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1日,在首届全国班集建设大会上华东师大李家成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中国班级建设模式初探》,在谈到社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的时候,李教授提出我们应该对中国改革与发展特殊性有自己的理解,在这种特殊性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尊重中国教育的特殊性(比如学生数,学校组织,分科教学与教师团队,教研活动与教师发展,文化建设,学校管理风格等的特殊性),乃至于考虑中国教育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贡献。李教授希望我们班主任至少一定要认识一个英文单词,那就是汉语拼音“banzhuren”,这对我们走向国际舞台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 中国班级的特性 中国班级的特征是:长期共同在一所学校,有固定的教室。这和欧美学校的走班制有明确的区分,学生是自治的,教师是作为学生的组织领导者而不是咨询顾问。吴康宁教授一直分析中国班级,认为学生已达到“半自治”,加上班主任强有力的领导,班级具备了“明确的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清楚的组织规范”,自然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了。[1]中国班级有长期的稳定性,有自己的学生干部,是一个学校管理的单位,并形成一个特有的学校生态环境。在一个固定的教室教学,共同开展文体活动,它不仅是个学校共同体,同时又是一个生活家园,一个管理组织,一个超级存在。中国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环境,学生首先生存于班级,其次才是学校。就像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样,不起眼的一种编班方式,居然成就了一个超级组织,形成了不同的学校生态。
二、 在中国班级特性中班主任孕育教育理想 中国班级是一种理想的雏形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真实的,内容丰富的社会环境,在中国班级里教师可以相对独立地实现教育理想。中国班级是相对独立的教育单元,一个班级是一个小学校,为中国教师提供独立的舞台。班主任之于班级就像农民守望着自己的土地,可以选择怎么种,种什么,然后期待在合适的时候收获。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更密切,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更纯粹,更容易获得成功。对于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班主任来说,能够自主的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是特别美好的状态。我常常想,我的班级就是我的田地,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教育的傻瓜,为自己和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热情饱满的工作每一天。为孩子的进步而开心,为孩子的错误而难过,思考自己的不足,并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使孩子们不断的发展,也在孩子们的发展中成就自己的教育理想。班主任工作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爱戴,更重要的是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指点学生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实现教育的美好价值等方面大有作为。[2] 李镇西在《伟大导演—平凡故事—不朽传奇》中说:“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了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故事的原创是孩子,但编辑是教师。在这里,孩子和教师已经通过教育融为一体——帮助孩子成长,也是帮助自己成长;成就孩子,也是成就自己。这种师生之间的互相依存又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编织师生的生命故事,并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故事便成了不朽的传奇,教师便成了伟大的导演。”
三、 在中国班级特性中班主任发挥教育潜能 作者熊华生在文中指出:“在现实中,中国班级潜能还只是部分得到了开发,只有一些优秀的有理想追求的班主任会激励学生,与学生一道,把班级建设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美好家园。中国大多数班级的教育潜能或者说教育可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远远没有得到全面开发。”正如李教授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中国班级建设模式初探》的报告中所言,班主任工作应建立专业标准。这对一线的理论匮乏的班主任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加之,班主任一方面要负责几十个孩子的学习、生活、纪律,另一方面还有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等各个部门分配的任务,班主任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的状态,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精心学习,潜心实践。 面对班主任职责划分不清,承担任务过重,缺乏学校相应的支持与服务,未形成班主任专业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很多班主任被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不愿意担任班主任,也没有专业的精神和态度对待班级管理,只求太平不求发展。作为一名有教育理想的班主任,我认为我们不能坐等一场综合与深刻的变革,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教育的潜能和优势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展现。首先,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始,从思想上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其次,我们要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意识,借鉴引进别人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先进的理念基础上实践研究,争取更多更好的发展。总之,要做到听、说、读、写、做的全面结合,带着一颗热忱的心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让孩子们的成长成就不一样的班主任,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发挥班主任潜在的力量。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M].教育研究,1999,(7).
[2]程方平.班主任工作的魅力[J].班主任,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