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四种渠道

按学习的渠道(或称对象),分为四种:

一、向自己学

向自己学是最天然、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小动物和婴儿都可以在过往的动作收到奖惩之后,吸取经验、教训,并形成条件反射。当然,成人从自己历史中学习,不会像小孩子的本能学习那么简单,往往需要分析、总结,必要时还得复盘。但遗憾的是,人类有个特点,就是遗忘痛苦,好了巴掌忘了疼,这就导致了“历史最大的教训就是人们并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个历史既包括全人类的历史,还包括一个人自己的过往经历。

针对这种遗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就是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使用文字记录下来,固化下来,并时常回顾,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果你怕未来的自己连看都懒得去看,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教训,你甚至可以利用邮箱,选择定时发送,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说实话,在出版社的时候,我就特别怕自己一辈子安逸在体制内,所以几乎是每隔半年会收到一封来自于2010年刚毕业时候的信件,让我自己回顾自己最初的梦想,虽然跳出体制目前来看还没得到什么,但是我丝毫不后悔)。正所谓勤能补拙,这种认真复盘、总结、记录并回顾的勤奋是非常必要的,他能够让我们吃一堑长一智,在日后避开很多坑,从而省去很多麻烦。

在《穷查理宝典》《原则》等书中,其实也都有要在自己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教训)中及时总结,并从中提高自己的阐述。

二、向身边的人学

2010年,在出版社复试的时候,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就是给出很多优点,让我们选出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三个,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价值观、进取心和学习能力(并最终获得了其他几位同学的认可)。前两个就不用说了,学习能力我当时的描述大致就是:复制别人能力的能力。美剧《英雄》里面有个特别厉害的主角Peter,一开始水平很一般,但他不管跟谁打一架之后,就把别人的能力复制到自己的身上了,因此他的成长特别快(当然剧中还有个坏角儿叫Sylar,靠的是把别人的大脑切开,剪切别人的能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多少打仗,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还是有很多身边的人的能力,值得去复制的。

上大二之前,对于条条框框的东西我总是记不住,当然考试成绩也就很一般。当时我们班有一位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我就问他是如何记住那么多东西的。他告诉我,对于简答题,要把答案的条目和每一条的内容分开来记,当看到一个题目的时候,先迅速回忆这个答案一共有几条,并将①②③④等标号写在纸上,然后再去回忆每一条的具体内容。我使用了这个方法之后,果然功力倍增。其实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大任务拆解,并将记忆这种抽象的东西转换成练习这种具体的东西。后来,我又结合Supermemo、Anki等记忆软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记忆方式。

在艾瑞工作的时候,有个95年出生的刚毕业的小伙子,年龄不大,十分了得。你跟他聊什么他都有非常深入的见解,我惊奇且佩服,特想跟他学习。但很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一起写报告,并且他特低调,不好为人师,所以也没学成。不过,后来一次闲聊,他的一句话还是给了我很大启发,那就是他没事就看财报,甚至把看财报当成一种娱乐,不管是主板的还是新三板的。我觉得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所谓的行业就是由企业组成的,把企业理顺了,再结合宏观经济等,行业的大致脉络也就出来的。而对企业的了解中,看财报是相对比较全面和真实的,并且看多了之后,对结构很熟悉,能够迅速地知道你想要的东西在哪一块。从那之后,我也爱上了看财报,虽然看热闹大于看门道,也远没到把看财报当成娱乐的境界,但还是受益匪浅。

向身边的人学必须是真心的,来自于强烈的目标或者好奇心,而不应该是出于礼仪等装出来的。例如,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讲座、分享之后,你经常会见到一些人“认真”而“谦虚”地问一些很low的问题,或者完全去做一个伸手党,或者问的问题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没法回答。要真想学,事先应该把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充分,只在关键节点上,通过别人的开导使自己顿悟。甚至很多时候,向别人学习都不是请教来的,甚至不是聊来的,而是你不经意间看到了他的桌面上的一个软件图标。

三、向业界精英学

随着对一门知识或一个问题研究得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基本上都帮不上你了。这时候,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了。图书、论文、报告、专利、视频教程等都是不错的学习素材。在出版社工作时,我就遇到过不少次这样的问题,我研究的问题,对于身边的同事来说超前而怪异,所以,他们基本上不能给我提供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且很多时候不明白我的问题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和问题。这个时候假装认真而谦虚地再去请教出版社的老前辈们,无异于缘木求鱼。这时候,就需要把自己学习对象的边界进行拓展了。还好,现在互联网非常方便,我们想问的问题大多数网上已经有答案了,这个答案可能来自于几年前,可能来自于大洋彼岸,没关系,都可以为自己所用。并且,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还应该关注下知识源,比如:你搜索了好几个关于Excel的问题,都是在Excelhome这个论坛上找到了答案,那么就应该重点关注下这个论坛。如果在Google上搜pdf格式的财报,都来自于巨潮,那么就把巨潮收藏了就好。如果看到过好几次好看的PPT,上面都写着Simon阿文,那么到微博上关注下这个人,看看有没有他写的书,甚至看看能不能约个在行。这样,有了业界精英作为你的源头活水,你的水平会显著高于你所在的小圈子

