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程以霍金开场,是纪念他的离去,更是向他璀璨伟大的存在致敬。当然这也是我们课程的特色之一,保持与高品质信息的紧密联结。下面就对本次课程进行一个回顾:
一、地表级三观与宇宙观
大家常说“三观不合,一拍两散”、“三观不正,孤独一生”,好像三观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是整个世界的构成似的。其实所谓三观不过也不过是地表级的。
霍金的出现,带着一个使命,就是用科普的方式让人们知道还有高于地表级的宇宙观的存在。宇宙观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维度。
人群中有定在一个“点”上的一维人,有只会线性移动的二维人,还有可以脱离地表的线性在各个“点上”灵活跃迁的三维人。当三维人在遨游的过程中,有一天,他遇见了霍金,遇见了笛卡尔,遇见了康德、胡塞尔,他开始知道人可以不只是低头看地面,他抬头仰望浩瀚的苍穹,开始思考时间,开始超越地表认知,开始纵贯上下几千年的去看历史、看人、看世界、看自己,拥有了3000年、5000年的生命活性,于是四维人出现了。
张老师在课上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人并不悲伤,但是人又仍然足够悲伤,因为多少人活不出自己?”
多少人能活出自己?活出自己何其难?
再折回来说说霍金。
从他被诊断只能活两年后,他又活了54年。他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活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持续探索宇宙黑洞工作的滋养。这其中专注、兴趣、好奇对霍金的滋养,让我们看到精神超越肉体提升生命活性的力量。
二是他得到了很良好的照顾。身体层面的有一个专业团队给与他很好照顾这不用说了。关键在于心灵层面的照顾。从他与第一任妻子感情很好结婚,到他出名之后变得自大、刁钻他们离婚,再到他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后身上出现淤青骨折,却否认妻子虐待他,再到他第二次离婚后与第一任妻子和好。离婚与和好之间、虐待与不虐待之间,我们都可以看到当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维度,身体被精神的演化所取代的可能性。
据说霍金非常喜欢美女,他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好看的就是……美女~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可远可近、可大可小,伟大的有趣的霍金。
二、笛卡尔相关内容
PPT 1
心灵(soul,spirit)在他那里一向与灵魂(soul)、精神spirit、心智mind三个重要的概念纠缠在一起,由此产生了非常惊人的包容性和难以克服的含混性。
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人性在笛卡尔那里毕竟还受制于神行,认识论也还需要以本体论为其支撑
在古代哲学中,心灵包含在灵魂中,在现代哲学中,灵魂却包含在心灵中。
我们既可以说笛卡尔试图区分灵魂和心灵,也可以说他完全不区分的使用两者。
T版解读:
黑格尔认为灵魂是最差的东西,因为灵魂是没有分化的,不值得研究,应该研究精神哲学。但是到了荣格这里,把灵魂的地位提起来了,他研究的原型、集体潜意识都是灵魂层面的东西。
心灵是功能是结构,包括理智、逻辑、分析、判断,还有智商、情商,但不包括灵商。
PPT 2
法语的Ame的拉丁语对应词是Anima,希腊语对应词是Psuche,延续的是古老的灵魂观念。人们很容易注意到Ame作为实体的方面,它被认为是人与其身体相分离同时又赋予它以生机的生命本原,简言之,它是非物质的精神实体,而且最终意味着与神性的关联。
人们更关注的无疑是完全出自于Ame的思维属性或理智属性,但出自于Ame与身体相结合的欲望和情感也不应该被忽视。正是由于Ame与气息(Souffle)、与精致的液体、与生命(Vie)的密不可分,才引出了笛卡尔通过动物精气(Esprit des Animaux)来沟通心灵和身体这一重要的课题。
虽然Ame与身体具备本性的不同,却又必定与之相关联:身体既可以说是Ame的坟墓,也可以说是Ame的家园。作为一个哲学家兼科学家,笛卡尔显然不愿意认同不朽的灵魂,但作为一个信徒,他又不可能走得太远。
T版解读:
阿尼玛(Ame)应该追溯到灵魂这一级,而不仅仅是男性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特别是在大母神的A轴这里,A代表的就是拉丁词汇的“Anima”。
属性即是功能化,所以思维、理智属于功能,但欲望不是功能,它是指维度和重要的因子。
Ame与精致的液体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体味对于人们之间产生喜欢和爱的影响。
