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天容海色本澄清


谪贬三年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于1100年(元符三年)6月20日离开海南,在渡琼州海峡北赴廉州时,抬眼云飞斗转的无际高天、俯看浪涛奔涌的辽阔大海,回想大起大落、荣辱变幻的人生经历,感慨化为诗曰:“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我们仿佛听到了苏东坡迎着朝阳的大声呐喊,一吐胸中块垒,荡涤污水脏名,抚熨难平心绪,还原生命本色。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与其父苏洵(字明允)、其弟苏辙(字子由),合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其中尤以苏东坡为最。这是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现象。林语堂说过“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苏东坡是以诗人和散文家而闻名的,实际上,他的政论文章、书法绘画也是第一流的,更别说他的道德品行、浩然正气、节操风骨和人格魅力古今传颂。

苏东坡1036年生于四川眉州,也就是宋仁宗景祐三年。童年聪颖好学,10岁已能写作出奇特的诗句。20岁时,兄弟俩一同参加科举考试,都以优异成绩考中,成为进士。

有两件趣事,可以说明苏东坡的才与敏。当年科举考试,皇帝任命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主试官。当时考卷交上前,由专人抄写一遍,以防考官通过字体认出考生。欧阳修拿到苏东坡的试卷对文章十分激赏,以为是他的好朋友曾巩写的,为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卷首的文章,改列二卷,结果苏东坡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二。实际上他在388名考生中名列榜首。当时得此荣誉,就能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另一件事,在这次考试中,苏东坡引用历史事例失之疏忽,在发挥文意时,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帝尧与皋陶的对话,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觉的有点不对,但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苏东坡才得以混过。过后,梅一天问苏,尧和皋的对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哪读过。苏承认说,是我所杜撰。这位前辈宿儒大惊,是你杜撰!苏回答:“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即使苏东坡有才华,在仕途上也要由低级做起。1061年,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1064年,在地方做官三年后,朝廷都要考察地方官的政绩,叫做“磨勘”。根据考察结果,经推荐另授官职。新上来的皇帝英宗早闻苏东坡名气,想破格提拔,任翰林之职,给皇帝起草诏书等事,宰相韩琦反对,认为太年轻,不宜提拔到高位,推荐到史馆任职,而苏东坡利用馆员可以轮流在宫中图书馆工作的良机,以饱读珍本典籍、名人手稿、名家书画为乐。

1066年,苏东坡父亲病逝,前一年苏东坡的年轻妻子已经去世,留有6岁的儿子苏迈。兄弟二人立即辞官,把父亲和东坡妻子的灵柩运回四川老家祖坟埋葬。按当时的规矩,兄弟二人要在家居丧两年零三个月。苏东坡十年后写下怀念结发妻子的著名诗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用词悼亡,东坡首创。

苏东坡居丧期满续弦后,与弟弟一起回京。苏东坡官复原职史馆馆员,卷入了宰相王安石和他的反对派的争斗中。王安石实行变法,有些措施脱离实际,走样跑偏,难以实行,百姓怨声载道,朝廷一片反对。王安石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不同意见,排斥异己。苏东坡年轻直率,怒不可遏,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馆员官卑职小,只限执笔为文,与行政无关,可他想作为。他给皇帝上万言书后,准备罢官而去。王安石看到皇帝转来的奏折后气得手发抖。从此,苏东坡与王安石这一派算是结下梁子,一生都深受党朋斗争其害。这时所有的高官大臣都已去职,苏东坡自己也知道早晚要遭罢黜。

按苏东坡的政绩,这时他应该官居太守才是,皇帝也有此意,但王安石等反对,使之任附近一县的判官。但皇帝予以改派杭州任职。1071年7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到杭州上任。在随后的八九年内他始终在杭州任通判,在密州、徐州、湖州任太守。作官政绩突出。期间也写了大量诗。将心中的快乐、感伤、忧虑、愤怒尽情地歌唱出来。在杭州他写出公认最好的西湖诗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俗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时,苏东坡也写了一些对时局忧虑、对官场风气的蔑视、挖苦当权派、反映百姓幽怨的一些诗。名气已家喻户晓,他写的诗上至朝廷官员,下至识字百姓都争相阅读,在文人雅集时还要歌诵。对苏东坡的呼声谁还能置之不理呢。朝廷官员将他的诗收集起来仔细研究。内容并没在煽动叛乱、公开反对和批评当局,但这些诗却如蚊叮虫咬,令人刺痛不安。一二篇可能引不起太多注意,积累成卷,足能证明他讽刺朝廷官员,有些还可能成为抗暴诗。

