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变得更好,是我们都在追求的,我也有很多想要改变的,变得更自律、更有型、更有钱……但是显而易见:改变并不容易。最近读的一些书和文章让我发觉,自己过去并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改变,他为什么这么难?如果这个答案想不清楚,我们很可能会生活在反反复复的低效状态里,最后也是会变的,变老变胖变笨,就是没有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01/
改变不是彻底地改变一个人,只是在某些方面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去成长。
说到改变,我们总会自动产生很多想象,就像小时候,我向往小龙人,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总在睡觉前默默祈祷,神仙啊神仙,求求你让我长角吧、让我长尾巴吧,我有了特异功能一定去帮助更多人,结果当然都是很失望。但这样的一种想象力并没有因为我们长大就消失,我们想象一夜醒来,从拖延症变成了高效能,从矮矬穷变成了白富美……我们重复着想象重复着落空,却总结为:改变好难啊!是的,在短时间彻底地变成另一个人不仅是难而是根本不可能,改变只是我们在某些方面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去成长而已,成长是必然要花时间一步一步来的,成长的足够多时改变才会自然发生。比如我要从拖延变得高效,就要先看看高效能人士到底是怎么做的?要从哪一步开始?我实验的效果如何?我要怎么调整、怎么坚持?而不是对着空气默默发誓:从此以后再拖延,我丫就是王八蛋!
02/
改变不能依赖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靠谱的是行为习惯。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那些自律的、成功的人都是特别有毅力的人,而自己之所以无法改变就是因为意志薄弱。但是前两天看到日本行为管理专家石田淳的新书《从行动开始》,开篇序言就把我问住了:如果你只是想减肥,你就把注意力放在少吃东西多锻炼上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变成一个“能控制体重的意志坚强的人”呢?是哦,如果你想要的是某一个结果,那就去做能产生那个结果的事情好了,为什么总要依赖抽象缥缈的意志力呢?专门研究意志力的《意志力》一书也告诉我们:人每天的意志力是有固定额度的,在这件事情上用掉了,就不能再用在另一件事情上了,做到自律的人并不是天生就比我们更有意志力,而是他懂得分配资源,一方面把意志力用在最重要最能产生效能的事情上,另一方面把事情拆分成了一个个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像洗脸刷牙一样不需要耗费什么意志力了。所以现在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了:柳比歇夫用56年去做时间记录成就奇特的一生,是因为他也知道意志力根本靠不住,得用笔给一点一点记下来啊哈哈哈。
03/
最终的人生质量取决于我们为自己设定的做事标准,要改就请先改这一条吧。
同样是在简书上写东西,很多人写了很多字,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的文章,是的,简书很残酷,没能被专题采纳或推上首页的文章就像一艘船沉入海底,一个人成了谜……我们就这样眼睁睁、酸溜溜地看着彭小六,一个三线城市的普通小青年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了、火了,小六调侃自己说,他不是网红是网拼,他为什么这么拼?当然有保持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的需要,但是我很相信,即使没有简书、没有5万粉丝,他也还是会很拼的,因为他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学习标准。我们大多人看一本书,满足于知道了、理解了,最多写个读书笔记,而小六还要把他用起来,讲出来,变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标准一下子就提高了他的成长速度,文章写的越来越好,把低标准的人远远甩在了后面。除了学习,其实做任何事都是这个规律,没有实际应用和不断创新的高标准,我们就只能浮在知晓的表面,从一个低层次跳到下一个低层次,只有为自己设定了高标准,并且在高标准的范围内持续投入的人,才能最终获得高质量的人生,否则,再大的志向,再多的努力,人生好像也没啥改变。
我曾经很多次宣称自己想成为一个作家,但是这些年并没有写多少东西,能找的理由很多:工作忙、没毅力、还缺少人生经验……总之,把写作这件事看得既重要又难以企及,迟迟不能动手。这几年做咨询和培训,经常要写报告和课件,写着写着就明白了:其实写作也是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能和别人说话,就应该能写作。写作需要有高标准,想成为一个作家也没问题,但是你要先写起来啊,写着写着就会遇见更优秀的人,那就向他们学习更好的方法,然后继续写啊!这个和意志力,还真没多少关系!
昨天,我收到了领英的自媒体专栏作家邀请函,你,要不要和我一起来改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