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爱的姑娘,你最好年华时还想结婚吗?
一
最近《剩女》纪录片连续刷屏,当然也引起了广泛的激烈讨论。
《剩女》是部怎样的纪录片呢?可能不少朋友还没看过,简单地讲,就是讲的三个大龄女生过了三十岁后关于婚姻的真实经历。通过这三个平凡的女生,折射出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现状,以及对女性的不公。
三个女生,截然不同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华梅的故事。女主华梅,34岁,高学历,在北京是一名律师,工作稳定,未婚。
她去婚恋中介所,中介说
“你年纪这么大了,而且从外形上看也不漂亮,为什么要求还那么高呢”
简简单单几句话,带着鄙夷和真实,道出了当今婚恋市场的衡量标准。其实,她的要求也不高啊,她不过是想找个高学历,尊重她,跟她一起分担家务的另一半。
中介还说她性格太过于强硬了,“为什么不能温柔一点”直接泼冷水。
比较戏剧化的是她后来的一次相亲中遇到了一个县的老乡,对方斯斯文文,高学历。但华梅说起大男子主义时,男子毫不避讳地说,“以后这个家希望我来做主,绝对不会分担家务”。这次相亲也不欢而散。
二
最大的压力,应该是来自家人。
华梅家在山东,家里五个女孩子,她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但一回到家就面临被逼婚的窘况。父母直接劈头盖脸地来一顿骂:
“上学上傻了吧”“这么大了不结婚让我们担心……”
她的姐姐甚至说:“我们村还有个光棍,你不然嫁给他吧”。
面对家人的催促和不解,华梅一个人哭了。
三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其实一直不理解那些对女性道德绑架的世俗和社会。
现在21世纪了呀,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存在着封建旧思想,认为,女人的价值就是结婚。然后过上家庭主妇的生活,照顾孩子,做家务,默默受着各种委屈,奔波于柴米油盐,成为别人口中“贤惠”的妻子。那些不是中国古代才有的吗?
女人一旦年纪大了不结婚就会被指责被质疑,甚至最亲的家人也认为,女孩子年纪大了“没人要,随便找个人将就凑合一下就行了”。
这个纪录片前些日子看的一个电视剧有相似之处。
这个纪录片讲的是事业成功的几位女性因为没有结婚面临的种种困境;而《下一站是幸福》讲的也是这样的故事,女主贺繁星32岁了因为没有谈过恋爱,喜欢上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元宋,展开了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在这中间,她害怕过,也试着跟世俗眼里“合适的”叶鹿鸣交往过,但没有爱情的味道,最后她勇敢地坚持了爱情把元宋给追回来了,结局圆满。
但是电视剧毕竟是美好的,现实里的华梅没有那么幸运。
华梅不过是想找一个尊重她的对象,有什么错呀?她不过是想晚点结婚,丢什么脸了?难道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有这么难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国,人们对于大龄未婚女性的道德绑架很严重,即使她们事业成功,有车有房。
为什么凭什么女性必须承担做出牺牲?为什么晚结婚就是奇葩?
四
曾在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所以,二十多岁的我,现在并不打算结婚。我不想躺在医院的床上时,把怎样生孩子的决定权交给未必深爱自己的人;我也不想每天为对方买菜、做饭、洗衣服,却还被他当作理所应当的;我不想被一个无情的家庭紧紧套牢,以及摧残自己。我自己一个人,但至少我可以为自己做任何决定,如果是太过将就的婚姻,我单身一辈子也没关系。”
深有感触,低质量的婚姻,比不过高质量的独处。与其嫁到另一个家庭做牛做马,忍受婆婆的唠叨厌恶,整天做各种家务,不如一个人逍遥自在,潇洒自由。
现在的结婚率也在逐年下降。当然我也不是反对结婚或者结了婚一定会不幸福,也有那种结了婚恩恩爱爱,把你充成孩子的老公啊,只不过呀,难寻,难遇。
也有好多结了婚却遇上丈夫背叛出轨,忍受各种压力,只是为了孩子还在将就的婚姻,大多数婚姻里,都是女性付出的多,还不被理解。她们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辞去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把自己困于家庭却还被嫌弃没工作,还被指责。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去追逐梦想,静享美好时光,为什么要去牺牲自己的一切让自己不快乐。
那么,在中国,可以晚结婚吗?可以啊,一般结婚晚的都是事业有成,经济独立,不在乎世俗看法的女生。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仅仅是看《剩女》感想太多,想到了中国世俗的可怕,想到了结婚后大多数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是劝大家不结婚。
生活里也有甜甜蜜蜜的婚姻啊,但良人难遇,所以亲爱的姑娘,如果你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呀。
值得一说的是,纪录片的最后,华梅去法国留学了。在那里,她就像个普通的学生般,遇到了她的男朋友,现在很幸福。她也是有了幸福的结局,默默祝福她。
亲爱的姑娘,愿尘世的你,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用在乎世俗,只管有底气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就行了,别人爱说,就让他们说去吧。毕竟,这也不是他们的人生。
愿你余生,找到那个把你宠成孩子的人,护你一生周全,让你不必害怕,与你分担一切,而不是事事都让你付出,让你在婚姻里妥协忍让,变成他喜欢的样子。因为你的价值是让自己开心,而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不是仅仅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