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许多时候,我也想能够像古代名士一样生活,在自己的书房里焚一炉沉香,煮一壶清茶,在烟云萦绕间开始自己的思考。无须红袖添香,亦不需赌书泼茶,对一个虔诚的书生来说,这便是世上最极致的享受,若得如此,夫复何求哉?
陈寅恪先生曾把爱情分为五等境界,被世人称为五等爱情观,影响了几代人的爱情;王国维先生也把诗词意境分为三等境界,让诗词的高度层次化,形象地展示在大众面前;而我则把读书分为三种境界,以此来表达我微薄的见解。我把两位大师和我并列,只是借鉴他们的方法,并没有自视甚高的意思,就当是沾沾前辈的光,仅此而已。
我所说的第三等人不喜读书,也不屑于去读书,总觉得读书没有任何用处,这是最下等的境界。这类人往往心灵蒙昧,得不启发与解脱,如同阿Q一样。第二等人,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乐于用读书去充实自己,但只是出于实用的角度去阅读,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与目的性,这是次一等的境界。这类人多见于一般的知识分子,在读书这件事上还未登堂入室,不过也得到了许多好处,受益匪浅。第一等人,则是完全用心地去读书,不为功名,只是单纯地去读一本书,十分自然,已近于道。而读这本书的原因也只是兴趣喜好和觉得它美而已,所得之处,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以上的读书三等境界只是我浅薄的看法,未必能把实际情况一一罗列,大家姑且观之,任之,不必计之。
我是一个学生,十几年来一直读书,也读了许多的书,这些书或多或少也让我收获了一些东西。这些年来,经史子集,古今中外,我都略有涉及,也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慨。
小时候喜欢看古装武侠剧,看着中医大夫济世救人,自己也想运用歧黄之术去治疗病痛,常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个身上带着淡淡草药味的儒雅男子。于是我就看《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几年下来也懂了一些基础的杏林常识,不过那只是些皮毛罢了,偶尔也能给朋友诊诊病,提点小建议。而我看《周易》可以说是必然的吧,任何人都想去解读命运,并且这种玄奥的东西往往着带着深刻的哲理,很是吸引人去驻足。所以我也粗学了一下六爻八卦之术,在朋友间“招摇撞骗”,落得个神棍的名号。其实我看的书很多,也很杂,往往都出于兴趣爱好,而这些常识类的东西对我帮助很大,影响着我的生活。
我喜欢读书,是因为喜欢书卷里的美好事物,半亩方塘间浮光掠影,沉潜人生百态。我喜欢郑风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浪漫和温婉,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那一抹青绿色衣衿随风飘扬的写意和潇洒。我喜欢小雅里“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宁静与清新,放下诗卷就能看到远方的绿水青山,幽静处自有佳木成林,云生雾落。我喜欢邶风里“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决绝和笃定,字里行间,我似乎看到了战场上的狼烟和亘古的思恋。我喜欢读诗,也喜欢写诗,我固执地认为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我沉浸在这些故事中,看他们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读书其实是一门艺术,长年读书自己也会被熏陶,变得内敛而有气质,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外如是。所谓书生意气,也是如此。以前的读书人都有一股浩然正气,敛之修身养性,放之则濯荡乾坤,上扬清,下激浊,浩浩荡荡,沛然莫可御。
多读书吧,愿以后睿智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