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天的冷
冬天的冷,仿佛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爽爽的感觉了。一出了车门,外面没有风,但那股子冷劲,一下子却钻进了衣服最里面,甚至有了扎到骨头的感觉。哈哈,我也是醉了。。。。。。
上班以后好像很多很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那还是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工作岗位在室外,每天起早贪黑,顶风冒雪,骑着摩托,傻傻的,又透着可爱。印象深刻的一次,鹅毛大雪纷飞,竟然步行工作,深一脚,浅一脚,灌了整整一鞋的雪。看着车来车往,伸手扶扶摔倒的路人,那时的我,满满的能量和奥利给。。。。。。
2.忙忙碌碌
早七点到岗,晚七点撤岗,一天十二小时,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忙忙碌碌!时间一天天的,在忙碌中,毫无感觉的过去了。。。。。。
焦虑,却一天天的,越来越多了起来。有时候觉得,五年,十年,二十年后,还是这样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还是忙这些?可又能去改变些什么?这时候,酒这个东西来了。一喝就醉,却醉了又喝。于是,忙忙碌碌之后,又加了四个字,糊里糊涂?一大伙光棍子,下了班便你我相邀,不管人的多少,不管菜的好坏,仿佛杯酒下肚,大家便兴高采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到国际合作,小到鸡毛蒜皮,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3.人在江湖
学校里,单纯的两点一线,宿舍,教室。做好作业,学好知识,几乎没有其他的内容。即使周末节假日的休息,除了打球跑步,看看小说,打打扑克,也是那么的无忧无虑。说起人来,转来转去,就是那几个同学老乡,偶尔小聚一下,也是吹吹牛,看看电视机的直播球赛。脑子里压根就没考虑过,以后毕了业干啥啊?有啥志向啊?不啦不啦。现在想想,一个字,傻。
工作以后,继续简单的去学习业务,规规矩矩的干好每一天的工作。可现实中,却在规定以外,总是冒出来一个个的例外。社会的人,单位的人,家里的人,种种原因,种种类型,有大有小,都是有关联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不由想起小说里的话,有人就有江湖。。。。。。
4.旅?途?
人在旅途,往往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向往自由的生活,无忧的感觉。可有时候想想,旅途的快乐到底是在旅?还是在途?小孩子,更在意的是旅,只要出去玩,不写作业,基本不在乎是去哪里玩?玩什么?大人,往往在意的是途,一出门的吃喝住行,会不会不如家里惬意?
今天,此刻,坐在地铁上,去往一场似有似无却又不得不去的会议。无奈中,是不是也是一种旅途?这个途,更像是一种生活。记得从小说里看过一句话,生活就是生并且活着。无奈,也是生活,也是旅途。那就不如不去管他,随他去吧。。。。。。
5.清醒之初
糊里糊涂的日子一天一天的活着,过着。那时候的通讯工具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科技,大家联系基本靠写信或者电话,一出了门就不好联系了。不过大家也都在忙忙活活的,干着单位和家里不停出现的事情。
毕业之后,同学之间见面少多了,或者说没机会见面了,只有靠网上的同学录留的电话,过年过节打个电话聊聊天,问候一下生活有无变化,是否结婚生子,单位或者城市又动了么?
不记得哪一年了,互联网上出现了聊天软件,一开始叫oicq,后来又出来了icq,qq。功能也用着越来越顺手了,班里的积极分子于是建立了班级群,又把大家逐个拉了进来。互联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一下子,天南海北的同学,仿佛没了距离,又回到了学校一样,大家拉呱吹牛,好不热闹。可啦着啦着,大家的工作又忙了起来,拉呱内容也不仅是回忆上学的日子,也扩大到了当时的工作。糊里糊涂的我,仿佛在这个没了距离的电脑软件里面,成了一个旁观者,只有看的过程,甚至,越来越看不懂了?那一刻,我仿佛清醒了!
6.数码产品的初印象
九十年代末,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仅仅是新闻传播,网络游戏的世界,民众的参与度也没有这么高,或者说还只是计算机爱好者的世界。
我所在的七线城市里,大家还按部就班的过着日子。数码产品还是个稀罕物件,数字BB机才刚开始流行。大街上会经常遇到小伙子大姑娘身上突然滴滴一响,只见那个人迅速停下,观察四周,实际上是在看有没有公用电话,主要是那种IC卡电话,现在已经消失匿迹了。有的话,快速插卡,打通电话,就可以嬉笑怒骂的开始了。。。。。。
7.彼时的计算机爱好者
九十年代末,我在单位算是计算机的科班出身了,也算是一个计算机技术爱好者。估计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那时候单位里人们的计算机水平?简单讲,键盘的使用大部分人都不会。或者换个角度讲,打字员是每个单位单独设立的一个工作岗位。
于是,我就成了单位里计算机使用的探路者,安装,培训,维护,倒也正应了我的爱好了。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连接互联网,《电脑报》就成了我的学习园地。培训中我还发现,扑克和扫雷成了大家数字鼠标操作最好的工具。一时间,大家还为了分数,努力了一把。上班时间,少了串门子侃大山的,多了关住门扫地雷的。当然,大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随之不同楼层之间跑来跑去,但是混了个脸熟。
8.人群
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是我在学校给别人的印象。上班之初,似乎也没啥改变。可鬼使神差的是,我却偏偏找了一份只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甚至可以说,会跟不同类别,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工作。
工作岗位的变化,工作对象也随之变化。人群,这个词,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一个行业,会形成人群。一个城市会形成人群。一个学校会形成人群。甚至一个班孩子的家长,也会形成人群。每天在岗位上,需要同不同的人群说话,这已经成了工作的一部分,是要不要说话的问题,而不是爱不爱说话的问题。内向似乎也离我忽近忽远了,偶尔,还多了个不好说话的印象。
9.信息差
毕业后,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着,忽然发现已经非常的适应现在的工作生活了。小城市嘛,生活方便,工作节奏慢,没压力,也没动力。用时髦的话来说,感受到了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可在同学QQ群里,大家聊的话题却越来缺少了。甚至有时候都听不懂他们在聊什么?我已经Out了。这也许就是信息差吧,仿佛看到了以后几十年的生活。
10.重回校园
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去大城市学习的名额,尽管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可学着学着,我的兴趣却越来越高。学校的图书馆成了我的自留地,经常是我独自一人在阅览室,与我相伴的是专业期刊和值班老师,从开门到关门。信息差不光被我补齐了,在学习方面,还小有所成,就像武侠小说里的话,练成了一门武艺。
上了班,又重回校园。看着周围那些青涩的同学们,我仿佛看到了五年前的自己。班级里分为两部分学生,一部分是在职的,一部分是刚毕业直接进学校的。平时交流起来,基本上也是各聊各的,毕竟年龄,阅历等方面,还是存在差异的。
在职的同行之间,共同语言相对多一些,平时在一起吃饭聊天,过得倒也是舒心。尤其是省内的老乡,方言习俗相似,隔三差五的小酌一杯,蛮有情趣的。篮球场成了我的最爱,认识了不少球友。今后若干年中,也偶遇过几个。
老师们教起我们也是费劲,尤其是实践业务上,有些同学甚至比老师还要熟悉。不过老师和我们交流起来也方便,毕竟在社会上滚过几年了,大家有些事情都是好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