在笛卡尔的时代,统领本体论认知的还是上帝,所以虽然他“不愿意认同不朽的灵魂,但作为一个信徒,他又不可能走得太远”,不过他的心身二分论已经是往前迈出一步了。
这里我们也可以梳理出一条线“笛卡尔——康德——尼采”:从笛卡尔的“心身二分”、“我思”、“我在”对人作为主体的确立,到康德的实践理性、“心智哲学”再次确认主体,最后到尼采彻底把上帝砸碎,人以“大写的人”的方式立起来。
“Ame与身体具备本性的不同,却又必定与之相关联:身体既可以说是Ame的坟墓,也可以说是Ame的家园。”就像我们第一眼看到美女,是因为你首先看到了她外在的型。
但是Ame与身体的关系,关键在于它们结构性的联结中间是否有回旋的空间。
PPT 3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他在法语中有时用Ame,有时用Esprit作为Anima的对应词,但基本上是用Esprit来对应Mens。这一姿态在维护心灵(Mens,Esprit)和灵魂(Anima,Ame)在实体层面既联系有区别的关系的同时,承认了心灵在属性或功能层面的多样性,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Ame与Esprit的共通性,并因此把它们两者都译为心灵。
从实体层面上说,首先应当把心灵或精神理解为是和灵魂一样的非物质的实体、生命本原、思想本原、精神存在;其次,作为精气(元气)或精致的液体,它甚至可以被视为物质实体或物质本原。然而,我们尤其应该关注心灵或精神在属性层面上的丰富含义:它可以同时容纳理智(Intelligence,源自拉丁词Intellegere)、理性(Raison,其拉丁对应词为Ratio)心理状态(Mental,源自拉丁词Mens)、情绪(Humeur,其拉丁对应词为Humor)、激情(Passion,其拉丁对应词为Passio),甚至还有各种欲望(Desir,出自拉丁词Desiderare)。
T版解读:
Ame与Esprit的共通性让我们看到,虽然荣格在研究灵魂,但是他的《心理类型学》全是在研究功能方面的内容,包括思维、感觉、情感、知觉。
所以一个人的“变形”不关乎灵魂,只是在于灵魂表达的变化。所以看一个人的“变形”关键在于你能否看到他多种多样的表达,并去欣赏他,而更关键的是,你能否看到他表达后面的心智矩阵。所以判断一个治疗师如何,要看他在面对精神变形中的辨识度、穿越度和纵深度。对于治疗师不是全信他,而是跟他一起探索,这很重要。
而治疗师对于来访者要做的也不是去改变一个人的心灵,而是重新做路径、接口和平台去帮助他的灵魂进行表达。
PPT 4
心灵概念显然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灵魂,并且在突出理性或心智的同时没有完全抛弃激情。
笛卡尔在其早期哲学中关注心身二分、在晚期哲学中又试图解决心身统一问题,这充分表明了心灵与灵魂、心智与精神在其哲学中的张力。
笛卡尔哲学虽然以怀疑为起点,以理性为准绳,但从来都不会对传统和权威断然说“不”。他追求思想自由,但克制言论自由,不提行动自由,承认“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笛卡尔,2000,第21页)正是在难得的自由沉思中,他确信,不管被自己怀疑还是受到妖魔欺骗,“我在”或我“是”始终是确定无疑的。
T版解读:
21世纪的人都要做心智稳固化,即找到心智化的问题点,然后使用心智稳固化技术做稳固化,因为现代世界太丰富,欲望和诱惑都太多了。
心智化技术这种心理学应用型技术的发明大概是在97、98年提出的,而我们看到300多年前的哲学中就开始在研究心智了,所以心理学相当于哲学还是低维了。
有“我在”、“我是”托底,你就可以学哲学了,因为“我在”、“我是”意味着主体完成了本体论的认同,对自我有了充分的肯定和接纳,开始以我为原点去发现、去认同,当然这里的“我在”、“我是”不是妄想狂的状态。妄想狂反而往往都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的低自尊的人。
PPT 5
从神性的灵魂到人性的心灵
但“我”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动物”。笛卡尔对此并不认同,因为把什么是理性的和什么是动物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追问不符合他所说的清楚分明原则。在他眼里,人之为人是理性或心灵,而人的身体就像动物、植物和尘土一样归属物体之列。人是“理性动物”意味着心身统一,但他以“我是一个心灵”和“我是一个身体”来强调心身二分。
亚里士多德把研究灵魂的学问放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他首先要寻求解释和研究作为“生命本原”的“灵魂”的“本性”和“实质”,然后研究灵魂的“属性”。
