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大将今何在?
文:recycler
一说起卷帘大将,很自然的就想到沙僧,沙僧应该算是卷帘服务行业的鼻祖了,如果有这行业的话。现在的门童应该逢年过节祭拜他,多少能和自身行业扯上点关系。接下来说的事和沙僧没有半毛关系,只是借用他官职的前两个字“卷帘”而已。
先说一件小事。中午单位食堂吃饭,饭后走出食堂。前面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哥,伸出左臂挡着门帘出门,人已走出去,手臂依然挡着门帘。我走在后面,看此情形,迈着小碎步迅速通过。那位大哥见我出来,又看到后面没人,就收回了手臂,一起有说有聊的回走。
那位大哥我到是认识,他的举动却让我受宠若惊。按照我的个人价值观,和兄长并行,这种开门掀门帘的事,应该让我这个小弟来做。这位大哥不计较这些规矩,以“礼”待人,不讲究身份,不分老少。我感觉这种“礼”在生活中越来越缺失。这又让我回想起之前在这门口发生的许多类似的影像,除了几个同龄熟人间相互挡一下门帘,很少见到为他人挡门帘的人。这很好分辨,就看他在挡门帘的同时有没有回头看一下身后。有“回头”这动作的人,证明是知礼的。
这是件很小的事,平时进出饭店、商场都会遇到这件事,高档点的有门童负责开门关门,高尚点的正如我这位大哥以礼待人,其中也有不少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谁也不管谁的人存在。我走出食堂大门,心灵一颤,让我想了几个问题。我大哥这类知礼的人,若是面对不认识的陌生人会不会这么做?
但凡会为别人挡门帘的人,是因为心底装着别人。也许是想为别人分担麻烦;也许是担心放手的门帘会打到别人;也许以礼待人形成的后天条件反射。当这种行为成为习惯,就不在意服务的对象是谁,也许是达官贵人,也许是不曾谋面的陌生人,也许是我这种后辈熟人。别人的会做什么我不能保证,至少我是做不出来两种相反的对待方式,对熟人热心,对陌生人冷漠。一视同仁,这样思维最简单,心最简单。我这位大哥的这种举动,让我很钦佩,从朋友角度,我觉得可以长期相交。若是陌生人有如此举动,也可以尝试接触,至少从此看出本性并不坏。古代皇帝才有资格配个卷帘大将,能为我等平民挡门帘的,并不是什么大将,是因为心底知礼。
这又让我想到另一个“礼”。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接收票据。有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每天都来送票据。每次总是恭恭敬敬的双手递过来,这让我觉得太正式,我总是用更多的“礼”回馈他。“不用这么麻烦,放这里就行,麻烦你送过来”。我的潜台词,是希望他和其他来送票据的年轻人一样,把票据放在桌子上,我一句“好的”就完事。没必要搞的这么正式、这么有礼。有三年了吧,那位老头始终如此,我也是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心里都有点害怕他这种多“礼”行为。
有句俗话“礼多人不怪”,儒教的中心思想就是礼和仁义,礼多了就转换成中国人爱面子,总是在“礼”上特别讲究,花时间、重排场。平常百姓家即使做不到场面宏大,也在时间上做足内容。不知从何时起,感觉我们周围认知的“礼”少了。急匆匆的出门,不管不问身后人;不分长幼,随手一丢就算是完成了传递任务;坐车不再分“老弱病残孕妇幼”,而是以上车早晚落座。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这只是生活的少数,是我太较真。没办法,太爱这个国家,太希望她完美,不希望一点点瑕疵存在。
“礼多人不怪”是件耗时的事,但是现在人更奉行一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没错,现在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允许一丝停歇。伸个懒腰的功夫也许就有几百万失之交臂,喝杯咖啡的时间就意味着需要加班弥补这部分损失。正如我,我也是嫌弃送票据的客气来客气去,耽误不少时间,就影响下班回家。我希望一切从简,效率就是生命。有我这种想法的应该不止我一个吧。急躁的生活工作节奏致使我们急匆匆的上班来,急匆匆的下班去,没有太多的时间顾及其他人的想法。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考虑别人多一些,用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就少一些。
我还年轻那时,其实我现在也不老。我觉得我很有礼貌,比我大一天的我也叫声哥,至于革命老同志,更是恭恭敬敬的叫声某某师傅。不敢随手搭他们的肩膀,不敢直呼他们大名以及绰号。甚至心理有一种害怕的感觉,他们比我大,我该尊重他们。也就是这几年,我发现后进的年轻新人,胆子大,放得开。无论多大年纪的师傅,年轻人和年长者嬉笑怒骂,手臂往肩膀上一搭,爷俩变兄弟俩。年长者也是心胸开阔,随着年轻人一起胡闹,也算是保持青春活力。这些事对于我来说是给千万个胆子也不敢。我受封建的礼仪制度的荼毒很深,思想上还是遵循老幼有序。有时候我自己很矛盾,既希望年轻人能多少尊重一下各位哥哥姐姐,走点形式,注重一下礼节。又希望简单明了,放弃繁文缛节,早完工早回家。我思考的正是现今时代的矛盾,中国的传统礼仪和西方自由经济之间的矛盾。年轻人到是没有我这些顾虑,我行我素,效率和自在最重要。我又在想年轻人不学礼吗?礼会不会消失呢?
作为我们这帮还算懂点礼的老顽固,如果我们不有意识的传播礼、重视礼,当礼如同虚设的时候,也许有一天,你拎着大包小包从商场出来,多么希望有位卷帘大将为你打开一扇门。我们为他人挡门帘、双手接送物品、给老幼让位,就是为了以身作则,传播“礼”,让“礼”一代一代传下去。只要礼还在我认为中华文明就在,毕竟礼是儒家的基础,儒教又是华夏文明的基础。中国与世界接轨,也许是历史的趋势,世界大同是未来的形式,不论中国引进西方的经济、自由、民主、股票还是其他,礼也是不能缺少的。只有“礼”在才能防御西方的渗入的各种牛鬼蛇神,只有“礼”才是中国有别于世界的特征,只有“礼”才是中国人的信仰!
~~~~~~~~太长不看~~~~~~~~~
简版:卷珠帘 是为谁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