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能不能找个人夸夸你》还不到9点,家里人是不愿意陪我去操场了。北方现在晚上已经很冷,我是把自己缩在衣服里,头脑里有个声音给我说,往跑道那里走。
操场上几乎没有人,已经过了熄灯时间。开始跑第一步,目标是跑2公里,经验是,一开始不要跑那么快。第一个1公里跑完我故意找一个身体的感觉,确定没有暖意。400米的跑道,故意让自己跑外圈,这样做的好处是,往往以为还没有跑够1公里,app就报数了,那是小惊喜。跑的时候也觉得好玩。第二个1公里刚开始我就想,能不能多跑一公里呢,只要我有耐心。
跑完三公里用了20分钟,我对自己很满意。新的的体验是,最后一公里,不是转弯的地方,有一段直线的距离,我让自己尝试闭上眼睛几秒钟向前奔跑,只去体验运动中的身体,脚踏在跑道上的感觉,有点神秘,也有点神奇。
连岳喜欢跑步,也经常写文章鼓励别人跑步,记得他写过,你坚持多久,我就陪多久。当我想多跑1公里时,就想到这一句话,我是对自己说的。我们总要先把自己的心安放了,探寻自己,才能无所畏惧的向前奔跑。在路上,你才是你自己的强大后盾。
村上春树一直都在跑,每当哪一天他不想跑,他就会对自己说,有这想法的时候,不正是应该换上跑鞋马上跑出去的时候吗?
张佳玮写:《不知所措时,就朝着你喜欢的方向,努力跨一步试试?》这本是一篇约稿,看了一遍不过瘾,竟然发现这可能是作者的一路轨迹。读这一路也如蚕食桑叶,沿经顺络的跟着作者的线索,走走停停,问问自己,哦,他原来是这样的啊!
他最先是读图画书,小时候跟着爸爸打篮球,会认字了读《杨家将》、《说唐》等,小学毕业时开始读外国文学,在心中埋下了迷恋巴黎的种子。让我停下来思考的是,他2002年读大学,2004年就开始出自己的第一本书,2006年已经出到第四本书。
毕业后留在上海,没有去找工作,当时想的是:反正自己开支也不大,也还写得出来,就继续写呗!为了攒钱去巴黎,开始加大工作量,去巴黎前,有朋友替他担心,怎么生活,他说,只要还能写东西,慢慢来吧。2012年到2015年,他出了四本书。
想到连岳,他辞职从小县城来到厦门,有朋友替他担心怎么生活,他说,我再努力一些,他的努力,就是多写。
张佳玮谈到自由职业,说世上的事,苦和累总得占一样。
2009年一年专栏约稿61万字,还有15万字的书。2014年开始到现在公众号推送过千篇。
我是从黄油璨的文字里面知道张佳玮,黄油璨说现在内容的价值正在回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重内容。在对比时间轨迹去看,黄油璨还写过豆瓣的兴衰,说过2012年的豆瓣是一个神奇又充满魅力的地方,藏龙卧虎,提到张佳玮,庄雅婷,艾小可,木卫二,和菜头,罗永浩等人。
从时间上来看,2012年张佳玮已经写了至少十年。
回头看自己做自由职业的路,张佳玮说:一切都是,在觉得厌倦或者低潮时刻,朝着做活——无论是工作,读书,还是锻炼——迈出第一步。
他说跑惯了,就会很容易明白,意志和情绪,其实是受身体状况摆布的。
持续地跑步和写作,也让他自己明白:人的潜力是很大的,比如,告诉2007年的自己,你可能以后每天都得写一两篇稿子,那时自己一定会瞠目结舌。但他说其实这和匀速按自己的节奏跑步一样,不停地继续,最后可能会走的更远。比如,他说自己在旅途中也可以写东西,但这并非是与生俱来。也有在旅途中觉得闷,觉得不想写东西,就像跑者瞬间涌起来的今天不想跑了,这心情。但习惯了这负担,就无所谓了,所以,朝着你做活的方向,迈出第一步。
如蚕食桑叶,沿经顺络的跟着作者的线索走。从研究自己怎么多跑一公里,我找到了连岳,村上春树,张佳玮,黄油璨,重新温习了黄油璨说的内容创业的观点,看张佳玮的写作时间轨迹来验证一些之前看来的说法,比如,2012年豆瓣最活跃的时候,他已经写了十年,出了好几本书。对于写作的态度,他的观点和跑马拉松一样,写作不就是积累可持续工作里程数吗?
昨天写情绪低落时,找个人来夸夸你,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先鼓励和肯定自己,你要明白,这世上的事,苦和累总要占一样。当什么都不想做,去写一篇文字,去跑步,都是朝着干活的方向,迈出第一步。因为,意志和情绪,原来都和身体状态有关。
跑着跑着我们会明白,不着急,有自己的节奏,原来可以跑更远。写着写着我们也会明白,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哪有谁一上来就轻轻松松的可以一直写,今天的网络很容易快速放大一个人地影响力,但也会让人迷幻,就像和菜头说的,该做的功课,我们迟早要还。读书,写作,跑步,都一样吧,迈出第一步,然后不停地继续,你会发现自己的潜力越来越大,而在今天,我们又该怎么给成功一个定义呢?
超越自己。
请朝着你喜欢的方向,迈出第一步,不停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