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习惯以星期几度日的职业人来说,一旦放了长假,就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了,特别是寒假,就知道腊月二十几和正月初几了,这不一数,明天就过年了。
365天就像一个轮回,人生的年轮又加了一圈。一年是长是短,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不一而足,对于已入中年的我来说,时光易逝,晃如匆匆,一年好快,不是悲观,是感叹。
小时候有多期盼过年,同龄人是否还记得:
从二十四接祖宗开始年味就渐浓,炒瓜子,花生,大扫除,打豆腐,熬米糖,年前大人们忙的不亦乐乎,小孩跟在后面乐个口福。物质匮乏,父母不让吃,偷偷地兜上一荷包就跑,大人也无可奈何。印象最深的就是熬糖,很早很早就准备,小孩就捡簸箩炒米用,害怕的就是炒米放炮声,也不知是什么原理,“轰”的一声,白花花的熬糖的米就出来了,我们还可以趁机吃一把。接下来就是熬糖了,这可是个技术活,一般人是熬不成功的,即使是老师傅也可能走手,糖是切不成块的,浪费食材不说,还要改日重来。
家乡过年的风俗真的很多,杀年猪,杀鸡,请汪嘎公,做黑芝麻粑,一到二十八,仿佛还能听到村子里飘荡着“鸡毛换灯草”的吆喝。
备足年货,喝年会酒,贴对子,除夕夜守岁。
记得我最喜欢放鞭炮,就是把那个千编拆开一个一个的放,手中拿着一根香,吝啬的放着,那个乐哦,我敢把快引的轰天雷点燃往空中扔,喜欢那份刺激,当然炸到手的事也有过。
……
家里的年味很浓很浓,一晃几十年了,变化太大了,但是有些东西是挥之不去的,它已在心中生根发芽了。
刘亮程在书里写道:
“一个人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件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长年累月在这间房子度过的生活。
尽管这房子低矮陈旧,清贫如洗,但堆满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黄金般珍贵的生活情节,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拥共享,别人是无法看到的。
走进这间房子,你就会马上意识到:到家了。即使离乡多年,再次转世回来,你也不会忘记回这个家的路。”
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
我们穷尽一生的漂泊,都是在寻找回家的路。
幼年时,家是我们成长的庇护所;中年时,家是我们抵御风雨的加油站;老年时,家是最温暖舒适的疗养院。
我很喜欢碧桂园的品牌理念:“家圆,团圆,碧桂园。”
无论外面风吹雨打,无论经历多少痛楚挫折,只要回家,就会得到包容,得到理解,受到鼓舞,感到被爱。
家的意义是什么?
家是倦鸟归来得以慰藉的巢;是游子遮风避雨的港湾;是生命的栖息取暖处。
家人的意义是什么?
是晨起母亲的一碗热粥,是夜深父亲的叮咛,是孩子银铃般的欢笑,是爱人可爱的小絮叨。
就像林语堂说过的那样,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
睡在自家床上,吃父母做的饭,听爱人讲情话,跟孩子做游戏。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团圆喜乐,就是过年。
这几年的年夜饭因时因事不同,印记深刻,虽物是人非,但不是忘却是怀念。
风雪再大,记得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