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市的南山寺是南山佛教文化苑的中心景区,占地400亩。这里依山傍海,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气象恢宏。据行内人指点,寺庙从建筑外观到佛像造型,以至各项摆设。都是按照盛唐风格精心设计的。
从一块篆刻着全国人大常委会田纪云副委员长手书“南山寺”三个朱红大字的巨石旁边走过,片刻就到了南山寺的第一道门——仁王门。门楣上高悬着金灿灿的“南山寺”三字额匾,这是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特意题写的。仁王门俗称山门(因寺庙多在山间故),山门殿里供奉着分列左右的两尊护法金刚。护法金刚被塑成鬼神力士的模样。高大雄伟,忿怒目睁,凛然可畏。他们是寺院的“门神”,任务是保卫寺院。民间把他们说成是《封神演义》里的哼、哈二将,这种说法在佛教经典里当然是找不到根据的。
出了仁王殿后门,朝右侧款款而行近百米,面对大海的就是巍峨的南山寺的主体了,分为前殿和正殿两部分。沿着三台六十阶拾级而上,首先来到前殿。前殿以“兜率内院”为名,殿里供奉着弥勒佛。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因此被称为“未来佛”,还在候补之中,现世的身份其实是菩萨,寄居在兜率天宫的内院中布道说法,外院则是诸神的处所。这是“兜率内院”名称的由来。这里供奉的弥勒佛就是菩萨装,头戴天冠,右足翘起,称“天冠弥勒”,是正统的弥勒塑像的一种。我们在别的寺庙里经常见着的,大多是袒胸露腹、喜眉笑口的,可爱的大肚弥勒,据说那是中国人照着后梁时期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契此的模样想象出来的,这位胖和尚被认为是弥勒的化身。站在天冠弥勒前面的,是大妙相菩萨,右侧是法苑林菩萨。
在兜率内院弥勒阁的两侧,像一般寺庙一样供奉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一侧两尊,四大天王的名称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据佛经记载,他们分别居住在须弥山腰,犍陀罗山的四个山峰上,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因此又称“护世四天王”,同人世间挨得最近了。南山寺的四大天王塑像别具一格,但大体也同许多寺庙一样,被塑成一副戎装。传说中牵强附会,说他们分别管理着“风”、“调”、“雨”、“顺”,那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
走出兜帅内院的后门,沿着南山寺的主轴线拾级而上,经过五台六十四阶,高高在上的就是寺庙的正殿,俗称“大殿”,是供奉佛教缔造者释迦牟尼和佛教最高层领导者——佛的地方,一般称之为“大雄宝殿”。“大雄”是释迦牟尼诸多尊称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对诸佛的道德法力的泛称。气势恢宏的殿堂里,供奉着三尊安详瑞坐的大佛,总称“三世佛”:正中间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的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左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因为是按空间世界划分的,俗称“横三世”。有的寺庙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三世佛”是按时间划分的,中间是现世释迦牟尼佛,释迦的右侧是前世燃灯佛,左侧是来世弥勒佛,俗称“竖三世”,但比较少见。
在释迦牟尼佛前面肃然敬立的,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两位:迦业尊者和阿难尊者。年长的一位是迦叶,也称摩诃迦叶,站在释迦左侧。他是一名苦行僧,据说是他在释迦牟尼逝世的当年,召集五百和尚在王舍城忆诵释迦牟尼的生前教导,确定佛教经典,佛教史上称为第一次集结。较年轻的一位是阿难,也称阿难陀,站在释迦右侧。据说他是释迦的堂弟,侍从释迦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以“多闻第一”、长于记忆著称,在第一次集结时诵出了全部经藏。由于他们在佛教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许多寺庙正殿里常被塑在释迦牟尼像前。
在正殿“三世佛”的两侧,靠东西墙供奉的是十六尊罗汉,内侧八尊,神态各异,十分生动。罗汉是觉悟了的修行弟子,其“果位”在佛和菩之后,有人或许会问,不是“十八罗汉”吗,怎么变成“十六罗汉”了呢?其实,佛教经籍记载的就是十六罗汉,他们都是有名可指的。后来人们又指认这个那个高僧也是罗汉,虽然说法不一,但都增加了两名,成了十八罗汉。再后来罗汉的队伍不断壮大,又有了五百罗汉的说法,据说他们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
南山寺正殿的佛像和罗汉像在金身、开光之后更加神采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