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思维(Group Thinking)是欧文·詹尼斯(Irving Janis)在1972年提出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有缺陷的群体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不合理的观点、想法或方案没有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
通常是组织内那些拥有权威,说话自信,喜欢发表意见的主要成员的想法更容易被接受。之所以会这样,因为群体成员感受到群体规范要求共识的压力,不愿表达不同见解。当一个组织过分注重整体性,而不能持一种批评的态度来评价其决策及假设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这种情形下做出的群体决策往往都是不合理的失败的决策,而这种现象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群体思维”最典型的案例当属肯尼迪政府在1961年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如果你了解了当时的情况,你就会发现,原来如此睿智的领袖也会犯这样致命的错误,更何况是我们普通的领导或者管理者。
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对古巴的偷袭计划,而这份计划当然是经过高级顾问团漫长的考虑和策划的,并非心血来潮和突发奇想。
可是,当1400多名入侵者到达猪湾后,他们发现情况远远不是他们事前想象的那么乐观。结果,这1400人寡不敌众,加之没有空中支援、必备的弹药补给和撤退路线,最终将近1200人投降、被俘,其余的全部阵亡。
很难想象,对吗?
在后来人看来如此考虑不周的计划怎么就能够批准呢?难道那些总统的智囊都是“吃干饭”的吗?肯定不是。可是,就是这样一群高智商的精英们做出了如此错误的决定。
事后,作为总统顾问的阿瑟·施莱辛格非常懊悔,因为当初在一片赞成之声中他曾经向总统提出了一份措辞非常严厉的反对偷袭计划书,但是在大家一起开会的时候他却压制了自己的顾虑,保持了沉默,因为他不想在众多赞成声中成为那个“不一样的声音”。
而且,在领袖都非常激情高涨的情况下,似乎所有人都在顺着领袖的思路在走,如果自己这样坚持,似乎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就这样,“群体思维”在肯尼迪高级顾问团中悄然出现了,看似前景一片大好,但是苦果也正是在这种“缺陷性行为”中暗暗种下了。
另一个“群体思维”带来的灾难性案例来自于我们非常熟悉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
相信大家都有看过这部在当时制作非常宏大的电影,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和大家讨论电影情节,而是想一起看一下“群体思维”到底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1912年4月14日,这艘超级豪华游轮在首航北大西洋的途中沉没,这次事件一下子夺去了1500多名乘客的生命,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荡。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的事故呢?
事后调查发现,当时一些设计师和造船工人确实有过一些顾虑,但是并没有人当众将他们的顾虑讲出来,因为他们害怕他们提出的问题在考虑如此周全的专家面前会显得非常愚蠢。很多人内心认为,专家都没有对结构和安全性提出异议的话,那就说明应该没有问题,是自己多虑了。
另外,当“泰坦尼克号”启航后,附近有很多船只向它发出了周边有冰山的警报,但是“泰坦尼克号”并没有任何向其他船只询问具体冰山信息和最新情况的记录。试想,如果当初船上能够有人勇敢的从众多乐观的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中站出来的话,也许一场灾难就可以避免了。
但是,没有。
反观我们周围的团队,是不是也有“群体思维”的情况出现呢?
其实很多的。
无论是在我之前工作的公司也好,还是在最近做顾问的那家企业,都可以感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子。
看似表面的和谐,其实暗藏了种种危机。很多人担心自己不和谐的声音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和谐,担心自己的“反调”影响了团队的士气,担心自己这样做会让老板不开心,所以选择了不做声。
其实,这是不对的,对团队也是有伤害的,只是也许伤害还没有到来。
那么,要改变这一状态,最关键在于团队领导者的态度。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鼓励团队成员多提问、多质疑、多提不同意见、多做批判式评估。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会把不同的声音发出来,而不是憋回去。
我相信,肯尼迪总统都能够从自己失败的“猪湾事件”中做出改变,鼓励自己的顾问团队从此多提问、多质疑,从而避免了后面出现更大的错误决定。
那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
In Learning, In Running
跑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