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韩寒个性和文峰是如何形成的?
韩寒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早在二十多年之前,无意中读到他的文章《我的自白》,犹记得最末一段话里面有“春风得意或者是秋风不得意”,就绝他用语的与众不同,如此玩文字,前所未见。
而他自诩为上海的一块大金子,并自信地说“我是金子,我是要发光的。”他的这一句话自信又霸气,势不可挡地击中了当时年少踌躇不前的我,一瞬间令我热血沸腾,我也仿照着对自己说:“我是箭,我是要飞的!”
在那曾经年少爱追梦的年纪,我的信条从此就变成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遵从内心的热情和向往做选择。
在这一点上,韩寒就是当之无愧的榜样。那时候韩寒虽已不再校园,但校园里一直有他的传说。
有的人或许因为喜欢韩寒而喜欢他的文字,而那时我的确是因为喜欢韩寒的文字而喜欢韩寒。文如其人,从他那时的文字里,强烈冲击我的就是要敢于突破,敢于表达真实的自我,拒绝虚伪,拒绝平庸。虽然一些文字具体内容事后模糊了,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性格精神却从未磨灭。
有的人认为韩寒太过反叛,喜欢批判,尤其是不留情面地批判教育体制。其实现在回想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时期,正式“素质教育”理念盛行,冲击应试教育最激烈的时期,而韩寒作为一个七门功课不及格的所谓“差生”,却写出了数十万字的小说《三重门》,人们惊诧这样反差,并由此引发了“韩寒现象”的大讨论。
但一直以来鲜有人过问,背后韩寒的付出,他也是顶着学习的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小说《三重门》,因而无暇顾及课程的正常学习,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原本就是互为因果的事情。而反叛,是因为拒绝了妥协,坚持了自己。
在2000年的央视《对话》里,韩寒就诘问““一个少年写出这样的小说,容易吗?”但当时显然更多人却总是拿出过来人训导的架势,说该怎样而不该怎样。
从之后韩寒不认可这次采访看来,再次回顾视频,我觉得整个节目缺少一种宽容,彼此尊重平等的气氛。对一个作者而言,在谈及其作品之时,最起码的尊重就是阅读。因为你只有在阅读之后,才知道作者的表达,肯定或者否定,并非一开始就设定立场,先入为主,对人不对文。
站在当时韩寒的立场,觉得别人连自己封面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情况之下,就对其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当然无法容忍,于是表现出自我防卫并带攻击性,正说明他的内心希望得到的是认可和尊重,既然无法得到,选择对抗也就无可厚非了。。
以上我觉得韩寒个性中表现出来反叛的一面,深层原因就是内心渴求得到认可和尊重。尤其是一名“差生”,可以想见,差生在班级里往往是最不受老师待见的,如果个性懦弱,很可能往自卑倾向发展,个性倔强,就会表现出叛逆的一面。叛逆有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对抗的形式引起关注。
就从韩寒反叛教育来说,深层原因该跟他中学时期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相关,尤其是初二时候的班主任数学老师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在青春期,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一门功课,一旦被责难否定,很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尤其对自尊的伤害,会深深地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当这种情绪积蓄一定能量,爆发出来是及其具有杀伤力的。
从一些资料可以看出,韩寒对初高中那时期的记忆是很不愉快的,可能当时的他能量不够,后来媒体关注,小说大卖,自觉说话分量加重,尤其是在自己可以操控的文字世界里,从而一次又一次地贬低教师的价值,以平复当年受辱带来的伤害,然后扩大到整个教育体制,在加之一种英雄情结,大义凛然地向着教育开炮就在情理之中了。
韩寒说自己喜欢批判现实是因为深受民国作家的影响,其实喜欢批判的人骨子里就有种不安分,总要显得跟这个世界有所不同,要做独一无二。于是韩寒追寻那种独特的文字风格也是本性使然,你喜欢什么,追寻什么,最后就会变成什么。
韩寒曾多次强调自己对钱钟书先生文字风格的喜爱,这说起来应该跟他从小喜欢创作一些小笑话有必然联系,因为笑话虽然短小,但需有一定的机智和情趣。钱钟书先生的文风恰好就是诙谐幽默的路数,自然能够引起韩寒的强力共鸣。久而久之,那种遣词造句的方式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自己。
早期韩寒也曾说过对李敖的喜欢,从《杯中窥人》看来,韩寒对李敖那种孤傲是由衷欣赏的。欣赏一个人要么你跟他一样,要么他身上有你想要的东西。不管怎样,那份傲气在早年他的身上也体现出来了,由其看来,中国人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他觉得说大话也无甚,是块金子,就是要发光,什么都阻挡不了光芒,表现出的就是锋芒毕露,何况还有李敖这样的榜样在前呢。
话说回来,韩寒现金的个性与他的文风不是一日行程的,他的心智模式跟他所处黄静所喜欢的东西息息相关。
在拿钱钟书来说,你弱真心喜欢他的文字风格,潜移的话就是显得少年老成,默化的结果就是那些玩弄文字的技巧和套路。这在韩寒的小说《三重门》中可见一斑。
方舟子揪住韩寒采访所说“初中时候读不太懂《围成》,觉得钱钟书太学贯中西”,以此断定韩寒不具备写作《三重门》等文字的能力。但正如莫言《讲故事的人》里所说的那样,自己没有认真读过马尔克斯和萧伯纳,但是哪怕是浅尝辄止,也就知道作者是如何做的,因为有的东西是相通的,方式无非就是那些,只是看你的个人悟性了。由此看来,其实韩寒当时只要学会那些用比喻的方法,加之自己擅长的想象发散开来,写出如钱钟书风格的文字也就属正常的了。
其实,若要真的归结韩寒的个性是什么,每个人的看法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或许你看到的要么是你喜欢的,要么是你憎恶的,因为他的个性,已经融入在他的文字的国里了。
感谢你的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