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3月,他调任湖州太守。在他到任后的谢恩奏章上,他说了几句朝廷当权者觉得有点过分的话。6月,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几句话挑出来,说他蔑视朝廷并开始弹劾他,紧接着手握大权的反对势力李定和舒亶,也找出苏东坡的诗,一同弹劾。对苏东坡的指控,有的十分牵强,其中有一条是写两株老柏的七律。诗里说到:“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被认为对皇帝大不敬,因为龙是皇帝象征,而今皇帝正在位,应当说龙在天,不应说在九泉之下。类似的还有很多。声称苏东坡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

面对实名举报,依章控告,皇帝也同意充分调查,案子就落到李定把持下的御史台。他们很快派人到湖州逮捕苏东坡,投入监狱受审。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件莫须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官场小人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朝廷的不满和不敬,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作上纲上线的推断和断章取义的诠释,要做实这个案子,一定是刑讯逼供,屈打成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高压之下,正义和良心也没有缺席,只是很多人不敢说,许多朋友开始躲避,但毕竟还有勇敢者,他在朝中的朋友范镇、张方平不怕受到牵连,设法营救苏东坡。他的政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仗义执言,对皇帝说: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语罪人,如果严厉处罚了苏东坡,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狱卒知道他是大文豪,在监里对他十分恭敬,每天晚上给他送热水洗澡。他做过官的地方百姓想起他的功德和政绩,公开为他做解厄道场,求告神明保佑他。当朝左相吴充,有次与皇帝谈起曹操,皇帝对曹操评价不高,吴充立即接口说:曹操猜忌心那么重还容得下祢衡,陛下怎么容不下一个苏东坡呢?

    还有一个插曲说明人心向背。据王巩《甲申杂记》记载,那个诬陷、审问苏东坡的李定,有一天与满朝官员一起在殿门外等候早朝时,得意洋洋向大家叙述审问苏东坡的情况,他说:苏东坡真是奇才,一二十年前的诗文,审问起来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以为,对这么一个轰动朝野的著名大案,一定会有不少官员感兴趣,但奇怪的是,他说了这番话之后,没人附和,没人搭腔,没人提问,崇政殿外一片静默。

仁宗的皇后,染病临死前曾对神宗皇帝说:我记得苏东坡兄弟二人中进士时,先帝很高兴,对家人说,为子孙物色到两个宰相之才。听说苏东坡写诗正在受审,这都是小人与他作对,他们没法在他的政绩上找毛病,现在想由他的诗治他罪。你可别冤屈好人,老天爷是不容的。

苏东坡在狱中,心想凶多吉少,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措词悲凉,述说一家十多口人赖弟弟照顾,表示与弟世世为手足。在诗里还表示蒙受皇恩已多,无法感激图报,实在惭愧。这次别无可怨,只是自己之过。信传到皇帝手中,皇帝看后,十分感动。

舒亶和李定等人,想尽办法劝皇帝杀苏东坡,可皇帝并无此意,暗中派一个太监到监狱里观察苏东坡,太监进牢后就躺下了,苏东坡以为是进来新的犯人,酣然入睡、鼻息如雷。早晨太监回去告诉皇帝,苏东坡睡得很沉,很安静。皇帝就对侍臣说:“我知道苏东坡于心无愧。”根据御史的案子提要,毁谤朝廷要判流放,或是两年劳役。因苏东坡案情重大,由皇帝亲自决定。11月29日,使反对派大失所望,宫廷发出圣谕,把苏东坡贬往黄州,官位降低,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上述的事由也能说明,苏东坡的案子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最后却判得很轻的缘故。

1080年3月,苏东坡到达黄州,一个长江边上的穷苦小镇。从现在开始,由情势所迫,要变为一个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曾经的众星捧月,如今的孤独寂寞。那阙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在寂寞中反省过去,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本色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并尝试瑜伽术和炼丹,让自己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亲历亲为搭房建屋、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孤独自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这时,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成了他寻找书写的对象。所以我们今天读到了他的千古杰作,前后《赤壁赋》和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3月,苏东坡听说要调他到汝州,不久又改调他处,他已厌倦官场,本不想接任,但这是皇帝好意,终于决定遵奉圣命。上任途中到常州,他给皇帝上书,请圣命谕允把家安在常州。1085年3月1日,皇帝染病,太后摄政。3月5日,皇帝驾崩;次日颁旨,允许苏东坡在太湖边居住。他举家搬迁宜兴,5月到湖边新居。他高兴能终身在此安居养老了,写诗道“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新居没捂热几天,接到去登州任太守的任命。10月15日到达登州后五天,他又应召进京。全家又开始行动,12月到达京都。苏东坡这一年零八个月的折腾足以表示做官身不由己。后人感叹,读书人能用别的方法谋生,最好不要做官。

