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养过一只浑身雪白,眼睛一边是黄色、一边是淡绿色的奇特小猫——小奇。
小奇好奇心非常重,成天往田里钻,有时抓小动物玩,有时追着蜻蜓、蝴蝶跑。
常因为玩得太投入,小奇往水坑、泥坑里掉,有时还会被卡在一些小洞、小缝中动弹不了。
好奇心,让小奇的世界里充满了欢乐,也让它的结局是写满了悲哀。
有一天,小奇出门后便没再回来。我们找遍了所有的地方,等了很多天,就是没盼到它回家,或许它是掉哪个再也无法逃出来的坑里了吧。
猫是动物界里好奇心比较重的一种。天性使然,它们会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哪怕遇到过危险它们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这估计就是为什么会有“好奇心害死猫”,而不是“好奇心害死狗、猪”的原因。
现在“好奇心害死猫”不单单指猫,也指人。大概意思是,若人的好奇心过重,可能会驱使他们冲动地去做某些事,结果可能会造成一些我们无法承担的后果。
01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好奇心,甚至还有不少人因为好奇心做了许多可笑的糗事。
如,因为好奇,有人会往嘴里塞灯泡,最后不得已去医院让医生帮忙取出来。
如,因为好奇,有人会把小牛牵上楼梯,最后再无奈地把牛抱下来。
等等。
好奇心“泛滥”的人不再少数,他们好奇别人的私生活,尤其是明星,所以新闻的头条基本上都是名人明星的私生活。现在各种小视频APP能吸引那么多的人流,持续火热的原因,也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和猫的一样,对人们几乎无益,甚至会让人陷入好奇心的泥潭不能自拔,甚至虚度一生。
02
好奇心难道对人百害无一利吗?
不是的。
好奇心有两种,上面所说的,都是消遣性好奇心,也是我们应该适当控制的一类。否则,好奇心就会像一个黑洞,不断地吸取你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让你此生一事无成。
另一种好奇心,是认识性好奇心,是指人们为了追求对某一知识的理解的心理表现,也是我们应该不断地开发利用的。
如:一样的苹果,砸到一般人的头上,他们只会埋怨自己运气差,迁怒于苹果。但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却让牛顿在好奇心地驱使下,不断地思考“为什么苹果是往下掉“,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存在。
如:面对“最后一公里的尴尬”,有的人该走路还是走路,从来没想过正视过这个问题。而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却能通过思考研究,最后找到了“公享单车”这一绝佳的解决方法。
如:对待自己下班后的空闲时间,有的人会使用各种APP来打发无聊时间,有的人则会开发各种APP来给无聊的人使用;
一样的问题摆在不同的人面前,认识性认识性好奇心强的人,会不断地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尝试地解决它。而缺乏认识性好奇心的人则视若无睹,整天麻木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这样的结果就是优者更优,劣者更劣。
03
曾带过一个方方面面都特别优异的学生——小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绩更是长期位居年级第一。
已经如此优异的她,从不休息:
周内上学完成学校作业,周末文化课实习班、兴趣培训班的课程全都排得满满的,。
我问小佳,你不累吗?她诧异地反问我,怎么会呢?
之前一直无法理解,直到开始写这篇文章,我才找到了答案。
小佳的爸爸是名游泳教练,除了游泳,其他类体育项目也是非常精通,现在自己开了一个健身俱乐部。
小佳的妈妈是名音乐老师,精通各种乐器,现在自己开了一家琴行。
小佳的爷爷奶奶是高校的退休老师,经常在家看书、写字、画画。
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小佳“撕开”了多个知识窗口,使她对各个知识都充满了求知欲。对她来说,求知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既然是一种享受,又怎么会觉得辛苦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成绩优异的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大都有一个特点:不满足于课本的知识。因为对他们来说,课本的知识只是给它们打开了一扇通某个知识世界的窗,指引他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这些知识。
认识性好奇心一把利器。一旦被激发出来,且能控制好分寸、应用得好的话,这无疑是给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了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方法。
04
在我从事教育行业的这些年当中,每年都有无数的家长来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主动、自觉地学习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地激发、保持孩子的认识性好奇心。
具体怎么做呢?
你只需要做到下面两点便可以了。
(1)不断地帮孩子打开各门知识的窗口
这一点,在孩子年纪越小的进行尝试,效果越明显。
特别是在孩子处于爱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如果这时你能给孩子抛砖引玉,将孩子带到他感兴趣的学科面前,并让孩子感受到这门学科知识的趣味的话,并为孩子创造学习机会的话。相信,孩子他自己要去深入研究的。
如果孩子过了这个时期,那就不断地制造孩子与知识相遇的机会(在孩子常呆的地方摆放各种知识点的相关的趣味故事),期间展现给孩子的“知识窗口”就要以趣味性为主了,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孩子对知识点的探究欲。
(2) 不随意否定孩子的想法
适当的想象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可以适当地鼓励、引导、激发孩子的想象,但不要随意否定孩子的想法,哪怕想法是多么天马行空。
孩子只要愿意动脑来想象,就会好奇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时家长便可以趁机为孩子打开各扇“知识之窗”,引导孩子深入探究。
05
贝弗里奇曾说“认识到困难或难题的存在,可能就是认识上令人不满意的现状,它能够激励设想的产生,不具好奇心的人很少受到这种激励”。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不仅能“杀死猫”更能助猫成长:
认识性好奇心强的孩子,在学习上不用他人过多的操心,他们不仅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课本知识,还会将课本的知识延伸到课下进行深入研究。
认识性好奇心强的父母,他们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会主动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深入研究并实践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加控制的好奇心可能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但如果能控制并有效地利用好奇心,相信好奇心能助我们找到轻松高效地的应对方法,取得我们无法想象的成果。
这就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永远和自己不一样的根本原因,如果你也想让自己和孩子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和孩子”,那么就从保持自己和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吧。
作者简介:一线教育工作者,二宝妈,从教7年多,帮数百个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坚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