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是一本书,《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电影;我先看的电影,后来才读的书,电影是二十多年前看的,书是近段才看的。
二十年前,一次到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去旅游,看着那房子跟一部电影里的相似,好久才想起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因此,各处看的非常仔细,甚至看到每个门楣上都有雕刻着的火车。
最近在简书浏览,看到文友“若水涓涓”关于这部小说和电影的文章,又引起自己久远的回忆,重新温故旧时的曾经,再次看电影和初读原著,又是别种感受。
电影与原著的区别在于不是百分百相同,纵然原作者和编剧是同一人,有时也做不到,更何况大多时不是,能像这部一样的,已是非常不错了。
这部电影用灯笼做非常重要的道具,是很有意义的,陈佐千去哪院,哪院就点灯,还有封灯,这都赋予电影以画面感。
小说本来就都是忽略地方和年代的,这部小说也是如此,但电影中的场景,使有些道具都不能展示,如电灯、抽水马桶等。而一个封建旧家庭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当然,电影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再加上导演是老谋子,还有名星演员,电影自然是一流的。
在时间的表现上,电影用夏——秋——冬——夏来显示,和小说基本是一致的,小说是写第二年春天,陈佐千就又娶了五姨太。
小说作者苏童,2015年因《黄雀记》而获得“茅盾文学奖”,还看过一部由他的长篇小说《米》改编的电影《大鸿米店》,其他的都没看过,这部中篇《妻妾成群》发表于1989年,我看的是编在一套丛书“60年中篇小说精选”中的,可见其作品的份量。
在这部小说中,我想围绕着封建大家庭中妻妾争宠这一方面来剖析。《红楼梦》中大多也是这方面的,《家》写的也是这方面的,可见,封建大家庭无不是这样的。
毓如是陈佐千的正妻、长房大太太,她虽年老色衰,但她的地位是谁也撼动不了的,一是她背后的娘家,还有她的名份,第三就是她的儿女。陈飞浦已经成年,并且已经参与家族的事业,成为陈佐千的帮手;过去注重的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他们母子正好相辅相成。
毓如只要不做出特别出格的事外,她的地位在陈家是牢不可破的。
二房卓云,是个很有心机的女子,她很会办事儿,知道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该跟谁搞好关系,而从不触动当家人的底线,一切都是顺着陈佐千,这是一个女人在这样环境下的生存法则。
从年龄上来说,她虽然比毓如年轻,但根本没法跟梅珊和颂莲相比;再者,她生的又是两个女儿,尽管陈佐千最疼爱忆容,但忆容毕竟是个女儿,犹如封建皇室一样,生儿子的妃嫔跟生女儿的地位待遇可大不相同。
三房梅珊,没有家庭作背后靠山,仅凭自己年轻貌美,这是不会长久的。尽管她给陈佐千生了儿子,她如果低调些,收敛些,把儿子养大,一心一意过日子,或许在陈家的地位还可长久;可惜的是,她耐不住寂寞,还锋芒毕露的,太大胆,做事一点儿不避讳,本知道已有前车,就是不受鉴,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
四房颂莲,是一个曾经上过一年大学的学生,来到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做妾,可谓是不谙世事,她若能谨小慎微,做事不要一律由着自己的性子,她的得宠肯定是很轻松能达到,正如一句话说的: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从而,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把刚二十岁的青春白白葬送了。
虽是一部小说,但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做人的原则。
大太太毓如自知没有资本与她人对抗之后,采取的就是不争的策略。《老子》中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好能阐释毓如的做法。
二房卓云这个女人太可怕,是个笑面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人最难提防。
颂莲第一次与她见面,就受到热情招待,并且拿出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蜜饯,再加上温存的话语,真的是让颂莲犹如遇见一位真心姐姐一样。没多长时间,再次见面,就又送丝绸,如果不是在雁儿那发现小布人咒她死,颂莲还一直被蒙在鼓里。然当她发现后,在给卓云剪头发时,有意剪她的耳朵,算是对卓云行为的一种报复;可之后呢!卓云表面并未对此事表露出丝毫仇恨。
我真是由衷的感叹:世上真有这样的人!永远是面带微笑,哪怕你已对她表现出不满,而不满已经明显写在脸上,她能清楚的看到,但她依然不以为是,这样的人太可怕!城府很深,一般的人可真不能跟这类人打交道,否则,将来必死无疑。
