,英雄二字却是名至实归。
第一次听见李陵的名字,是在中学的语文课本,苏武牧羊中,一个名叫李陵的汉人为劝苏武归降匈奴单于,单骑来到北海湖畔
对大汉的回忆,和同为汉人的血脉,两人对饮而泣,酒不知道喝了多少,却始终诉不尽心中的苦楚。
李陵走了,没有同情挽留,只有一声声悲怆,和无奈的神伤。
自古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一辈子以封侯为愿,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飞将军的名头威慑了半座汉室江山,却只留下了神射的名头,成为一员猛将而非名将,最后因贻误战机,自裁于卫青军中。
作为李广的子孙,最渴望的就是取得荣耀,光复门楣。他要为先人洗耻。
汉武北征单于
他太需要一场战争来维持泱泱大国的威严。
天寒二年,二师将军李广利又开始了他儿戏般的北征,作为汉武大帝打造的明星品牌,这位连赵括都不如的混子将军即将为李陵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李陵手下有一帮李家军,善骑射,个个都是特战部队,骁勇善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大破匈奴,封狼居胥,一雪李家前耻。
他带上了全部的家当,赌上了前程,踏入北方
建功立业,封侯拜相是每个军人的梦想,位极人臣的卫青,勇冠三军的霍去病,虽然和李家恩怨已深,但也是他们崇拜的偶像。
很快的,李陵的部队深入匈奴腹地,和李广利无功而返不同,他碰上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
这时的汉军个个士气高昂,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临危不惧,屡战屡胜,势不可挡。
怎奈遭遇的是单于军帐,单于调来左右贤王的部队合击李陵,围杀李陵的部队多达八万,李陵率部奋力抵抗,一日之内射尽军中箭矢五十万,军中只余刀尺。
什么是刀尺,那是用来刻竹简的笔,军中无寸铁,言符其实。
李陵分兵突围,五千精兵只剩伤残八佰,奉命接引的陆路德因为其善妒迟迟不发兵,李陵不得已力屈受降。
对于李陵的毁誉参半,其实早已习以为常,最近却看有人把李陵和吴三桂,洪成稠之流并论 确实生愤,什么狗屁思维,李陵何曾引狼入室,何曾荼毒汉地。
如果真按照这位大师的推测,那李成梁,袁崇焕等人是不是也属于卖国贼之流了
汉武帝听闻李陵投匈,再加上路博的等人添油加醋,顿时龙颜大怒,下命处死了李陵的妻女,司马迁为李陵辩解,也惨受宫刑,却意外成就了了史记的辉煌
李陵闻此噩耗心如死灰,最后一点回乡的迫切烟消云散
四千忠骨,一门老小,值么 ?作为军人值得。值么?作为男人,不值!
然后就是我们熟知的李陵北海劝降苏武,悲悔而回,他见到了苏武,只是喝酒,他说:“子卿啊,你我本是汉臣,被困于此,你持节明志,我却无法回头,子卿啊子卿,我如何对的起皇恩浩荡和一门忠烈呀”说完他掩面而泣,悲不自禁
即使汉武帝恍然大悟,觉得委屈了李陵之后,也没有为他平反半句,君心难测,圣恩寡薄。
待到霍光和上官桀掌权后,汉朝多次遥喊李陵的回归,李陵却始终未曾回应,要知道,以霍光上官桀与李陵的私交,哪怕是真汉奸 也能在大汉呼风唤雨
李陵走了,郁郁而终,伴着北地风沙,和南飞的秋雁,他的一生初出茅庐便惨淡收场,是顶点也是衰落。
如此大的转变是偶然也是必然。
细细想来,他背负着家族的荣耀,从李广李敢到自己,李家无名将的痛苦让他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为家族证明,他太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胜利来证明自己,如何证明自己,那就是超越前人,哪个前人?霍去病,那个同样年轻,屡创奇迹的冠军侯,只要超越了他,就能为他们一脉正名,所以,霍去病孤军深入,他也孤军深入,霍去病八佰骑兵横扫匈奴,他就五千悍卒直奔漠北,他差一点就成功了,命运好像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他即将登顶事,剥夺了他全部的光环。
你可以说他是急功近利,可以说他是年少气盛,也可以说他贪生怕死,但是有一点谁都不能否认,他是个合格的战士。
他为信仰战斗,并切用自己的方式阻止匈奴侵汉。无论后人承认与否他悲惨的一生都伴随着“径万里兮渡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的心酸中,没入历史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