能否与外界牛人建立一个知识通道,是按业界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还是只跟自己的小圈子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成长路线。在出版社时,有大量优秀的老员工,他们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但是那种优秀的范围太窄,有些像被八国联军敲醒之前的清末贵族。如果外界全都数字出版了,而你的单位还在铅字印刷,而你只是单位里最优秀的铅字拣字员,那有什么意义吗?切记,不要把自己的优秀定义在一亩三分地上。世界那么大,你要多看看。

向图书、论文、讲座学习时,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学院派”,也就是学的东西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放到工作中并不实用。学院派形成的原因无非两种:第一种是你学的东西是对的,但是不适合你的工作场景,就像拿MAC的技巧往Windows上生搬硬套显然是不行的。第二种是学到的东西本身就是假的,也就是你认为的业界精英、你的老师就是个学院派。在知识付费盛行的今天,第二种情况并不少见:从各种昂贵的商学院到199元的各种网课,存在着大量只是看起来听起来很美的知识。

防止自己成为学院派只需做到两点:第一是让自己问题思维一些,甚至功利一些,要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防止被别人带了节奏。比如,你听罗永浩的英语,要明白自己是考研的,老罗语录再搞笑不是你的重点;你听樊登说书,是想记住书的内容,樊登的个人感受以及他七大姑八大姨的生活例子,不是你关注的重点。并且,要多关心术而不仅仅是道,鸡汤是给人们很多获得感,但真正让你改变的,是那把勺子。第二,就是要大量地阅读,尤其是经典原著。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其实学院派大多并不是因为读书太多,而是因为读书太少,而一读就不假思索地信了。这很像老年人一上街就被骗,你能说他们是与外界接触得太多了吗?毛爷爷靠读书得到了天下,马斯克靠读书造出了火箭,你也完全没必要怕自己成了书呆子或者学院派,而不屑、不敢读书和学习。

四、向自然学

终于有一天,你登峰造极了。在某些问题上,不仅身边的人帮不了你,古今中外所有的牛人、所有的资料都帮不上你。道法自然的时候来了。

道法自然分为三种:一种真的,一种不真不假的,一种假的。

(一)真的:交叉学科、仿生学等

知识是网状的、是相通的,之所以最终被划分为树状的各种学科,是因为这是高效且现实的。一个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在一些方面登峰造极了,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还是个知识的矮子。有一些问题实在是解决不了,不妨放一放,去学习下别的学科的东西。由于这种学习,不像前面的向身边的人和牛人学目的性那么强,而是靠着悟性、甚至运气,去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向自然学习的过程。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是,从一开始就是另外一个学科的人,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解决了本学科的知识,例如,孟德尔用统计学知识解开了遗传学的密码。在学科如此完备的今天,最终选择交叉学科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一个人在某学科登峰造极了,只有去交叉才更有意义。这就要求,在某一学科甚至两个学科都有深厚的功底。为了交叉而交叉没什么意义,完全意义上的民科很难存在了,而打着区块链幌子跟很多学科肆意交叉的忽悠也终将成为过眼云烟。

(二)不真不假的:各种从大自然悟出来的比喻和鸡汤

荀子曾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是不是读起来特带劲?但你仔细分析,蚯蚓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真的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吗?是它的习性、它的基因决定的啊。如果我们在法自然的过程中,只是像我们的先贤一样,今天从自然中悟出这个,明天从自然中悟出那个,而缺乏一个科学、理性、实证的思维,那么真是喜忧参半。如果去开导别人,去做个什么人生大师或许可以,如果用这些悟出来的道理来指导自己和别人的发展,那么,很难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生活毕竟不是武侠小说,你掉悬崖下摔残废了,而身边有个雕,只能是雕把你吃了,而不会是你从雕那里悟出武林绝学。

(三)假的:各种迷信

我三四岁的时候,曾经告诉我两个姐,毛毛草放到茶碗里,放上水,三天之后就能变成毛毛虫。她们还真试了。这就是我很小时候从自然中悟出的东西了,还好那时候是个孩子。但是,成人的世界里,你只要仔细观察,并不乏类似的情况。比从大自然悟出鸡汤更甚的,是很多人从自然中悟出了太多太多东西。过于的联想和解读或许是人们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在恐惧(为了母亲的健康,这条朋友圈转了)和贪婪(买彩票迷信幸运数字)的情况下尤为严重,这种法自然还是不法的好。

所以,向自然学习,需要相当深厚的功力,需要你在一些学科真的登峰造极了,而后,再以“他山之石或许可以攻玉”的谦卑,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和理性,去法自然。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到不这个境界,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向自然学习的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日感悟: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本性是由天性和生长环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品性,几乎很难改变。认清这一点...
    石韧用心看世界阅读 365评论 0 3
  • 你觉得你是一个能够注重自己内心想法,关注自己内心感受的人吗? 能够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真正爱自...
    清和晚晚阅读 454评论 0 3
  • 为了在火车上消遣时间,提前缓存了几集电视剧,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这是记录汉武帝巩固汉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王青主阅读 914评论 1 4
  • 陪伴我最长时间的游戏 说起陪伴我最长时间的游戏应该就是炉石传说了吧,这个游戏一直都只是一般火,没有在风口浪尖过,稍...
    ketchupyan阅读 466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