苏东坡总是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在他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现在又是英宗的皇后提拔重用他。新皇帝现年9岁,摄政的是他的祖母。他到京都八个月之内,朝廷提拔三次,先由七级提到六级,然后破格到四级,最后是三级翰林。“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个职位永远是名气最高的学者担任,是担任宰相的前一步。在宋朝翰林知制诰是三品,宰相是二品,一品几乎没颁赠过。从不用关系求官的苏东坡,从人生低谷像坐过山车一样,突然逆袭反转跃上人生顶峰,连自己都会有疑虑。太后有一次对苏东坡说:“这是我老早就想对你说的。这是神宗皇帝的遗诏。先王在世之时,每当用膳时举箸不下,臣仆们便知道是看你写的文字。他常说起你是天才,常想用你,但不幸未及如愿便遽尔崩逝。”

苏东坡现在的名气达到顶点,所有当年被贬到南方的朋友也都回朝官居要职。他受所有正直文人、朋友崇敬,在朝中又官居高位。他为坚持己见,饱受其苦,因此也更为人所佩服。司马光死后,当代学者中,无人能望其项背。虽然他不十分适于宰相之位,但大家公认,他的人品在官场中是高于众人之上的。在艺术上,苏东坡不仅创造了有名的墨竹,也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也是中国南派画的始祖之一。

现在是同党执政,太后支持,声望甚高,只要苏东坡有想法,能轻而易举得到宰相之位。但他一直想摆脱为人羡慕的政治地位。他过于孤高耿直,对所谓的顺情讨好、言及谨慎、勿得罪人、善于平衡等权术潜规以及官场厚黑等不屑一顾,又单枪匹马,只身独自向朝廷之腐败无能开战,想从根本上改革国家的吏治,动了很多人的奶酪。两年之中,苏东坡以强烈的名士本色、坦直无畏的言论,得罪了很多人。更别说官居高位惹人妒忌。自然成了反对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不去,此等人何能东山再起。这些群小不断地弹劾、上奏、告状,但都被太后压下。为何权力的争斗总是围绕他?他弟弟苏辙说过: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面对玷辱诬蔑、造谣中伤,苏东坡不屑答辩,想摆脱官位,逃离京都,几次上表章,请求外派地方。

苏东坡再三恳请之后,朝廷终于同意,在1089年(元祐四年)3月,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苏东坡到任后全力工作,用太后的恩宠,请求特别拨款,进行改革。在短短一年半之间,给全城实现了公共卫生方案,包括一个清洁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疏浚盐道,修建西湖,稳定谷价,不顾与朝廷及邻省官员矛盾,只身开展救济饥馑工作。

皇太后又召他返京充任翰林学士,似乎是想让他做宰相,这时他弟弟苏辙已官升尚书右丞,哥俩在朝中做高官,遭到政敌的强烈攻击,志在驱逐他离开京都,他又多次恳请离开。斗争的结果,1091年8月苏东坡外放颍州任太守,1092年3月调扬州任太守。1092年9月又应召返回京都,先做两个月的兵部尚书,十个月的礼部尚书。通过他不断地进出京都,可看出朝廷拉锯战的势均力敌。这期间他第二任妻子和皇太后相继去世。

守护神的去世就是苏东坡的没落之始,也是太后摄政时期那些贤臣的没落之时。先是又外放定州任太守。新登王位的幼主,只有18岁,早对老臣曾进谏劝幼主不要沉溺女色而心生厌恨。过去被太后去职的反对势力,传播太后曾排斥她孙子的谣言,进而让新皇帝怀疑所有元祐期间的大臣,年轻皇帝大怒,有三十多个元祐期间的大臣受到降官或贬谪。1094年(哲宗绍圣元年)4月,成为宰相的章惇首先拿苏东坡开刀,剥夺官阶,调充英州太守。这是贬谪到广东高山大庚岭以南的第一人。他一家人跌跌撞撞千里南迁,途中又三次降官,到英州时,已不够太守资格,改派到惠州充任建昌军司马。

