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对自己温柔一点,原谅自己
“对自己温柔一点,原谅自己。”这是教会查经班的一个弟兄,收到我的信之后的回复。我在信中告诉他,最近自己表现不好,和他约定的读经计划,没有坚持。我承认不应该让工作挤掉读经时间,我要求自己尽快赶上来,不拖大家的后腿。可是弟兄怎么给我这样的建议呢?
“我真的对自己不温柔吗?”我问自己。
“是的,你在责备自己。”
“是什么让你觉得我在责备自己呢?”
“你在给弟兄的信中说‘我不应该’、‘我要求自己’,这是在责备、命令自己呀。还有你平常的口头禅都是,‘我本来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要是我早知道’、‘都怪我’……”
“我不过是说出事实,没有想责备自己啊。”
“一听见浩说‘应该’,你就生气,说他老责备你。”
“那是以前,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也不生气了。不管有没有用“应该”这个词,我对自己究竟有没有责备呢?“
“有。自责是你的思维定式,严重到人家脸色不好,你会自责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明明是人家的错,你也要责备自己本来应该可以为对方做点什么?”
“凡事内看,不是为了自责。自责根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这些我懂,有什么理由还要这么做呢?”
“你用自责来自我激励,你心中有一个理想的自己,你认为自己‘应该’做到很多事情,你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
天啊,这哪里是自我激励,分明是自我憎恨、不接纳自己嘛。我是这样的吗?我几乎不对别人用“应该”、“要求”这些词,却在自己身上随意用,为什么呢?我在意别人的感受,怕人承受不了。那么,自己的感受呢?自己能否承受得了呢?我没想过,突然有些心疼,觉得对自己太苛刻了,难怪弟兄说“对自己温柔一点”。
我早已接纳自己,特别是在抛掉“不够好”的念头之后。可是,如果接纳自己,怎么会对自己那么多责备呢?会不会我是选择性地接纳自己?
我不知道,最后在牧师那里我找到了答案。
我的牧师不只读了神学,对心理学也有很深的研究,特别是人与组织的性格分析。10 年前他得了癌症。尽管已经退休,但还是忙着教会的事务,他说神的仆人不讲退休。在了解了我的教练工作之后,他说MBTI 的性格分析也许对我有帮助,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学。测评工具我
学过相当多,但 MBTI 除了曾在单位接触过,了解很少,我当然是欣然同意了。
MBTI 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凯瑟琳·布里格斯及其女儿伊莎贝尔·迈尔斯,在瑞士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理论基础上,研究而成。它根据人获取能量的来源,收集信息的渠道、决策和行动的模式,把人的性格归纳为 16 种。
牧师先让我做了测评。他没有迷信测出来的结果,而是和我经过了三次面谈,直到我自己感觉对位,才确定了我的性格型号。他告诉我,不是你砍掉胳膊砍掉腿钻进那个型号框,而是型号适应你。你是什么型号,由你说了算。测评只是为你认识自己提供参考,并不能代表你的全部。为什么呢?因为你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你有尊贵的生命,你很重要!所以,不管测评报告说什么,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你当下认为自己是什么,记住,这一切改变不了“你有尊贵的生命”这一事实,全然地接纳你自己。
牧师的话让我的心柔软了。他对我的全然接纳,让我愿意随着他去看自己身上所谓的“不足”、“不可爱”。我甚至有了勇气和他讨论,说出来才发现没那么见不了光。
我想起了曾看过的一部电影《带着冰箱去旅行》,说的是一位才思枯竭、失去观众的喜剧演员东尼,酒醉和朋友以 100 英镑打赌,携带一台冰箱搭顺风车环游爱尔兰岛的故事。一路上,东尼和他的冰箱遇到了许多热心人,一位洁厕用品推销员帮他联系了一家电台,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对他的行踪进行了报道。他带着冰箱冲浪、参加单身汉年会、冰箱受洗……这个看起来是个障碍的冰箱,所到之处却吸引了民众的关注与祝福,并成了一家广播电台的英雄。因为冰箱在告诉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背负着冰箱。冰箱不美观,更为旅行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是,冰箱也为旅行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是的,我不必再遮掩、打压那些我不喜欢自己的一面,不必担心被人知道会怎么看自己,不必竭尽心力地追求那个理想的自己,我就是我,做我自己已经够好。
原来,我之前对自己的接纳果然是有选择的。我不接纳自己不喜欢的一面,甚至不断指责、命令自己加以“修正”。只是越“修正”,
越成了顽疾,然后我又怪自己不够努力,甚至自我怀疑:是不是真的改不掉了?
我又想起了曾经辅导的个案“能力强,才能接纳自己”,我说过“接纳自己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没想到我给自己也设定了条件,“要做到理想的自己,才能完完全全接纳自己”,我怕是永远都等不到这一天。
里面有什么,外面出来的就是什么。哪方面我不接纳自己,会不会也在那方面不接纳别人?我心中有一个理想的自己,会不会也有一个理想的别人呢?
我们“妻子祷告团”的一些成员,常常祈求上帝,给她们爱的力量包容忍耐丈夫的这不是、那不是,可是在我眼里她们的丈夫比浩能干多了。也许她们也在羡慕浩的能干?这么说,我们这些做妻子的大概都嫁给了心中那个理想的丈夫吧。
记得美国的畅销书作家温·戴尔曾说:“不接纳自己的人根本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身边有不接纳自己的人,是一种负担。”看来这么多年,浩不容易啊。我们有今天的幸福家庭,不是只有我在“舍己”,在承担更多的责任,浩也在舍,也许舍掉了更多。
听完牧师对我的性格分析,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和谐,仿佛经络被打通,全身通畅。若不是牧师在场,我真想给自己一个拥抱。
当我从心拥抱自己,这才发现我的人生,恩典数算不尽。我的爱人、亲人、友人、客户,还有精心培育我的牧师、老师、教练,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这一生珍贵的礼物。
尽管浩还是那个浩,但是我眼里的浩已经不同。第一次,我愿意放下恐惧去爱他了。圣经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 4:18)曾经因爱受伤,这些年我不敢全身心地爱浩。尽管努力地“舍己”,
但内心深处怕受伤的恐惧一直都在。接纳自己,我不再恐惧,第一次,我觉得自己自由了。
全然地接纳了自己,我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原谅自己的了。我又一次拿出儿子 13 岁时给我的来信,
妈妈。。
你现在过的好吗?我现在还好
我也不小了,我明白了你的意思。。。谢谢!
等我长大。我一定会去看你的。。! ~
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很开心
真的!
答应我 . 要幸福的活着!
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假如可以再见到儿子,我一定会自豪地告诉他:“孩子,妈妈已经做到了,妈妈已经是个快乐的女人,在幸福地活着!”(本文首发于www.wrencoaching.com,版权归任卫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