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的书,内容仍在书本里
这些年,看过的书也不少。若真正把书本扔到一边,拿出一套自己的东西来,扪心自问,实属困难,好像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坚强的独立者,不期而遇的机会都不想要奉献。
说起困难,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不亚于啃下一块未曾煮烂的骨头。而读一半放下,下一次又要重新开始。就这样书被一遍遍地弃置,读过的痕迹一遍遍地被停滞在某个节点。
那些看过的内容没有形成体系,那些书本还是那些书本。一个不称职的读书人就这样诞生了。
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我喜欢到书店里去逛,看到琳琅满目的书,会越发地觉得自己所识的空泛;对于的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更是想要拓宽边界,做一个深潜海员。
想要了解的更多更宽,便要“博览”。多大的量才能达到“开智”的程度,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大量的接触,才能在某一天某一个节点“顿悟”。
小时候我们还不了解什么是“借景抒情”,老师便告诉我们这种写作手法。发一个朋友圈,附上暖暖的阳光照进柳枝的图片,配文“春光一片好”。哦,原来这是告诉我们春日赏景,心情大好。
不经意间,量所积累的能量便会释放出来,这一刻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再读,不只是回眸一眼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难理解的书籍,只要多读,便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也有人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再想这句话,不同的哈姆雷特源自同一个人,也未可知。
对一本书的多次阅读,发现了不同的感悟,有了新的想法,也是常见的事情。除了回味经典之处,发现更多的精彩也是重复读书的精髓。
不想这些年读的书,再次乖觉地躺在书里,便去尝试多看一些书、多读几遍。回眸一瞬,也会有惊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