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概五六年前,我的泰国前领导每次来华,无论跟谁交谈,总会想办法问对方几个问题:"您好,您买房吗?个贷吗?分期吗?"
他想打听的是居民负债率。
对于我国经济周期的判断,他不“W”不“V”也不“L”,靠的是"杠杆轮动"逻辑。这是他从97年金融危机中学到的:杠杆"去"了,不是消失了,而是转移了,就像轮子一样。
参考债务周期较为完整的国家,这个大轮子都是从企业,转到居民,最后到政府。换成互联网语言就是从2B,到2C,再到2G。
生产力不足,负债撬。参考债务周期较为完整的国家,比如50年前的美国,B端负债是绝对主力。后来总体不可控了,大轮子迅速转至C端:90年代后二十年,居民负债率从50%升至近100%。所以美国老太太并不是天生爱负债,当杠杆从B转到C,中国老太太一样爱。这跟国籍无关。
再后来,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B端C端同时去杠杆,政府负债接过,如火山喷发:G端从60%一跃到90%,成为加杠杆的新主力。至此,就没有去不去杠杆一说了,结果简单干脆的多:要么不还(债务违约),要么印钱还钱。
第一种吃相实在太难看。第二种就没什么心理压力,既然印钞机在手,当然还是先用一下——前提是您能说服“独立”的央行配合配合。
央行配合就万事无忧了吗?
恐怕不能。除非您是美国,有本事自己印钱,逼全世界用;或者有胆量脱离金本位,让所有友邦秒穷三成,否则副作用会很明显:不管您借的是内债还是外债,印钞印到本币贬成水,国内超级通胀,透支本币含金量,自损人民信任——等于自杀。轮子转到这里,是为终极通关。
我们呢?
2
我们的轮子,就在您熟悉的三辆马车上。
您可还记得?去年年头,B们正在“去”杠杆,“投资”号马车走不动了。等马吃草的功夫,这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消费金融”开始遍地发芽,嫩嫩的,香喷喷,引得另一辆马车“消费”号四蹄翻腾,撒欢儿去了。到去年底,“消费金融”这茬狂草,一口气长到九万亿,刺激“消费”这匹马,立竿见影。
消费,无非衣食住行,都是离您最近的真实需求。那马车是什么时候变成大山的呢?
我常年不在国内,大妈和零零后们就是一面镜子。他们经常令我想到贝多芬老师。贝老师三十二岁那年失聪,亲朋好友苦劝他赶紧治疗莫耽误。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这就是亲朋好友的不对了,失聪的人怎么能“听进去”呢?
大家把耳朵关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学习负债。我妈跳过信用卡阶段,直接晋级分期专家,花呗高手,大妈和零零后,一起成为创造资产的主力。杠杠C端扛起来。
B们迅速配合。所有能变成资产的地方:买房,分期;买车,分期;买保险,分期。金融搭配快消,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任何消费品,只要在后面加个“贷”字,都能找到相关产品。银行里找不到,还有P2P、消费金融、小贷公司、电商、大数据零售、还有点.com、我爱我家和链家。
只可惜,这是个时间的游戏。“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XX是要付出XX的”。您“消费”的是未来的好日子,最后承担利息成本的也不是别人,是自己。又赶上人在慢慢变老,购房购车的壮年主力人口在慢慢变少,草蔫了,消费这匹马也走不动了。
下面该轮到谁了?
这时您可能要先问一下:这些轮子是怎么转起来的?不是妈放水推起来的吗?
妈有水龙头开关在手,控制货币总量。但不是所有的水管管道(货币投放渠道)都是妈开的——妈坐在三架马车的车座上,爸从头到尾都在副驾上坐着。经济好时,妈有办法遏制银行放贷,别吃太多;可是经济不好时,银行不想放贷,妈却没有办法强迫银行放贷。结果就是钱越来越少。
B、C和妈为了我的国,杠杠已经扛了好多年;现在妈推不动了,也该是爸表现的时候了——财政多支出,多负债,让杠杆轮动到G,补上M2。
可是爸好像不太情愿,还去跟妈掐架。
结局会是什么呢?
3
猜结局之前,先换个角度理解“杠杆轮动”这件事:
热力学里面的“Entropy(熵)”,是个自发的反应程序。意思是,世间万物,天生趋“乱”。
能量越密集,乱度相对越小;能量越散乱,乱度越大。当某种能量被聚集,一定有某种能量被消耗;而且松散化的能量一定比聚集的能量大。所以您现在的感觉:全球局势越来越乱,领导讲话越来越乱,专家解读越来越乱,股市越来越乱,职场越来越乱,家里也越来越乱…都是正常的。
举个例子:俩陌生人,互相吸引在一起了,俩人的能量聚集,熵变小。但这需要一种“元素”来维持:原本各走各的路,现在手牵手能量聚集在一起散步;原来一个看书一个看剧,现在能量聚集在一起看电影;原来一个早起一个赖床,现在能量聚集在一起吃早点……都是因为有这个“元素”来维持,让熵变小,降低“乱度”。
当这“元素”消失,约束熵、能聚集俩人能量的东西没了,他们之间的“乱度”就越来越大,不再有“聚集”的欲望,只有“偏离”的驱动。
这个元素是什么?就是“爱”的存在啊!
以上是“熵”在男女关系中的作品。在投资中,“熵”的作品就是“泡沫轮动”。
写《Business Cycles:History,Theory and Investment Reality(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拉斯·特维德(Lars Tvede)老师,一辈子都在投机。从互联网、对冲基金、到交易员;进军过高科技,遨游过股海,叱咤过金融衍生品江湖。
偷鸡(投机)了一辈子,拉斯老师发现,泡泡不是吹起、吹爆、再吹起,而是滚动的:任何单个市场所发生的泡沫,会在相隔至少15年后再出现,形成父泡沫、子泡沫、再父泡沫的“泡沫循环”之势。
比如1980年代的贵金属、钻石、收藏品;1990年代的日本土地;和2000年代的股票。2017年开始的科技股FAANG+承接的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而2002-08年的次贷金融泡沫,承接的是97年的那堆泡沫——新兴市场,房地产,金融和大宗商品。
杠杆轮动,泡沫也轮动,周期变换,春夏秋冬。每次泡沫的膨胀,就是贪婪失控的“熵”增加的过程。而hold住一切的那个“元素”,是人对痛感的记忆,这会让人收敛,让一切暂时恢复秩序。
不破不立。只要进入冬天,就有回暖那一天。只要春夏秋冬分明,交易仍然会很舒服。您只需要掌握节奏。
现在回到我们的大轮子。
道理是一样的。杠杠每一次转动,都是一次“乱度”被暂时hold住的过程。当下,轮子转到G,我们又需要一个“元素”来hold住熵。它是什么?
信仰!是“喷灌,滴灌,不要漫灌”的信仰啊!
于是,烈日与台风交织的七月,大刺激又出现了。一个接一个。拖,拖住,缓解压力,不要冒险。要有信仰,相信未来有大利好包裹住一切;如果没有,到时候再扑街也不迟:毕竟拖到不能拖的时候,解决问题的阻力才最小。
因为不想过冬,就永远憋在了秋天。
长长的深秋该怎么过?
老中医说,时序入秋,天干物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代谢变慢,易生燥邪。所以衣服要加厚,血液要循环,保持流动,莫绑住自己,也别冻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