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有生命的东西是由无生命的土元素与作为灵魂且能赋予土以生命的元素相结合的产物。灵魂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实体与属性、潜能与现实、整体与部分、同类与不同类等等方面。亚里士多德勉力进行既有灵魂学说的厘清工作,以便引出自己的灵魂哲学。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则通过类似的工作来引出自己的心灵哲学。
T版解读: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是心身统一。但人有可能不是理性动物,因为人是理性的与人是动物不必然产生联结。
身体是低维的,心灵是高维的。身体与心理之间要形成复杂的链接,不然就会是一团的,未分化的。大量退化性表现的心身疾病,就是心灵的无力和虚弱。当身体以这种低维的方式,完全击穿心灵,个体就完全困死在身体的低维层面上了。而当身体拖拽心灵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击穿身体的时候,身体还可以动一动,出去走一走,这样精神又有了一个通路,个体便不会完全困死在身体的低维层面,又有救了。
思维更发达,才能有更多路子,才不会固化、被卡死,这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
PPT 6
同一个灵魂凭借它对理念世界的真正认识,又变成了永恒存在的更高级现实的分有者。灵魂可以分为欲望、勇敢和理性三个部分。但“灵魂不朽”只是就理智灵魂而言。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灵魂的三分可以看出,希腊哲学越来越关注理智灵魂。这乃是古代哲学为现代哲学留下的、笛卡尔将予以继承和改造的主要遗产。然而,在古代哲学中,对实体性和神圣性的强调使得认识论服从于本体论。所以无法否认的是,灵魂概念确实表达的是精神实体的本原地位。这其实意味着,希腊意义上的理性没有脱离神性,甚至包含着非常浓厚的神秘色彩。
笛卡尔把心灵视为思维实体,同时又把意志与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能思”的概念。他让意志服从于理性,一如柏拉图让勇敢服从于理性。当然,心灵还有其他属性,比如吃饭、走路和感觉之类,但它们只不过是同时也依赖与身体的一些偶性。
T版解读:
归纳。只谈认识,如何认识,能认识到什么。
认识一个人那么深有托底:本体论和认识论就是实战和应用
心理治疗:不是改造谁,而是去发现他的功能和属性,然后去建构功能性的接口,从而打通新的路径。所以心理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有可能导致妄想狂的格式化。妄想狂就是格式化,而且一旦格式化形成就就几乎很难改变了。
在西方哲学中,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便越来越关注理智灵魂,让理智成为西方文化的第一标杆。所以建议大家在55岁前多看一些西方哲学,然后打出来一个成型的理智灵魂来托底。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理性推动灵魂演化成型的心灵发展路径。而相对之下,古老的东方智慧是很难与个体进行对接的,除非是很成熟心灵。
吴哥给了张老师神启,觉得自己终于到达了,在那里遇到了自己的整个心灵矩阵。看到那一座座的庙宇,体悟到人类的灵魂是如何成型的。
灵魂需要成型和转化,否则就是原始的、一团的、未分化的,纠缠在地表上痛苦中(那些搅缠在孩子和工作问题上痛苦的人,就是因为他们的灵魂还没有分化好,相应的功能性也没有很好的结构化)。当灵魂演化成为结构式的,才是可优化的。
当心灵高维层面的支撑力不够的时候,就折回来建构生活的底盘吧,因为生活的基本技能也是心灵的属性,属性就是功能。
分化程度很高的灵魂才可以去触碰神秘主义。所以张老师平常跟大家讲课的内容全部是结构化的,只有在写诗的时候才会使用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
如果你的灵魂还没有发展到成型,那就还不适合做心理咨询。
PPT 7
在《心灵的激情》中,笛卡尔就此进行了诸多论述。虽然他的相关思考没能超出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范围,但他对心身二分的执着、对理性或理智的强调开启了启蒙的时代。
必须注意笛卡尔淡化灵魂,强调心灵的基本倾向。
笛卡尔开启的心灵哲学既可以回溯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哲学,也可以引出两种不完全相容的哲学:康德式的心智哲学和黑格尔式的精神哲学,前者批判精神论,后者导向一种新的精神论。
当康德本人批判Soul在理性心理学中的实体性和灵魂指向时,心灵()也受到了连带的批判。这意味着要求从心灵走向心智()。既然他主要关心的是认识之所以可能的条件——经验材料和先验形式,那么用心智就足以表达不管经验统觉还是先验统觉。
