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极喜欢有礼貌的人和跟人机有距离感的人,对于相敬如宾以及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极力推崇者,倒也理解士为知己者死的强烈情感与伯牙子期的极致情愫。可有时候,莫名其妙的朋友之情和借着朋友口号要请太多的人,不是别人不够意思,而是你自己真的“拎不清”。
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学里一个朋友选了一节网球课,好久不上课之后球拍就丢都不知道哪里去了,遂求助朋友:“你上次拿得的拿球拍是谁的呀”云云。朋友答是朋友的但是朋友深知有时借花信佛这种事,佛爷是死木头一堆,花到了跟前也活不长久,辩原话一五一十的讲给了球拍的主人,球拍主人碍于朋友情谊,借一次自然无所谓。可,这老借总不太好,大家认也不认得,又不是给灾区捐款捐物,还是他北京人跟广州人给北京的说,把米给我,我去接济上海人。
借拍者看好久没回追问:“你是不是忘了给我问?”朋友息事宁人:“他没回我”。朋友以为就此大事已了,无忧矣。可是想到借拍者是锲而不舍之人,向其打听起球拍主人的宿色号码。姓名、哪楼哪栋,一一细问,大有不见其拍我便攻到你面前当面讨要之意。可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猛志可叹!
当然事情并没有发生到更坏,但事实是,借拍者从未想过,是不是别人并不想借?一次碍于面子,两次可就烦了。朋友自是帮朋友问过,可自然又不想让另一个为难。可你这么摆不清位置,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情怀可就不合适了。
谁也没资格要求别人为她做任何事,你所讲的人情世故也只在你自己面前行得通,但对错是非还是要在世间长长久久的大行其道,所以,我帮你,是我人太好,并不是欠你什么。