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花”男孩感动全网
新年伊始,一个“冰花”满头的男孩戳中网友泪点。
这位满头冰花的男孩,名叫王富满,云南省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满头“白发”是因当天气温较低,家离学校太远,走路来上学沾染冰霜导致。孩子家离学校4.5公里,由于无人接送,他需要每天步行,耗费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有记者实地探访了男孩的家,他还有一个姐姐,一家人挤在一个破旧的土坯房里。姐弟俩穿着单薄,双手都是冻疮,他说已经有几个月没有见到爸爸了。
看到孩子满头冰霜、满手冻疮,真是心疼极了。王富满,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这大概是农村人对孩子最大的期望了,富贵且满足。
而如今,现实的冰霜覆盖了希望的头颅,一个9岁的孩子,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苦涩,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贫穷”。
(二)贫穷从未走远
贫穷离我们有多远?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似乎人人都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有饭吃,有衣穿,有娱乐休闲。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热门讨论:贫穷如何限制了你的想象力,答案五花八门。然而,读完所有答案,你会发现网友远未理解贫穷的含义。网友的“贫穷”,无非是,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子,挣不到票子,这根本不是贫穷。
而真正的贫穷,你根本没有看到。
什么是贫穷?
从统计角度来看,贫穷是收入低于国家或国际贫困线标准。2011年11月29日,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以此为标准,全国有7000多万穷人。7000多万人,这相当于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加起来的总人口,可以排在2016年全球各国人口排行的第20位。
而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增加,贫困线标准也在不断提高。2015年,国家贫困线标准约为2855元,比2011年提高26%。据此标准,全国贫困人口仍高达5000多万。
数字是没有温度的,但人不是数字。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是穷人的无尽艰难与苦累。
1、贫穷是吃不起茶叶蛋。
中国,四川叙永县水潦乡:歌乐小学附近的几个村,在水潦乡算是条件最差的。很多村民至今依在吃“两餐饭”——玉米和大米混合蒸煮的主食。除开学校这一顿午餐,许多孩子吃到油荤的机会并不多:
前段时间,台湾民众臆断大陆吃不起茶叶蛋的事情,一度引起网友热嘲。然而,事实却是,并不是所有大陆人民能够每天吃起茶叶蛋。以2015年国家贫困线2800元为例,这相当于每人每日收入不足8块钱,平均到每一餐不足3块。一顿饭1个茶叶蛋1块钱,根本吃不饱,对于穷人来说显然是奢侈的。
而事实上,穷人生活的最大支出,也正是吃饭。统计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吃饭”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3。以此计算,穷人每顿饭不足1元,根本吃不起茶叶蛋。
2、贫穷是得病了就回家等死。
有位网友分享了个故事:同村的一个光棍,孤儿,被倒下来的土墙拍了一下。当时头都软了,拿布包了下,去医院看了,医院说头骨碎了,需要几万块,这人说没有,就简单处理下回家等死,然后就死了。
真正的贫穷根本来不及考虑所谓教育,眼界,出路,真正的贫穷就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数据显示,201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费用达到7083元。这比国家贫困线标准高了近3倍。而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现在普通人都看不起病了,何况穷人。
3、贫穷是63%的孩子从未上过高中。
我国还有文盲吗?答案是,有,而且很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16年,我国文盲率为5.28%。20个人里就有1个文盲。
而农村贫困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更是触目惊心。
斯坦福大学的调查显示,贫困农村青少年的高中就读率只有37%,而更是有1/3的贫困孩子初中就辍学了。即使大部分孩子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农村贫困孩子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也与城市孩子有着天壤之别。
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早早辍学,来到城市从事低端行业,辛苦、劳累,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薪水。当你闲暇时候,沏杯茶,捧起书,悠然阅读其中文字时,可曾想过,有多少孩子渴望读书而买不起,渴望上学而被迫离开。
(三)扶贫有效果,但很多穷人还是得不到救助
然而,如果因此否定中国近几十年对贫穷做出的努力,也是不公平的。
2015年,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自1990年起,中国农民贫困率从60%降至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而国家扶贫办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贫困人口降至5575万,相比于1985年下降55.4%。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7. 1 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近 92 个百分点,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4. 1 亿人。
