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崇尚标准化的社会中胜出?

炫先森拆书系列38

9分钟搞定个体成功路径


我决定不再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社会适应我。


这个社会正在把人变成工业品

你的孩子9个月大了,却还不会爬、不会翻身。你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一定会说,你的孩子发育程度落后于平均水平,可能需要治疗。

请问,你该怎么办?遵照医嘱接受治疗?还是相信自己的孩子并无不妥?

医生的判断依据是“平均标准”。“平均标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惯用的,用于衡量某一个事物优劣的一道杠杠。如果高于“平均标准”,则表示优;如果低于“平均标准”,则表示劣或差。比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发育年龄等等。

采用“平均标准”来衡量某个事物优劣,其实是工业品心态。科学作家万维钢说,过去上百年间,工业化成功的一个秘诀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势,就是把人变成工业品。所谓工业品,就是按照固定规格批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

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托德·罗斯则说,所谓“标准”,其实只是一个人为的想象,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任何人符合“平均标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一旦认识到个体的重要性,以及运用个体科学的原则,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比如上文说到的孩子爬行和走路,早在1998年,就有人跟踪观察了28个孩子,发现这28个孩子从爬行到走路的成长模式一共有25种。这25种模式各不相同,如果强行搞一个“平均值”,则没有哪个孩子符合这个“平均标准”。

既然“平均标准”没有科学依据,那为何生活中处处可见拿“平均标准”作为衡量标准的情况呢?“平均标准”没有科学依据的依据又是什么?“个体”究竟有多重要?我们又该如何运用个体的力量,在这个崇尚标准化的世界中逆袭呢?

上述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罗斯的这本《平均的终结: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中胜出》书中找到。


“平均标准”毫无科学依据


NO.1

不存在标准身材标准长相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空军频繁发生坠机事故。经检测,不是机器故障,也不是飞行员驾驶技术问题,而是驾驶舱不符合飞行员的身体尺寸:飞行员身处这样的驾驶舱内感觉非常别扭,操作不顺手。

这些驾驶舱是在1926年设计出来的。当年,工程师测量了几百名男性飞行员的身体尺寸,再求平均值后得出“标准尺寸”,依据“标准尺寸”设计出来的。

美国空军想,现在的飞行员个头是不是比1926年时的飞行员更高大呢?于是,美国空军展开了一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飞行员研究工作。

1950年,美国空军测量了4000多名飞行员的10个部位,取其平均值,构成了“标准飞行员”的尺寸。

参与调查的一位科学家多想了一步,他想知道,究竟有多少飞行员符合“标准数据”。于是,他决定找出答案。

他设置了一个比较宽松的误差空间,比如如果平均身高是175厘米,那么他就将“标准飞行员”的身高设置为170—175厘米。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没有一个人符合所有10个部位的平均值。有的人手臂较长,但腿较短;有的人胸围很大,而臀围却很小。如果只选择3个部位进行比较,比如颈围、大腿围、腕围,那么只有3.5%的飞行员在这3个维度符合平均尺寸。

这位科学家的发现清楚地表明,根本就没有“标准飞行员”。如果为“标准飞行员”设计驾驶舱,那么这个驾驶舱就不会适用于任何人。

上述是飞行员案例,如果是我们普通人,情况又如何呢?

美国一位非常知名的妇科专家,根据收集到的15000名年轻女性的身体数据,算出了“标准”的美国女性青年的身材,并根据这个身材做了一个“标准”的女性雕塑。这个女性雕塑被认为是全美最漂亮的女性、全美“理想女孩”。

随后,有机构举办了一场比赛,让全美女性青年把自己的身材数据寄给主办方,看看哪个女孩最像这个“标准人”,最像“标准人”的女孩可以获得高额的奖金。

主办方使用了身高、腿长、臂长等9个指标作为评判标准。主办方一共收到了3864名女性的报名。结果,跟雕像大致数据一样的女孩竟一个人都没有。主办方决定放宽评判标准,将评判标准放宽到5个指标,结果同样令人遗憾,符合5个指标的不到40人。

最终,主办方勉强选择了一名获胜者,她是一名电影院收银员。

美国大多数医生和科学家认为,原因出在美国女性的身体不健康、身材欠佳。这些医生和科学家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标准人”。


NO.2

没有所谓的性格类型

你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人格?如果请你说出几位性格内向的同事,是不是很快就能列出他们的名字?如果身边某个人做了某件事,我们是不是很喜欢说“ta本质上就是这样的”?