1094年(哲宗绍圣元年)10月2日,苏东坡到达惠州。越过高山大河,看透官场得失,经历人生起落,早就乐天知命,心无牵挂了。虽然无官一身轻,外在的生活绝不寂寞。所有邻近地区的官员都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与大诗人结交。惠州周边五县的太守不断给他送酒送食物。惠州太守詹范和博罗县令林抃变成他最亲密的朋友。其他至交和朋友也不断派人带礼品、药物和书信来探望。他闲暇时闻香品酒,他发现这里没有酒类官方专卖,每家都自已酿酒。自己也尝试酿酒。写了一篇《浊醪有妙理赋》,不了解杯中趣的人,看了他描写微醺的快乐,也会为之神往。

水土已服,他又“依然故我”了。虽然他已无权签署公文,但对邻里和百姓的福利视为已任。博罗大火,全城一炬。苏东坡担心官衙利用救济和重建机会积弊恶习发生,盘剥百姓。他建议当地官员公开购买物资,禁止征集民间物资,征用民工。否则“害民又甚于大火”。苏东坡开始关心惠州城诸种改善革新事宜,同几位太守和县令会商,建筑了两座桥。进行这项工程时,又做一件当地居民敬仰的事,把无主野坟的骸骨重建一大冢埋葬,并写一篇祭文。还在城西建了一座放生池。直到清末,当地人还保持节庆之日买鱼放生的风俗。

苏东坡以为晚年就在惠州安居了,便开始自己建房。新居落成两个多月,他又接到远谪海南岛的命令。宋朝元祐年间,有那么多大臣受难,只有他一人被贬到海南。据说,苏东坡在惠州因建房,暂住嘉佑寺,写了一首诗《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诗中后两句描写道人怕影响东坡“春睡”,轻打寺钟的情景。据传,当时宰相章惇听到后,觉得到这般地步,苏东坡仍能如此舒服地“春睡美”,大为恼怒,便大笔一挥,将他贬到天涯海角。

打击苏东坡最甚的就是凡受贬谪的臣子,其亲戚家族不得在其附近县境任官职,大儿子苏迈丢了官职,弟弟苏辙(子由)被贬谪雷州。

1097年(绍圣四年)6月11日,东坡弟弟苏辙送东坡父子上船。陪苏东坡到海南的是他三儿子苏过。二夫人走后陪东坡患难的妾王朝云在惠州染上瘟疫去世。对他也是个打击。宦海沉浮、人生起落、浪迹天涯,不断地折腾,没有惊恐,而是习惯。离别之前,苏东坡给他朋友广州太守王古写信表达心迹:“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抚柩,此亦东坡家风也”。悲凉中更显豪气。

过海登岸后,苏东坡父子往目的地儋州走,7月2日到达。初到南荒,举目无亲,一个被贬的官员,也没人认得,其困难可想而知。他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剩下的就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

1097年8月刚到昌化军(今儋州市)任军使的张中来看望“有罪”之臣苏东坡。原来,张中在来儋途中,路经雷州,拜访雷州知州张蓬,张蓬是苏东坡的门生,详细介绍了苏东坡的情况,并请张中到儋州时多多关照自己的老师,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上。张中看到苏东坡住的条件太差,就派士兵修葺自己公馆旁边的一个破旧不堪的驿所,把苏东坡接过去住。

当年11月,苏东坡与新军使张中一同拜访儋州逸士黎子云。《广东考古辑要》载:“黎子云,儋州人,家居城东。昆仲贫而好学,城南有别墅,所居皆林木水竹,清幽潇洒。苏轼雅敬礼之。每与弟载酒过从,请益问奇”。这次的拜访,在座的许多客人建议大家凑钱建一屋,以为往来游息之所。东坡欣然应许,并取《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名其屋曰载酒堂。苏东坡《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也有记载:“儋人黎子云兄弟,居城东南,躬农圃之劳。偶与军使张中同访之,居临大池,水土幽茂。坐客欲为醵钱作屋,予亦同之。名其屋载酒堂。”于是郡守张中就在离城二三里、黎子云家园里建起了载酒堂。从此这里便成为苏东坡和朋友聚会之地。当地黎子云兄弟、符林、王霄等读书人常“请益问奇”“日益亲炙”,过从甚密。儋州,乃至海南文化从此出现新的面貌。