所以,中国贫困人口确实在逐步减少。
可是情况并不乐观,贫穷仍然大范围存在,扶贫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而且随着扶贫的深入,越来越突出:
1、扶贫财政投入增长低于公共财政收入增长,扶贫投入实际在减少
简而言之,就是用来扶贫的钱越来越少。
据财政部的数据,20年以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持续下降,由1997年的0.74%下降至2016年的0.36%,下降幅度超过50%。
这意味着,对于贫困人口的财政支持,20年来体现不出任何的政策倾斜,反而大幅下降。
而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扶贫财政资金更要继续打折扣。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比于1997年,2016年的扶贫总投入,真正对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起作用的,不足67%。
2、大部分扶贫项目和资金被用于非贫困户,贫困人口反而拿不到钱
然而,即使国家下发了财政资金,穷人可能根本拿不到钱。
据抽样调查,2007年所调查的农村贫困户中,只有19.5%的农户得到扶贫项目支持,而在低收入户中,该比例只有20%。财政资金命中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财政资金下发以“县”为单位,而不是直接发放至贫困人口。中央财政资金只能指定用于“国家贫困县”,如果没被评为“国家贫困县”,则该县的贫困人口往往不能得到救助。国家重点扶贫县名录至今所涵盖的贫困人口,大约只占全国贫困总人口的50%左右,剩余一半的贫困人口无法得到救助。
而且扶贫资金的分配以县为单位,没有规定到乡镇甚至农户,催生了基层腐败、贪污现象等因素,结果是大部分扶贫项目和资金用于非贫困户,本来需要援助的贫困人口被排除在外。数据显示,以县为单位下拨的扶贫资金,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真正分配给了贫困人口。
3、扶贫依赖于政府部门,普通民众参与度太低
2016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现在还有不到三年时间,全国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摆脱贫困,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为此,2017年1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布通知,号召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然而,我国扶贫依然严重依赖于政府部门,普通民众参与度太低。政府公信力不足、参与渠道少、缺乏有效引导等因素,使得普通民众很难有效参与到实际扶贫活动中。
以“冰花男孩”为例,事件曝光以后得到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但网络喧哗过后,并不能帮他改变什么,唯有靠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救助。而千万与“冰花男孩”相似的贫困儿童,缺少媒体的曝光,他们的生活更不会得到任何救助。
我们对于贫困人口的关注,往往不过是场网络盛宴,毫无实际作用。
(四)扶贫不是一句口号,而需要实际行动
因此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究竟能为贫困人口做些什么。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是活在幸福蜜罐里的幸运儿。我们无需为吃不饱发愁,也没有得了病就回家等死,还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而对于4000多万处于极度贫穷的同胞,他们从未做错什么,却被生活推向绝望的边缘,每天挣扎着生存,一不努力就会万劫不复。
然而作为普通人,我们为穷人做的太少了。看到“贫穷”相关的新闻,我们往往唏嘘一下,或者评论几句后,就抛之脑后。是时候改变这种现状了。“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普通人,可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事。
1、积极参与网络救助
哪怕是最小的帮助,对贫困人口都可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为普通民众参与帮扶提供了便捷途径。通过“轻松筹”“水滴筹”等APP,动动手指便可以参与救助,还可以核实救助对象情况、跟踪资金的去向,提高救助的有效性。10元的烟钱、零食钱,可以为贫困儿童提供一日三餐,意义重大。
2、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俗话说,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对于资金不富裕的小伙伴,完全可以“出力”救助。
据2015年全球知名的调查公司“盖普洛”发布数据,我国仅有9.8%的受访者参与有规律的志愿服务,排名十分靠后,远远低于美国的26.3%。在志愿服务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因此,需要提高参与志愿服务的频率,如义务支教、帮扶困难家庭,用行动说话。通过各地的志愿服务网站、相关志愿服务平台微信号、微博,可以获取具体的志愿服务信息,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参与。
3、帮助身边的穷人
贫穷不是偏远山区的专利,它并不遥远,环顾四周,你就发现很多穷人。他们或是你老家亲戚,或是久病的朋友,或是单身残疾的邻居,生活的苦难困扰着他们,给他们带来无尽的不幸。让我们从身边着手,从每件小事开始,积极帮助身边的穷人。莎士比亚说,“一颗好心,抵过黄金万两”,希望你赚得百亿家产。
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愿世界上的穷人越来越少,冰花男孩“王富满”能富贵、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