20世纪80年代,特质心理学成为主流。特质心理学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而造成这个不同的是人的本质,且本质不容易被改变。

特质心理学家还做出了“性格测试”。后来,“性格测试”被很多企业拿来作为员工测评,以此来判断你属于哪种类型的性格,你的性格是否适合在这家公司发展。

我们也因此知道了,基于一个人的特质,就可以预测他们在学校里、工作中,甚至在谈恋爱时的表现了。

人格特质真的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吗?人的特质真的难以改变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儿童发展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之一正田佑一记录了84名儿童在6个星期里的每一个小时的活动情况和每一个位置的行为(除了厕所)。结果发现,每个孩子在不同情况下展现出了不同的个性。比如说,一个女孩在食堂可能很外向,但在操场上可能很内向;一个男孩在操场上很外向,在数学课上可能很内向。而且,决定性格的因素并不单单只是所处的环境:如果选择两个女孩,其中一人可能在食堂里表现内向而在课堂上表现外向,另一个人则可能在食堂里表现外向而在课堂上表现内向。

这个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方式总是由自身和所处环境决定的,根本就没有人的“本质”这个东西。给人的性格算个平均值,给ta戴上一个某某性格类型的帽子,是不科学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谈论性格特征呢?不妨使用“如果……就……”句式,描述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如果这个人在陌生人面前,ta就表现得很内向;如果这个人在舞台上,ta就表现得很外向。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心理学家认为,不仅我们常说的内向外向理性感性的性格与情境相关,就连诚实忠诚善良这些品格也与情境有关。一个人在某些情境下表现得非常善良,却在另一个情境下表现得非常凶残;一个人在同事面前表现得非常温顺,但在家人面前表现得非常冷酷。

所以,如果要问某人的性格,一定要看ta处于何种情境。


NO.3

按照某项能力的平均值找不到优秀人才

19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的效率非常低。后来,一位名叫泰勒的人提出了一个方法,用以改善企业的管理效率。

这个方法的灵感源自泰勒的中学数学老师。这个老师总是让学生们当着他的面做数学题,谁做完了就举手。他记录每个学生花费的时间,然后计算出一个平均值。随后,这位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的标准就是,平均学生做两个小时所能完成的题目数量。

泰勒意识到,老师所用的作业标准化的方法,也可用于任何工业流程的标准化。

于是,泰勒就考察了工厂里每道工序上,若干个工人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求得平均时间,把这个平均时间作为标准时间。与此同时,他还计算了固定时间之内一个工人平均可以完成多少工作量,以此作为标准工作量。

1911年,泰勒将关于标准化和管理的思想写进了《科学管理原则》一书。这本书出版后不久,科学管理法——简称为“泰勒主义”——席卷了整个世界产业。所谓的“泰勒主义”,其核心思想就是标准化。我不要求你做得多,也不要求你做得快,只要你在标准时间内完成标准工作量就OK了。

今天的我们常说“以人为本”,而“泰勒主义”却是以系统为本。人要适应系统,而不是系统为人服务。

实际上,走到21世纪的今天,仍旧有非常多的企业在使用“泰勒主义”思想,招人用人的标准仍旧是寻找或打造“标准人”。比如,招聘时,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看在校成绩或通过入职考试——通过成绩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入职后,每月KPI考核——通过一个数字来评定员工;工作时,厚厚一本规范操作手册或指南——将人变成一台巨大的机器里一枚随时可更换的小齿轮,我们每个人都被认为可替代的,而且我们也经常被替代。

2004年之前,谷歌公司招聘人才是看ta的毕业院校,以及在校成绩。2004年,谷歌人力资源部的分析师卡莱尔决定做一项研究,想看看哪些能力是在谷歌取得成功的要素。于是,卡莱尔就考察了300多个方面,包括了在校成绩、毕业院校、学历学位等。结果发现,一个人的高考成绩与这个人的工作能力毫无关系;一个人的毕业院校与这个人的工作能力毫无关系;一个人的大学成绩与工作能力有一点关系,但仅限于毕业后的前3年;一个人是否在编程比赛中获奖与进入谷歌之后的工作能力也没有任何关系。

此后,卡莱尔改变了谷歌招募新人的方法。比如,如果应聘者已经离开学校3年了,他们就很少过问在校学习成绩。


明知不科学为何还在使用


NO.1

稳定的需要

泰勒主义重塑美国工业界时,工厂对拥有高中文凭的工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但是,美国缺乏普通高中教育,那时就没有几所高中。由此,当需要建立全国性的高中义务教育系统时,政府就采用了泰勒主义观念——教育使命应该是大批量地培养学生以适应新兴的泰勒主义经济社会里的工作。

实际上,在当时,泰勒主义观念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作者说,“由于大学申请者和找工作的人,不得不参加标准化考试,裙带关系和任人唯亲的现象随之减少了,家庭背景不好的学生得到了通向更好生活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在以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总的来说,社会普遍实行平均主义,无疑帮助了国家发展成为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民主主义国家。”


NO.2

操作的便捷

2003年,荷兰一位名叫莫勒纳尔的教育家发现了“平均主义”的错误。

“平均标准”是通过求得群体平均值而得出的,再将这个“平均标准”用来衡量个体。莫勒纳尔发现,“平均主义”致命的弱点就在此:通过忽视个体性来了解个体。

既然“平均主义”有致命的弱点,为何我们还在使用“平均主义”来衡量人或事呢?