1098年(元符元年)4月,朝廷派官员视察并报告贬谪大臣的情形,那个官员发现苏东坡住在用公款装修的官舍,还颇受太守张中的优待关照,回去禀报朝廷,将张中革职,并把苏东坡逐出。苏东坡在城南一片林子里找了一块地,用仅有的一点钱,在当地居民和朋友的帮助下,盖了一栋简陋的房子,并给房子取名“桄榔庵”,又打了一口井。作《桄榔庵铭》和《新居》诗,以记其事。当时这里鹿很多,夜里躺在床上,能听到黎民猎鹿的声音。有时早晨猎人叩门,以鹿肉相赠。

现在和普通百姓在一起,苏东坡无须言语谨慎,完全自由,可以真性情示人。他没有一天没有客人,若是哪天没人来,他就出去看邻居,找人闲聊。那些无知的农夫震于他的学识渊博不知说什么,他就让人家聊鬼,或讲一些听到的事情。有一天,他头上顶个西瓜,在田里边走边唱,一个70多岁的老太婆问他说:“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一场春梦?”此后,苏东坡就称她为“春梦婆”。在儋州有许多春梦婆的传说。相传,一天苏东坡路遇春梦婆,便和她逗趣:“云鬓蓬松两腕粗,手携饭榼去寻夫。”春梦婆不假思索,随口答道“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苏东坡大惊,赶紧陪不是。苏东坡的生活完全融入民间。有一次,在朋友家遇到下雨,就借那家庄稼汉的斗笠蓑衣木屐,在路上溅泥䠀水狼狈而归,邻人见了大笑,狗见了狂叫。笠屐已成为苏东坡在海南的民间形象,历代画家都以东坡笠屐图为创作题材。空闲无事时,他养成到乡野采药的习惯,并考订药的种类,写了许多医学笔记,还时常给人看病。

1099年(元符二年)9月,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姜唐佐到儋州求学苏东坡,第二年3月才离开。姜唐佐仰慕苏东坡的才华和品格,苏东坡很器重姜唐佐,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苏东坡抱病为他讲经史,授作文法。从此往来不断。东坡北归时题诗赠姜:“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对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姜唐佐没辜负老师的期望,1103年(宋徽宗崇宁二年),姜唐佐科考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当他赴京应试时,在汝南拜访苏辙,时苏轼已去世,无法按诺言“待子及第,当续后句”了。苏辙看了苏东坡给姜唐佐的诗,无限感慨,为胞兄给姜唐佐续完此诗:“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今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在其影响下,儋州人文渐盛。宋元明清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足见东坡先生教化影响之深远。海南人一直都把苏东坡视为海南文化启蒙的重要功臣。《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三年的谪居生活,在简陋的桄榔庵里,在儿子苏过的帮助下,苏东坡整理完成了杂记文稿《东坡志林》。注完了《尚书》,在黄州谪居时,已经注完了《易经》《论语》。他觉得自己被迫的田园生活与当年陶渊明的生活很相似,他又仰慕陶渊明,几年间写了124首和陶渊明诗,最后15首是在这里完成的。孝子苏过时刻不离其父,不但做一切家中琐事,还是父亲的好秘书。同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很快也成了诗人、画家。在苏东坡的三个儿子中,苏过成了一个有相当地位的文学家。

宋哲宗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去世,享年24岁。神宗遗孀,新皇太后摄政,她马上对所有元祐老臣一律赦罪,包括贬摘的儒臣,或予升迁,或允许行动自由。7月,她还政于其子,哲宗没有子嗣,弟弟继位,就是宋徽宗。1101年正月,新皇太后去世。

苏东坡接到内迁廉州(广西合浦)诏书。1100年6月离开海南时,苏东坡去看望好朋友黎民表(即黎子云)。写下了《别海南黎民表》:“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惜别朋友,热爱儋州之情跃然纸上。

归程也是漂泊不定。渡海到廉州后一个月,又接到诏命去永州。去永州途中,又接到可以随意居住的招命。皇太后去世,政策要变,苏东坡判断恐怕又有麻烦,所以不愿住在离京都很近的地方,打算最后定居常州。

