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家长老师都告诉我们要努力,努力勤奋,才能有好的前程,我们就按照这个轨迹在走,读完大学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之后因为努力和勤勉,工作取得成绩,得到提拔,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但发现你在努力干的时候,团队却并不买账,有干的有看的还有捣乱的。自己却像孙子一样撅着屁股干,那些不干活的,还比谁都有理,在一边挑毛病。之后领导告诉你,你要学习管理的艺术,要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要让下属干,要学会睁一眼闭一眼。你才发现做了领导原来是要学会怎样不做事,怎样允许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角色变了,职责变了,定位和做法自然要随之调整。
孩子幼儿期,吃喝拉撒什么都要靠妈妈,孩子让干嘛就干嘛,像小面团怎们捏怎么是,童年时虽然有了自己的小主见,但总体还是需要大人照顾,服从管教,家长就是养育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自我迅速膨胀, 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抗拒并蔑视权威,家长的任何要求都可能引发激烈的对抗,这时家长要学会更多的尊重孩子的意志,疏导、隐忍和包容,除了生活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外,不过多干预。孩子进入18岁要远走高飞,独立学习和生活,家长就更要学会放手,做孩子的守望者、拉拉队。之后家长跟孩子的关系就要发生逆转,家长要从主导者退居跟随者的地位。从提供照顾的一方变成被照顾的一方。
虽然角色没变,随着孩子成长,对我们的需求不同, 家长就要主动改变,调整功能, 跟上孩子的成长脚步,这样才能保持和谐良好的亲自关系。
物质世界资源是有限,需要打拼挣得生活所需,但精神世界资源无限,一切都来得毫不费力。人越清净,越不被繁杂所累,就越能达成自己的期望,物质世界的规则与精神世界是相反的。但很多时候又相辅相成。比如你想要心如止水,那就要让身体动起来,马拉松越来越受欢迎,是因为在跑步的时候,大脑会放空,压力得到释放和排解。对治累和烦乱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躺下睡觉,而是运动。要想冥想深入,需要运动配合。我们做事情希望达到好的结果,但如果一味追求好的结果,就会在做事的时候患得患失,反倒影响做事的效果。正确的方式是,有目标之后全力以赴的行动,不计结果和得失。有些学佛的人看空一切,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该做的事情不做,日子过得一团糟,这其实是与空性智慧背道而驰。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相互矛盾的规则,学会看到本质,矛盾的外表之下是内在的统一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