一是,方便性。“平均主义”思维让我们方便对人或事进行分类、排名,我们不需要花多少精力就可以说:“ta比普通人更聪明”或者“ta在毕业班里排名第二”亦或“ta性格很内向”。

二是,可操作性。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筛选大量的人员,并在标准化分阶层的系统里,为人员找到合适的位置。“平均标准”为人们迅速做决定提供了方法。

三是,思想性。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接受“平均主义”思想教育成长起来的,从而使我们本能地把系统置于个人之上。我们认为学校学历以及成绩与一个人的能力是有相关性的,毕业于知名学府的学生、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工作能力一定要好。实际上,学校学历以及成绩与工作能力是弱相关的,如上文谷歌的人力资源调查结果。

作者说,“平均主义限制了我们思想的程度难以想象——我们自身基本上不会意识到,因为我们得出的观点似乎都不言而喻且非常合理。我们的世界要求我们将自己与一大堆平均数进行比较,并为此提供了无数的理由。我们要将自己的工资与平均工资做比较,以便判断事业成功与否;我们要将自己的结婚年龄与平均结婚年龄相比较,以便判断自己是否结婚太早或太晚。”“但是,一旦你从平均主义思维中解放出来,那些以前看起来不可能的事都会变得直观,然后变得明朗。”


如何从“平均主义”思维中解放出来

本书中,作者分享了有关个体科学的三个原则:锯齿原则、情境原则和途径原则,帮助我们运用全新的方式来评价、选择和了解个人,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个性模式,以此让社会适应我们,而不是让我们去适应社会的标准。


NO.1

锯齿原则:挖掘自身潜能

我们总是本能地倾向于使用一维的方法去思考或衡量一个事物。比如,如果让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身材,我们通常会用一维的方法说,ta是高个子或者矮个子;如果是高个子,我们又会本能地认为,ta的手长、腿长。如果是个聪明的人,我们又会认为,ta善于解决各种问题。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一个身高高大的人,很有可能肩膀窄、臀围小;而一个矮个子,很有可能肩膀宽、臀围大。而这两个人身体部位的平均尺寸很可能是一样的。

这就是个体科学的第一个原则——锯齿原则。该原则认为,我们不能用一维的本能方式去理解复杂且呈“锯齿状”的事物。

什么是“锯齿状”呢?也就是说,它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这些维度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很弱。

不仅人的身材具有锯齿状特征,几乎我们所关心的所有人类特征,包括天资、智力、性格、创造力等,都呈“锯齿状”,参差不齐的。

比如上文说到的谷歌人力资源研究,衡量一个人的能力需要从多维度出发,而不是通过一维的方法——看学历、毕业院校、在校成绩等。而且,毕业院校学历和在校成绩与其工作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很弱。

当我们充分理解了人的能力是具有“锯齿状”的,那么我们就能够欣赏别人不同的才能——我们的孩子、员工、学生的锯齿状参差不齐的才能,我们就更有可能注意到他们尚未开发的潜能,告诉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出他们的弱点,并帮助他们改正;我们也能够欣赏自己不同的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不被别人的武断判断禁锢起来,拒绝别人基于平均水平而预言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在书中以自身经历举例,他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在分析推理部分遇到了困难,他的记忆力不好所以怎么也做不好分析推理题目。作者的父亲见状说,你的视觉思维相当不错,为什么不依靠这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呢。作者在父亲的指点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了有史以来分析推理部分的高分。

用记忆力法来解决分析推理题,是作者的辅导老师教给他的方法,是辅导老师基于自身锯齿心智能力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并不适合作者。而作者又停留在一维思考方式上,运用老师教的方法,却是自己的心智短板,所以才屡战屡败。作者的父亲让作者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教导作者运用自己的强项来答题,从而展示了作者真正的才华。

遇到问题,跳出“一维”局限,往往会柳暗花明。


NO.2

情境原则: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用以检验自制力的棉花糖实验,你一定不陌生:给3—5岁的孩子一颗棉花糖,让其做出选择。孩子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待15分钟。如果等待15分钟的孩子,可以再获得一颗棉花糖。实验发现,那些等待了15分钟获得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在学生时代拥有更好的学习成绩,长大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然而,罗切斯特大学大脑与认知科学讲师基德,听到这个实验时,她正在流浪者收容所里当志愿者,她说:“所有在收容所里的孩子都会马上吃掉棉花糖,绝不会有人等待15分钟。”

