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在微信上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有A、B两个新人同期加入一个公司,A干活卖力能力也行,B基本不干活但显得在努力工作。文章的结尾让我愕然,最后竟然B有了更好的职业发展。现在再琢磨一下,违背常识的关键在于AB的领导。
A好用,经理很倚重,所谓倚重就是有活儿交给A去办放心啊,甚至B干不好的本职工作也会交给A去做。因为对A的能力和态度是有预期的,所以一来二去A做的事情结果不错那是应该的,有时候实在忙乱稍微有点瑕疵,经理对A还要批评和辅导。对B也是有预期的,能干啥就干点啥,也没指望干得多积极和多出色,所以B不干活是可以接受的,但凡通过谈话和辅导让B偶尔干得还不错,经理心里那个美啊:自己还是有作用的,都说改变别人很难,B这么难管不是也在自己手底下有长足的进步嘛!
A越来越忙,也越来越被视为理所应当,因为预期在那里啊,A自己也很拼命,希望不辜负;B越来越忙,被视为管理上的突破经理带队伍的成绩,干点啥就觉得超出预期,B有相对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全力准备总公司的晋升考试。结果,A忙得顾不上那个考试,B考上了。人生因此而变得很不同。
我以前没从这个角度想过这事,为什么会鞭打快牛,因为上级领导与我们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利益未必与下属一致,他们的选择往往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用力、刻意才会考虑下属的利益。都说当好下属要“出活&听话”,现在看起来太天真了,如果预期已经抬高了,不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好像下属根本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任务,干得不好就觉得这段时间是不是态度、思想有问题啊?能力发展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全靠自我驱动干活,对得起良心。
预期管理害死人啊!预期高的干啥都是应该的,预期低的干啥都是惊喜啊。然后对待这两类下属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产生了有影响力的外部效应:诞生了各种扮猪吃老虎、绿茶心机、劣币驱逐良币、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被绑架的管理者精力和偏好……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不公平的源头了。
加入公司,离开经理。管理者真的不好当啊!在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之间,横亘着一个管理阶层的利益。处理不好,公司文化开始散裂化,每个人开始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人生规划才是最真实和有价值的,其他的不过是替别人做嫁衣裳罢了。也难怪为什么有的企业老是要向员工灌输“奉献、感恩”这样的理念,因为做不到对人有市场化的公正评价和公平回报啊。
当然在现实中多数人既不是A也不是B,介于两者之间,就看组织土壤和管理风格的引导了,有的公司慢慢的A越来越多,有的公司渐渐的B占了主流,这两种趋势都有自我增强的正反馈效应,越来越极端,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平庸滑向消亡。如何自处?但求问心无愧,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守初心,守得云开见月明️不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