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寒假在家看了武志红老师的书《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合上书,想了想自己的这一路,在家庭方面,关系不断增进着,因为学会了和解;人生而孤独,与自己独处方面,学会了内求;没有人会陪我们一辈子,我们总要学会告别,面对告别的态度是,好好告别。
读了心理专家武志红老师的书《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感受很深,让我想到了很多,也豁然了很多,深深记住了六个字:理解,接受,改变。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在遇到心理治疗过程时好像往往忽视了理解,接受这两个环节,而急不可耐地去看到改变的结果。
但是我们不要急着去改变,要给自己耐心,因为改变很难,一旦看到不能立即改变,你会很容易急躁,你会质问自己:你为什么还不改变?
但是我们忘了,改变自己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有那么容易实现吗?
02
接受我们的原生家庭,不管是好还是坏。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无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我们不管是从小有爸妈的呵护,还是从小就是留守儿童,不管是温馨幸福的家庭,还是伤痕累累的家庭。我们的出身我们无法选择,我们也很难去改变我们父母那一代的观念,思想,除非他们自己想改变。
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它,理解我们的父母为什么是这样的缘由。
以前父亲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的高大,又是那么的遥远。高大是因为他不怕吃苦,不怕累,能忍受生活的各种酸甜苦辣。
遥远呢?遥远的我们近在咫尺却好似远隔天涯。他有苦几乎不给我说,也没有给我们诉说太多高兴的事,我也是忽冷忽热。我们父女之间总是少了那么些仪式感。
有一段时间我总觉得,父亲是给我提供挣钱的,我是负责好好利用他这笔钱的人。
但是去年暑假我到父亲打工的地方去了一趟,我看见了父亲是如何住的,他干的是什么活,他是怎样吃饭的,我都亲身感受了一遍。
我默然了。我看到了他住的不好,吃的也不好,干活的环境也不好。
但是他却一门心思地想对我好,陪我逛街,给我做好吃的,给我讲他们这里有趣的事情。
我回来之后,父亲也给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们生活多了份仪式感。父亲不会微信,但是经常给我发信息。每逢节日都会准时收到父亲的祝福。我给他发一张我的照片,他高兴得喊我宝贝。
这在以前我从来没有感受到的,父亲也不会。父亲只知道挣钱,也不懂得浪漫,更不懂得生活的仪式感。
现在父亲踏实能干,更多了一份对儿女的温柔,我也学会了体谅理解。我们的家是幸福的一家,因为我们学会了改变,学会了和解。
与其费尽了力气一味想要改变别人,不如内求,我选择,我活过,我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作选择。
接受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我们的家庭和解,也是和自己和解。
03
我们每个人也许生来就是孤独的。
存在主义先驱克尔.恺郭尔说,“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他生来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挪威的森林》这样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即使是你最心爱的人,心中都会有一片你没有办法到达的森林。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这样说: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
越长大越学会了隐藏。像正在热播的《恋爱先生》中的罗玥一个人独自在欧洲留学多年,一个人在外打拼,在外面无论受了多大的委屈,向来对母亲都是报喜不报忧。
其中一个片段我记得很清楚:当罗玥在比利时失去了工作,又失去了住宿的地方,在黑夜里,一个人拎着大包小包,走着走着,痛苦无助地对着墙大哭起来。
这时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人,她也没有给任何一个人打电话,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哭过后,还要站起来。
接受孤独,好好孤独,享受孤独。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到陌生的城市,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陪我们走一辈子。如果有缘,大家一起走过那么一段,然后留下这段美好,好吗?好的。
当我们是一个人的时候就好好享受孤独。一个人也可以坐看云卷云舒,笑看日落云晖;一个人也可以一人饮酒醉,一个人也可以撑起自己想要的梦想。
接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接受我们孤独的自己,不断内求。
反而孤独的这一时期正是我们上升的好时期,我们孤独,所以我们关注的是我们本身,提升的是我们自己,丰富的是自己的内心。
积极的孤独何尝不是自己独有的风景呢?
04
学会告别,面对告别的态度我们是好好告别。
相爱时,我想对你说:“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不爱时,请好聚好散,体面告别,祝福对方。
女儿钱媛的离去,是让杨绛先生白发人送黑发人,“从此老母断肠处,明月下,长青树。”
随后钱钟书的离去,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回忆道:“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车站等车,等那末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最后,“我们仨已经不是我们仨,三里河也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我们终其一生,好像永远逃脱不了“分离”两个字,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好像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今日参加一个婚礼,做的是伴娘。天虽然大冷,但老早就到新娘新房了。因为还早,和新娘闲聊起来,发现新娘是一个很开朗的人,还给我们开起玩笑来,没有结婚的紧张,也看不出太多的离别的忧伤。
新娘的妈妈出出进进新娘的房间,并没什么大事,只是回回就是问问:“冷不冷,要不要吃点饭?”
接新娘的车来了,大家欢天喜地,小孩子冻得鼻涕都出来了,但还是一个劲地张望新娘快点从房间出来。
新娘出来了,除了冷的打哆嗦,没看出太多表情。
当我们伴娘一步一步地挽着新娘的手走近接新娘的车时,在婚车打开的那一瞬间,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的眼泪不是流的,是大滴大滴如黄豆般滚落下来的。不是酝酿的,就是开门的那一瞬间落下来的,没有前奏,更没有彩排。
那个人就是新娘。可能就是开车门的那一瞬间,新娘猛得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孩子,从今天开始,自己就要离开这个家,成为别人的妻子,公公婆婆的儿媳妇。
新娘的妈妈一直强忍着在眼里打转转的泪水,面对自己的女儿即将成为别人的妻子,更多的不是祝福,而是身边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人。
我看见新娘的父亲一直都没有凑前,站在人后,靠着一个小角落,就那样看着,眼神无采,是无力吗?不舍吗?亲爱的,那是他前世的情人被另一个男人偷走了呀!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可能讲得有点走心,把一大把年纪的奶奶都弄哭了。
奶奶说:“家里娶一个媳妇和送走一个闺女,根本就是不一样的呀!”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我们这一辈子和最亲的人注定要不断地目送,不断地远离,然后远远的祝福。
就像很多人在我们的心里,从来不会记起,也从来不会忘记。
05
我们一路,都是不断地和家庭和解,也是和自己和解;我们一路,都在寻找孤独的意义,没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不喜欢失望罢了;我们一路,都在和我们最爱的人告别,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学会成长。
我们一路,都在寻寻觅觅,和解着,孤独着,告别着,但是有一些事情从不会忘记,一直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