基德对棉花糖实验做了一个改造。将两组孩子放置于可靠环境和不可靠环境下。在不可靠环境下,与孩子接触的成人不遵守诺言。比如,成人答应孩子,如果ta能等一会儿,他会为ta带回一套新的蜡笔。随后,成人离开了房间。几分钟后,成人回来了,两手却空空。随后,成人再次离开房间,离开房间时,留下了棉花糖,让其做出选择。孩子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待15分钟。如果等待15分钟的孩子,可以再获得一颗棉花糖。在可靠环境下,成人离开房间返回后,的确给孩子带回了一套新的蜡笔。随后,成人再次离开房间,离开时实施棉花糖实验。

结果发现,在不可靠环境下,有一半的孩子在成人离开后的第一分钟内就吃掉了棉花糖,仅一个孩子等待了15分钟;而在可靠环境下,大约有2/3的孩子等待了15分钟。

基德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没有具体环境就不存在自制力。

这就是情境原则,也就是上文我们说到的,不仅内向外向理性感性的性格与情境相关,就连诚实忠诚善良这些品格也与情境有关。如果要问某人的性格或品质,一定要看ta处于何种情境。

充分理解“情境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认识到自己在哪种环境中表现更加出色,从而让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比如,你在团队协作时会表现得很优秀,但自己孤军奋战却很困难。那么,如果你得到一次较大的职位提升,但它需要你90%的时间在家里独立工作,那么你应该拒绝晋升。相反,情境原则也有助于我们识别那些可能导致我们表现欠佳或破坏自我形象的环境因素,并改变或避免这些因素。

充分理解“情境原则”,也可以让我们对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更能理解他人。比如基德就曾说过,每当发现自己基于某人的不明智或非理性行为来对其进行判断时,她就会停下来,退后一步,并试想在哪几种情况下,该人的行为会变得理性和明智。大多数情况下,她都会意识到,她是把自己的情境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而没有去理解别人所处的情境。


NO.3

途径原则:寻找适合自身的路径

如果你9个月大的孩子还不会爬,你是不是会怀疑ta发育不正常?如果你2岁大的孩子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你是不是会极度的恐慌?

在“平均主义”思想下,我们无师自通地确立了孩子的成长路径:什么时候爬行、什么时候发音、什么时候走路、什么时候发育。如果自家孩子的表现与这个成长路径不符,就会怀疑自家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不仅在孩子成长方面,在教育方面、职场方面,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无师自通地确立了一套标准或一条路径。

如果我们的孩子开始爬行的时间比正常时间晚,如果我们的同学提早当上了部门总监,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和我们的孩子)落后于人。

在上文我们说过,早在1998年,就有人跟踪观察了28个孩子,发现这28个孩子从爬行到走路的成长模式一共有25种。这25种模式各不相同,如果强行搞一个“平均值”,则没有哪个孩子符合这个“平均标准”。

事实上,任何人的成长或发展,包括但不限于身体、心理、道德或职业方面,都没有单一的、模板式的成长路径。这也就引出了在崇尚标准化的社会中胜出的第三个原则:途径原则。

途径原则意味着,达到既定的目标有很多种途径或路径;最适合你的那种途径取决于你自己的个性。

一位名叫布卢姆的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想看看如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效果会怎样。

布卢姆将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组。一组为固定速度组,即老师以传统的方式授课,在固定的时间在教室里授课;另一组为自主速度组,老师授课内容和时间总量不变,但为学生安排了一位辅导老师,辅导老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有时快些,有些慢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花更多或更少的时间来学习。

结果令人震惊。固定速度组,仅20%的学生达到了掌握知识的水平,还有20%的学生表现很差,其余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而自主速度组,有90%的学生达到了掌握知识的水平。

布卢姆的实验表明,若学生在学习速度上能有一些弹性时间,那么绝大多数学生最终都会表现得非常好。也就是说,一个人能掌握的知识,大多数人也都有能力掌握,只要允许他们调整自己的节奏。

这个案例是否让你冷汗涔涔:熟悉的路标可能对我们的阻碍远远多过对我们的帮助。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别人的成功完全不能复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判断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唯一办法,就是判断这条路径是否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

写在后面

实际上,不仅仅只有谷歌意识到了,仅凭几个简单数字来定义一个员工是不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已经进入了“不规则人才”的时代。想要在这样的时代胜出,就需要抛弃一维思想,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锯齿状”特质,认识到哪种特质在哪种环境中表现更佳,并寻找到适合自身特质的路径,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拆书人:炫先森

年图书阅读量300本

长期专注商业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098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13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960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19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1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04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3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4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4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6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