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在冥想到28分钟的时候被打断了,说实话是有点生气的。可是,生气归生气,还是要接着把任务完成的。于是,我又重新从40分钟开始倒计时。
在我刚才复盘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当时我的反应是,一定要把这个任务完成,也就是完整的40分钟。有一种较真的感觉,但又不仅仅是那种死磕。我知道,如果不完整做完这件事,会难受一天。至少,不能把任务被打断当做借口,生的闷气、抱怨,最后选择放弃。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一种转变,我想到了一个区分精英和普通者思维的一个问题。说是,如果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在进场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票丢了,请问这个时候你是选择再买一张,还是选择放弃?在这个时候,如果是之前的我,在很大概率上我会选择放弃。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如果在你掏电影票的时候,发现丢的不是电影票,而是50块钱!请问,这个时候你还会继续看电影吗?这个时候,对于我来说,肯定是不会影响接下来要做的事。
丢失同样价值的东西,在产生的影响上,却出现很明显的不同。或许,你能找出一些辩论的理由,比如说,电影票是沉没成本,已经被消费,不能再有转换价值。而丢失的钱,却且具有流通性、转换性,甚至,在它身上承载了自己小小的梦想。因为它俩的性质不一样,所以才造成了最后不同的选择。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目标。
我们一开始是有目标——看电影。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因为丢了电影票,放弃了这个目标。这看似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可是在这背后,却是价值观的体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做出如下三种反应:
1.直接作出反应(直觉)。
2.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绪。
3.通过理性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理智)
这就是笑来老师讲到的“战车类比”,白马、黑马、骑手,分别对应着直觉、情绪、理智。他们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三者只有协同合作,才能保证战车的安全行驶。
“ABC理论”也有类似的含义,从事件A发生,到产生反应C之间有一个B的思考,这个B对应的就是理智。
有了理智之后,就会产生思考,有思考就会产生判断,有判断就会有选则,而选择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如果你不经思考,而是直接作出反应,或者表现出各种情绪,从理论上讲,你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没有思考,没有自己的价值观,要么沦为别人的工具,要么沦为情绪的工具,最后只能随波逐流,哀叹命运不济!
再回到自己冥想被打断的事情,我下意识的选择继续完成任务。而我的这个直接反应,在事后复盘的时候,我发现是正确的反应,这一点让我感觉很欣慰。
因为笑来老师有我这样一个总结:
直觉式情绪的快捷方式
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
意思就是说,直觉和情绪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这就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的直觉反应、情绪表现是正确的原因。
知道了注意力宝贵之后,当别人在找你闲聊的时候,就下意识的感觉到烦。这就是在清晰概念后,得到训练的情绪。
昨天晚上,安安的妈妈对另外一个孩子大发雷霆,安安姓“史”,另外一个孩子在叫安安名字的时候,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加重了这个“史”的读法。结果,安安的妈妈对着孩子“教育”两分钟。而她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是愤怒,恨不得把这个孩子打一顿,才算是解心头之恨。
而她的这个情绪反应,就是没有经过训练。做一个孩子的妈妈,当别人的孩子,在语言上伤害到自己孩子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选择的,比如说,你可以表现出一个母亲包容的样子,站在那个孩子的立场上,体会到他为什么要这样讲,看能不能帮助他做出改变。然后再想想,如何让这样的事情不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同时,让自己的孩子也学到尊重。
老吾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说出来,道理都懂,但是在关建的时候却用不上。很多时候,不是道理不懂,用不出来。而是平时就用的太少,没有真正被这个道理训练过。自己不努力,在关键的时刻,也只能沦为情绪的奴隶!看得再远一些,当老的时候,也只能徒伤悲了。
当我们有了价值观之后,有了自己的判断之后,紧接着就要总结自己的做事原则。
就像冥想、看电影,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挑战,是选择向挫折和挑战屈服,还是死死地抓住目标不放,这个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走着走着,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这就非常可怕了!
于是,在这件事情反思之后,我总结了一个自己做事的原则:把任务的完成作为最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