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获,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
精读主题营之初,都说要讲求策略,懂得何时该平和,何时要尽全力。但我却对自己输出的任何内容都有强迫症:不敢不联系已有的阅读积累,不敢就事论事,不敢在哪一天稍微松懈。
这让我走得很是艰难。
收到的建议和批评,我反复思量仔细改。而一切赞扬的话,却让我战战兢兢。
哪有什么信手拈来?只有我自己清楚,许多事例,我想到了、流泪了,但定稿时分还是放弃了。
哪有什么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只有我自己明白,那些词语、句子、段落的顺序,被调整了不下几十次。
这种书到用时方恨少、无法掌控写作质量的现实,让我惶恐极了。
第三天晚上,我翻看以前的文章,却悲哀地发现:已有的阅读经验,远撑不起我的野心。
于是,我反问自己三个问题:
01 多久没有真正用心读好书了?
每每看到能辽等人“神聊”,暗羡之余,难道就停留在表面,看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还要忍受自己身边事例早已用尽、自己再没什么好写、几个金句说来说去,反反复复炒冷饭的状态吗?
02 何为真正的“逻辑”?
我认定自己行文逻辑太差,一度要发狂。
直到听了安叔分享,我开始琢磨——讲得通,言之有物,就是有逻辑。
与其跟着书籍的思路走,也许不如让作者的观点为自己来服务。
03 一定要结构规整,且有方法论吗?
结构可以模仿,方法可以在书里找到,只要用心,勤加练习,应该能写出看起来没什么毛病的文章。
但我骗不了自己:真正好文章,可能恰恰是模仿不来的。纵使神似,气韵全无。
之后,问题还是问题,但想找寻的答案,还是吸引我走呀走到最后一天。
这次“日更十天”的经历,我不敢说自己获得了任何“满足”,反倒是真真切切领悟了不足。也希望这“知不足”,能够引领我找到理想的阅读状态。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咱们三排还没有那种日后说起来热血沸腾头皮发麻咧嘴傻笑的集体活动。”
精读营第九天,排长安月白如是说。
于是,九天来一直重度拖延、为“逍遥”而沾沾自喜的我,终于第一次在晚上写完了第二天打卡的文字,设置了早上4:40的闹钟,也终于让一直走在前面拉扯着我的宇宙和安E,为我骄傲了一回。
常在晚上9点10点11点打卡的伙伴,在中午12点之前实现全勤,欢呼一片。
糖果说:“今天真是为了集体的荣誉,拼了。”
时光倒流回开营当天,每个人都是陌生人。
初作班长的我,见过伙伴惊险踩点打卡,更见证团队集体“崛起”,己诺必成。
更多战友压根不用我“催促”,本身就是榜样。
也曾与伙伴稍有争执,或相互沈默不语。排内点评组的困境、久久联系不到班内成员、意外打卡失败……一度让我失落沮丧。
但是,简单客气的“请”“嗯”“好”,终究还是化作一句“谢谢你这些天来不离不弃”。
有磨合,才见真性情吧。
至于排长安月白,心思细腻又单纯,和她在一处,总觉话说不够。少了几分雷厉风行,却多了缱绻滋味。
Marton是理科生,偶尔傻乎乎,实际大智若愚。看到那认真制作的excel表格,我说不感动都是玩笑。
三人行,工作井然,自然而然有默契。
而我也最终发现,比起汇报任务进度、统计打卡数据、复盘运营工作、交流如何点评,我更爱在阅兵结束、推优完成、疲惫却安心之时,拉上Marton一起,听月白讲几个历史上的小故事。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不否认,我内心深处曾无数次构想精读主题营的意义。
为拿名次、提高读写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指引线下生活、还是为了与战友并肩同行、发现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诸多疑惑,在我第九天的读书感悟《最是读书滋味》里集中爆发。本只是发发牢骚,甚至有些“油滑”味道。不曾想,得到的关注,却是几天以来最多的。
是不是我一不小心,戳中了许多人心中共同的疑问?还是别人一不留意,就猜透了我心思?
可也正是这些提醒我戒掉脾气、坚持下去的话语,在征途匆匆收束之际,留给我很多需要在今后生命里不断认真思考的话题。
我在变,却也不曾改变。
时间变得模糊。想不通那些个“为什么”的夜晚,我对着日记本,诉说一切不忿、小的喜悦和委屈,然后睁着眼睛直到天明。
阅读领域变了。我在kindle上翻着一本致用类书籍,找找找找一个点,勉力写出七八百字。
不肯变的,却是某种向上的执拗,偏执的较真。
心情一直在变。
第二天是我农历生日,忙,忘了。但依然有人不曾遗忘。
第六天晚上十点,医院走廊,我敲下最后一个句号。一台手术车从电梯里出来,病人脸色苍白,我心下怆然。
第五天有伙伴告诉我,她可能会打卡失败。接下来那最后的十五分钟,我生气无奈纠结,期待。
来了就别后悔,这一点,没变。
结局变也未变。
精读营若是一场戏剧,剧本虽有,结局却是开放式,有人热闹,就必然有人寂寥。
十天,我没立过壮志,也不曾感到“满足”,我做过失败的尝试,也分得清敷衍与真心。
爱我者予我的一切,只能偷着哭哭笑笑,没勇气拿来分享。
所恶者给我的所有生硬、冷漠,则都如大江深处的暗流。
此刻,我正飞往江苏,兑现开营前给自己许的心愿——旅行,看风景,见朋友。
写下这话时,白粥仍有热气,窗外雾蒙蒙。
我突然庆幸,眼中是真实的身边人,也看到久别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