坊间传说他要做中枢要员,回朝执政。这时迫害苏东坡的前相章椁一年前已被贬到雷州。他儿子章援也算是苏东坡的门生,担心他回朝执政会报复他父亲,就给苏东坡写了一封长信,盼望能见一面,以知其态度。这他就大谬不然了。他给章援回信,大意是,与章椁虽政见不同,但无增损交情,得知你父亲年事已高,又到雷州,他的情况我很理解,过去的事不提了,一切向前看。你可能听了许多说法,那都是误传。我身体多病,只想回乡安度晚年。心胸格局、人生境界,立见高下。苏东坡曾对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这是真正超越世态炎凉的大彻大悟。他虽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

北归的沿途,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款待,朋友和仰慕他的人引他游山逛庙、请他题字。途经金山寺,看到好友李公麟为他画的像还在,回顾平生,感慨万千,写下《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此时的苏东坡心如静水,阅世淡然,笑讽功名,实际上却成就了名垂千古的伟大文学家。苏东坡6月中旬回到常州,便一病不起,1101年7月28日告别人世。

苏东坡去世多年以后,南宋的高宗皇帝在新都杭州,开始阅读苏东坡的遗著,尤其是他那关于国事的文章,越读越敬佩他的谋国之忠,越敬佩他的至刚大勇。为了追念苏东坡,他把苏东坡的一个孙子苏符赐封高官。所有这些举动,都使苏东坡身后的名气地位达到巅峰。到孝宗乾道六年,赐他谥号文忠公,又赐太师官阶。皇帝对他的天才写照,至今不失为最好的赞词。而他在人民心中流传的本色早已远播名扬。

2020年11月,我来到海南儋州东坡书院寻踪拜谒。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古城中和镇,坐落在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内,从高大的三角斜瓦游客中心的大门进入,视野开阔,眼前一湖,经过折曲廊桥到湖对面,才能到达书院。虽然是热带,但也有季节的变幻,与北方不同的是旧叶落下时,新叶也长出。湖水中大片残荷枯枝,不时也有秋叶飘洒。923年前,苏东坡也是这个季节到达此地,也许这是让游人想像一下当年的荒蛮。天空云低阴郁,想到苏东坡遭受的磨难,让人从心底感到一丝悲凉。

东坡书院原名载酒堂,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因有学者在这里开办学堂,才改称东坡书院。载酒堂如前述建于1098年(宋元符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兴衰。明代海南名贤王佐《载酒堂记》指出:“初建谁?郡守张中也;载酒谁?郡人黎子云也。岁久堂废”“泰定三年,州倅重修,仍复载酒堂名”

《重建载酒堂记碑》载:1325年(元泰定三年)春,云溪(今湖南岳阳市)彭应雷出任儋州军判,“访载酒堂遗址,榛塞芜没,慨然兴怀,思复旧观”。那时,载酒堂已毁坏五十多年,彭应雷怀着对苏东坡的景仰,“亟谋同列,翕然从之,相与捐帑,破荒重构”。1327年破土动工,1328年春落成。载酒堂在旧址上重新屹立。并在载酒堂后边建起东坡祠(大殿),载酒堂此时才初见规模。

1473年(明成化九年),知州曾杰重修载酒堂,并加筑垣墙。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知州陈荣选再修葺,并建钦帅堂及载酒亭。1823年(清道光三年)副贡唐书启重修载酒堂。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增建山门、两廊和耳房。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王定华重修,并新建东坡公园。“W革”中,书院惨遭浩劫,文物荡然无存。今天我们见到的书院,是1982年后,广东省、海南区、儋县人民政府分期分批拨款重建的。1996年东坡书院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超过3.23万平方米。

书院头门是清代风格的灰白廊房,从两个方柱间的几个台阶上去,廊里两边各有一窗,左窗是售票处,廊房的正中是书院的门,上挂“东坡书院”匾,是由清代嘉庆儋州举人著名书法家张绩所书。在这不大的地方,还摆放着诸如公告、须知、工作人员照片、标语、接待情况等一堆杂乱标牌,与本该是古朴、清雅、肃穆、洁净的环境很不协调。

院中阁祠亭榭错落有致、林碧竹翠花缀草间。锦上添花重建痕迹很明显,与其他景观之地的建设思路没什么区别。但踏访追寻名踪胜迹不敢怠慢,虽历经百代重修拓建,但此地标没变。当年苏东坡真正来过地方是这里的载酒堂。周围的其他亭祠堂泉都是后人追思和纪念苏东坡而建的。