T版解读:
笛卡尔的心身二分,心灵是实体的理论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他淡化阿尼玛灵魂,强化心灵的基本倾向,强调心灵的结构、功能、属性和现实性,所以他开启了启蒙运动。
康德的先验,荣格的原型都是精神觅母。
康德就是一个摆渡人,他把心灵的划分提升到一个更高级的水平,即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这也使得心灵的理论更为复杂和震荡。
有结构性思维的人,是能看到分化后面的推动力和推动机制的,如果看不到,那就缺乏分化的意识,也缺乏推动分化的动力。
康德超越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灵魂要形成心智化才有意义和价值,否则因为对一种本体论认知必须进行遵守、执行,就会容易形成强权。
经验材料:你没有谈过恋爱就没有这个经验材料,而当你谈恋爱了,你们便一起合作完成了那个经验的形成。
先验的形式:是命运的格式,早就镶嵌在你的生命格式中,它是原型的表达。
比如有些人如果没有相应的先验形式,那你几乎很难教会他,所以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但如果先验的形式不发生演化以推动心灵发生变形、转化,那就会处在低维的心智状态中。当没有变形和演化,精神是一个退化性的固结,那再有多少经验的积累都无济于事,无法提升心智的水平。
PPT 8
在黑格尔那里,精神哲学探讨精神的主观、客观和绝对三种形式或三大阶段,主观精神则有人类学、现象学和心理学三个环节。灵魂是人类学探讨的对象。一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就是“心理学”,而黑格尔的心理学显然属于更高的阶段,灵魂根本没有资格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它甚至也不是现象学的对象。现象学涉及人类精神现象或意识现象的自身显现问题,心理学则是对精神现象或意识现象的对象化的、专题化的“认识论”研究。灵魂在黑格尔那里显然只有过度意义,他甚至根本否定了理智灵魂这种说法。灵魂属于主观精神的初级阶段:主观精神是“自为的或直接的;这样它就是灵魂或自然精神,即人类学的对象”。
灵魂只是抽象意义上的精神,灵魂“不仅自为地是非物质性的,而且是自然的普遍的非物质性,是自然单纯的观念性生命”,作为实体,它是“精神一切特殊化和个别化的绝对基础,以致精神在灵魂内具有自己规定的一切材料,而灵魂依然是精神进行规定的贯通的、同一性的观念性”,正因为如此,灵魂“只是精神的睡眠状态”,只是“消极的奴斯”,它“按可能性是一切”。概言之,灵魂是精神的潜能,而不是精神的现实。
T版解读:
灵魂是“精神一切特殊化和个别化的绝对基础,以致精神在灵魂内具有自己规定的一切材料”。——灵魂托着个体化可以分化的能量,它是最终区别个体差异的最重要因素。
灵魂“只是精神的睡眠状态”,只是“消极的奴斯”,它“按可能性是一切”。概言之,灵魂是精神的潜能,而不是精神的现实。——但灵魂是原始的、一团的、未分化的,原型是已经分化了的。
情感(人与人高品质的联结)是人托底的东西。
躁狂——是激情的表达,抑郁——是退化和衰退的表现。
PPT 9
精神论及其18世纪法国哲学前辈以心身统一的姿态对立于笛卡尔的抽象形而上学,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却围绕知性和理智来克服笛卡尔的抽象形而上学。19世纪中后期以来的法国精神论将笛卡尔的“我思”转换为“我能”。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法国哲学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精神论读解。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在延续中突破了古代的灵魂哲学,这一哲学的包容性随后引出了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是康德式的心智哲学,一是黑格尔式的精神哲学。前者在20世纪的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中获得延续和发展,后者在20世纪的德法现象学传统中获得了创造性的转化。心智哲学最终走向的是科学唯物主义。精神哲学则逐步被以文化唯物主义所取代。真正说来,心身关系问题的可能解决要求超越古代的神性哲学、现代“人性哲学”,并因此通向当代的物性哲学。
T版解读:
“我思”向“我能”的转化是由抽象的意向性的灵魂转换到务实的、功能性的具体的现实心智化层面。
尼采的哲学就是典型的物性哲学,他的理论就是要破掉传统的形而上学。
当下消费主义、审美、健身、减肥都是经由通向“物性哲学”的路径来的。
审美越高,就越会发现身心的分化与整合是在复杂的动态演化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