或许,这是初识时的境况;她与梅珊则不是如此,真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谁也吃不了谁;而当有短处被她拿在手里后,自己的坟墓也就注定了,梅珊之死就证明这一点。是否可以推断一下,如果将来时间长了,卓云和颂莲之间也将上演这样的情景。
有个词语叫喜形于色,或怒形于色,这样的人不会玩心机,心里有什么,直接就形于色了,脸上直接能看出来,喜怒都藏不住,这样的人有时说话很冲,但这种人不会心里办事,性格直爽,不会记恨。不像有的人当面笑成一朵花,背后却是一把刀。
梅珊给颂莲的最初印象很不好,但没多长时间两人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梅珊性格活泼奔放,敢爱敢恨,又过于直率,但做事又有太过,终至断送性命,似乎也不可取,你自己死了,丢下飞澜怎么办呢?他还是个孩子呀!也给人留下话柄,戏子就是戏子,就是婊子。
在那样的家庭里,隐忍有时是最好的盾牌,没必要逞强,好好过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就是一大功劳,过于追求个性,终会招致悲剧结局。
梅珊有时不如意,会骂陈家的八辈祖宗,会直接对着陈佐千说:老娘不愿意唱。这些本是小事,但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时间一长,积累越多,到关键时刻就会暴发;不经意的事就会酿成大祸。
可能,平时一些小的好事,人们习以为常,不会留下印象。你对别人的好,你自己会记住,也许别人早忘记;可你对别人的一丁点儿不好,别人都会永远记在心里,甚至会在一定时候把它放大,长期累积,就会导致大问题;犹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样,或者就是天平上的一根稻草,最终也是由一件小事引起。
在这样的家庭中,人性必定受到压抑,不可能追求自由解放的,难道说卓云就甘愿一辈子这样吗?肯定不是,但她压抑自己,也就保全了自己和孩子,委屈自己一时,为子女为自己作长远打算。
妻妾之间的争斗,或许正是陈佐千需要的,这样一来,她们都要在自己面前好好表现,对自己是有利的。因此,妻妾们的争斗他不是不知道,他要的就是这种存在,如果她们不争斗了,齐心协力共同对付他,那怎么能行呢?就好象封建帝王一样,如果没有大的才能把文武大臣压服得住,他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争斗,自己好从中获利,便于行事。
卓云跟梅珊的争斗,卓云是暗中来,比如给梅珊放坠胎药,自己吃催产药,这些都是不广为人知的,而梅珊让一个男孩子去打忆容和忆云,这事可就摆在台面上了,人人都要说梅珊的不对,犯众怒,陈佐千更是如此,毕竟忆容忆云是他的骨血,而你梅珊,说是三房姨太太,到翻脸时,你就是陈佐千的一件衣服,即使扔了,又有啥可惜的!这一件事,只能更加速陈佐千对梅珊的疏远,而自己的目的又远未达到,只是图一时快乐,给自己的毁灭又加快了速度。
颂莲本应该能得宠的,年轻、漂亮,又有文化,在陈佐千的妻妾中独一无二;可她没有把握好,在来到陈家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自己的一生给葬送掉了,真可惜!
与人为善应是每个人不管到什么时候什么职位都要遵循的准则,颂莲在这方面做的就不好。比如,开始对雁儿的举动,看头上有没有虱子,说雁儿头上有怪味儿,这对一个女孩儿,谁能受得了?
你刚进陈家门,一切都非常陌生,而雁儿毕竟熟悉,颂莲若能跟雁儿搞好关系,先把陈家的基本情况摸清楚,然后再依理行事,对自己将有多大的益处啊!可惜她没有这样做,跟一个丫鬟较上了,失去一个最好的帮手。
武则天和慈禧都是先把自己身边的宫女、太监收买,让他们为自己办事,最终才取得成功;虽说,一个家庭不能像一个国家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而这个丫鬟雁儿是小觑不得的,她跟二房三房都有关系,二房卓云用巫蛊之术,却把小布人放在她那里,她经常往三房梅珊那儿跑,陈佐千也不时去她胸部摸一把,所以她才有底气对颂莲的指令有所反抗。
把对手变帮手,这是很多成大事者采取的策略。刘邦、曹操、李世民都是如此,所以才能成就伟业。
在这样的家庭,哪一房如果没有子嗣,注定没有好结果,梅珊曾经对颂莲说过此事,小说中看不出颂莲在这方面的重视。电影中颂莲假装自己怀孕了,从而得到长明灯的待遇,她的计划是:现在没有,陈佐千来的多了,大概率能怀上,但因雁儿的原因,计划破灭。再加上她的一些自己不在意的举动给陈佐千肯定会有不好的印象。比如:她吸烟,陈佐千说过,女人一吸烟就没有女人味了;她让雁儿吃草纸,导致雁儿的死亡,雁儿虽是一个丫鬟,但陈佐千非常顾及家庭的脸面,他不能让别人说长道短,说陈家对待下人刻薄,雁儿的死亡,虽然颂莲说跟自己没关系,但别人也这样认为吗?真的跟她没有关系吗?还有酒后发疯;最关键的是她看到陈家杀人后,还要说出来,而自己又无力改变这一事实,受害的不是自己又是谁?陈家如此杀人是老规矩,家中人都知道,但没一个人道破,你颂莲说出来,就是“脑子有毛病了”,别人都是正常的。
颂莲跟飞浦也是没有结果的,飞浦跟顾三少爷已是同志了,即使她跟飞浦有男女之事,对飞浦是没有影响的,而她自己就是自取灭亡。
小说来源于生活,一切皆是人性,一切皆由性格所成,古今中外,无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