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远方的朋友聊电话,告知近期新买的图书。他说:如果我们俩结婚了,日子肯定过得很没意思。
我声音抬高70分贝:我这么会在寻常日子发现乐趣的人,凭什么说和我结婚没意思?
他说:你看,我喜欢买书,你也喜欢买书,我们都读书了,谁来照顾小孩,谁来做饭,谁来扫地……
他话没说完,就被我一二三四五点给反驳,还不解气,特来写文一篇,可见我心胸有多狭窄了。
夫妻双方都爱读书为什么生活会有意思呢?我的理由是以下几点。
首先,夫妻都喜欢读书能让生活充满诗意。
今年年初,读了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里面写到她和钟先生有时候会窝在沙发上看书,看到喜欢的句子兴奋朗读分享,不觉窗外天色渐暗,二人才起身外出就餐。平日里,刘若英要买书都问问丈夫,有没有需要买的书籍,一起下单。而在家里,他们二人有自己的书房,工作的时候不相互打扰,但知道屋里某个地方有一个人在的感觉也很不一样。刘若英说。这个不一样,可能是,刘若英辗转独居多年,有了爱情归宿的幸福感吧。
我一直喜欢刘若英,她文艺到骨子里,身处娱乐圈,不沾染圈内的浮躁。她读书唱歌、演戏、写作、摄影,就像游走世间的仙女,不染俗世的尘埃,在婚后的柴米油盐弥漫的烟火气中,把日子过成了诗。就像王小波说过的那句话:除了现实的此生,人们应该还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其次是,夫妻都喜欢读书利于教育下一代。
有很多家长和我说,小孩就是不喜欢读书,一回到家就玩手机看电视,家长说完全没有办法阻止他们。我不知道这些家长在家里是否有几本藏书,或者除了酱油包装上的汉字以外就找不到别的有字的东西,作为家长也是手机不离手的,孩子如何发现自己热爱阅读这件事?不要把所有教育都推给学校。
我不太喜欢的一位图书出版商说过一段我觉得特别对的话,他说,作为一个不成功的文艺男青年,他认为女孩读书很重要,很多女孩长大之后就被骗主要是因为她害怕寂寞,她一个人呆不住,容易受到外界诱惑,但看书是一个人的事情,能让孩子呆得住,让孩子爱上看书,就是自己(家长)爱看书,所以我家孩子根本不用教,爸爸爱看书,妈妈也经常看书,所以女儿天生认为看书是一个特别自然的一件事。
这就是教育学上所说的“习得”,孩子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某种能力,比如阅读。
再次,夫妻都喜欢读书可以在工作上互相帮助。
话说翻译家傅雷当年被朱梅馥弹奏得行云流水的《命运交响曲》给收割,然后细水长流的爱情流淌在生活的琐碎里。朱梅馥平日主内兼主外,把丈夫和两个孩子照顾的服服帖帖,更重要的是她还是傅雷的“好秘书”,很多文人的文稿都是以乱著称的,傅雷的文稿不仅多还又杂又乱,都是手写,他的文稿几乎都是朱梅馥来整理。而且傅雷和傅聪的所有通信中,朱梅馥都要重新誊抄一遍才把信寄给儿子,看看,我们今天能读到《傅雷家书》朱梅馥的功劳多大。
类似傅雷和朱梅馥如同杨绛之于钱钟书、林洙之于梁思成,忘了还有许广平之于鲁迅。别看整理文稿宣传丈夫理念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没有深厚的学识做功底,这些整理文稿这种工作也是难以胜任。
好在他们都有个好妻子。
再再次,可以省钱。
爱看书的人很多人都有买书癖。我也是其中一个。但如果家里两个人都喜欢买书,那一个人买一本就变两本多好,赚了。
另外,还能弄点浪漫的事情。
不比赵明诚和李清照的赌书泼茶的高级游戏,但读书的人很多有书写的欲望,夫妻还可以一起弄个微信公众号玩玩。(我知道有一些情侣弄过)而写作能力强的,还会夫妻二人共用一个笔名,边写作边游荡世界,比如赫赫有名的林达。
……
不罗列了。读书只是夫妻之间诸多爱好中的一个而已,不是强求所有夫妻都读书,生活就是一个游戏场,读书只是其中的一种玩法,除了读书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一起玩,哪怕是一起做饭、一起游泳、一起打麻将、一起挤兑某部电视剧、一起熬夜喝啤酒看足球……
我一个朋友和说了很多婚姻生活的不爽快,没有共同话题没有爱好,根本聊不到一块,妻子存在的作用就是照顾孩子。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重新去认识你妻子,兴许能找回你们恋爱时的那些心动。
可他已经意兴阑珊。生活就是这么残酷,会把曾经相爱的人,弄得没了生机。我也不知道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会不会好一点,毕竟我没有经历过婚姻生活,只是个旁观者,不敢大书特书。
但我不想我未来的爱人,问我所有的问题,我的回答都是,我不会耶。比如,你会滑雪吗,不会耶。你会射箭吗,不会耶。你知道约翰·施特劳斯吗,不知道耶。你看过《费加罗的婚礼》,没有耶。你听说过汉娜·阿伦特吗,她是谁啊?
这样的对话真的好无趣啊。
马薇薇有过一个大胆的言论,大概意思夫妻之间有个共同价值观导向,哪怕丈夫举枪要杀人,妻子也要边上拍掌打气。我们不用这么简单粗暴,就拿喜欢读书这个爱好来说,当你说起萨特,对方会接上波伏娃,当你读到“脸慢笑盈盈”对方接上“相看无限情”,当你买来一本限量版图书,对方比你还开心。
经年之后,犹记赌书泼茶香,桃花底下读西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