跨过小石桥,要经过中间的载酒亭。亭的东西两侧是荷花池,里边还有一些开着的荷花。亭顶是两层,上层四面翘角,下层八面翘角,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二层正檐间挂着“载酒亭”匾。这是由晚清儋州中和人王藻丽重书。

过桥后,见一长方形宋初样式的建筑,这就是载酒堂。门头正中,挂一块“先生悦之”的大匾。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琼崖广东法院第三院长王铎声参观书院时所书。匾文典出自东坡诗《江郊》中的一句。两边柱子的楹联:生面重开更有客吟诗对此茂林修竹;芳踪如晤看执经问难依然沂水春风。这是1825年(道光五年)儋州知州张霖所作。1984年重修东坡书院时由书法家黄文宽重书。堂里廊柱上还有三组楹联,都是清代曾任儋州知州等官员来拜谒时所作,载酒堂重修时,由当代书法家所书。堂中一组三人雕塑生动地再现了东坡居儋时的生活情景:苏东坡与黎子云“执经问难”、相谈甚欢,苏东坡之子苏过静静地陪伴于东坡身后。雕塑后面屏风上挂着殷红色的“载酒堂”匾额,这也是张绩所书。“文G”中,当地群众将此匾贴上“毛主席万岁”标语,骗过造反派,躲过一劫。

穿过载酒堂,是第三进院子,院子里有一株巨大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是1738年(乾隆三年)植下的老树。

正面的大殿便是东坡祠。前檐插廊,重檐歇山式屋顶。东坡祠原建在桄榔庵,1317年(元延祐四年)春,海南肃政道廉访司大都行部军范梈,寻访苏东坡居住地桄榔庵,并建东坡祠,找老师教育儋州子弟,又找60个儒生管理祠内事务。范梈写《东坡先生祠记》以记盛事,后又刻成《东坡先生祠记》碑。这碑现在就立在祠堂门口右边,这是从桄榔庵移来的元代遗碑。WG期间,当地农民把碑移出书院,深埋地下,得以保存。现在这个东坡祠,是南宁军判彭应雷重修载酒堂时,在这里建设的。

祠内悬挂三方匾额:海外奇观,一代传人、鸿雪因缘;五副楹联。进门柱上的黄底黑字联:公来四载居儋辟开海外文明从此秋鸿留有爪;我拜千年遗像仿佛翰林富贵和曾春梦了无㾗。作者儋州人谢尚莹,清代拔贡。祠内的匾和联都是典出苏东坡的诗文和在海南的传说。

祠内正中为苏东坡的铜坐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宝森教授于2014年3月设计创作的。祠内还陈列东坡诗书画,以及后人研究苏东坡的著作。

院子的左右两侧是庑廊,1893年(清道光十九年)增建。展出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田汉、邓拓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以及国家领导人来参观的图片。

书院东园,有一口井,立碑钦帅泉,据说,此井至今已有900余年,从未干涸,且水涌不断,清澈如初。来的人都汲此泉水洗手,希望能沾上点东坡的的灵气。它旁边是明代儋州知州陈荣选为纪念苏东坡先生所建的钦帅堂。里边匾、联、像俱全。现在辟为图书室和书法室,售卖有关研究苏东坡的图书和书法作品,也供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

书院西园有一座陈列馆。里面陈列着苏东坡各种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儋州生活中亲自制作、使用和收藏的各种文物。院子前面还有一座黄色苏东坡笠屐铜像。伫立像前我在想:他一生从不向官场低头、从不向百姓显威、从不向生活认㞞,从不放弃诗酒,从不失去生命本色,忧患来临,淡然置之。如果我们摊上类似的事,能否像他那样,苦乐清风过、潇洒走一回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轼一生经历不是一般的复杂。但最难得的地方是他一辈子都是个性情中人,东西好吃,就是他当下最大的快乐。跟去了哪里,做...
    張微笑阅读 331评论 0 0
  • 我想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容绕过的一个人,但凡提到他,总会引得旁人高山仰止,钦佩不已。似乎当下人们习惯给一些喜欢的不...
    简书穆清阅读 2,476评论 13 50
  • --小品文PIXIU 提起苏东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北宋一位伟大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文坛全才...
    pixiu小品文阅读 9,734评论 10 32
  • 摘 要:苏轼在“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中最负盛名,这不仅因为他在仕途、文学、美学、书法、绘画、烹饪诸方面都有突出的成...
    guiig_839b阅读 906评论 2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485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