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爹妈总说我是个“愤青”,看待很多问题较为激进,非黑即白,现在回想起来好像确实如此,而80后的年轻一代好像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愤青时刻,也许到今天我依然会有所谓的“愤青”举动,只不过有时表现的相对温柔一些罢了。用哲学家的话讲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便无畏于自己的浅薄。
后来,我到了大英帝国,不为别的,就是想看看发达国家到底有什么好的,让这么多国人趋之若鹜。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出机场的场景:人迹罕至的郊区,机场周边十分荒凉,没有高楼林立、没有优于我们的现代化设施,唯一满足我想象的也许就是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之后我所经历的无不刷新我对于这个国家先前的认识和看待问题的视角。原来下雨天可以不用打伞,淋淋雨也是很惬意、舒服的事情;公交车竟然可以准时到站,并且下沉至马路崖的高度,非常人性化,同时公交车上的叫停按钮竟然是好用的,以前我总认为那是个摆设;传说中的司机礼让行人真的存在,即使后边压了一排车,也不会有鸣笛声催促;理个发要了我30磅,而一本普通的书竟然几十磅甚至上百磅;当然,种族歧视还是有的,并且是那么让人不爽…一年多的国外生活让我脑洞大开,无论好的坏的,总有新奇的事情发生。世界其实很大,只不过我们经历少,见识少,就像井底之蛙,局限了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而这种见识能不断引发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生活和所处的环境,让人变得包容并更具智慧。
刚回国的时候想着创业或者去一家人文环境比较好的大公司。但是家里人都让我考公务员,上到七大姑八大姨,下到兄弟姐妹。我揣测一下,也许在他们眼里,公务员代表了社会形象和稳定吧。有了见识,面对选择时,人才会知道孰重孰轻,不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不被大多数人的意见左右,才会有独立判断的智慧。
最终,我如愿来到一家心仪的企业,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优秀的人。和他们在一起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视角,同时受到他们思维方式的影响,逐渐学会了比较深入地看待世事和人生,给予还在探索中的我很多启发。一起学习、进步,了解未知、修正已知,让我更快乐、幸福。
人生如比喻成一条河,见识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条河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我们看到什么,便会知道什么,知道什么便会思考什么。 在一个环境中待得时间越长,我们主动思考的能力也许就会退化,因为我们每天见得东西都很雷同,或者说符合我们的意志,而这种意志又是环境赋予我们的(形成闭环)。见识的作用也许就在于激发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局限,更好地理解和看待身边的世界。
见识让人变得有光芒,也更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